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0篇
  免费   101篇
  国内免费   41篇
航空   312篇
航天技术   160篇
综合类   63篇
航天   17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40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39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56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42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2007年4月11日11:27,我国海洋-1B(HY-1B)卫星由长征-2C火箭从太原发射升空,这次发射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96次飞行.  相似文献   
162.
大学教育不能忽视学生文化素质、人文精神、人格品德和价值观的培养。大学语文是人文素质教育其中的基石。文章从大学语文课程的开设意义及其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入手,提出构建大学语文立体课程体系的对策,并对体系的构建进行了思考和分析。  相似文献   
163.
《航天器工程》2017,(4):7-14
成像幅宽确定时,敏捷卫星的覆盖能力仅取决于成像条带长度。根据敏捷卫星的立体成像过程,推导出基于圆形地球模型星下点轨迹下的立体成像条带长度通用公式,分析了敏捷卫星实现立体成像的最小机动能力需求,并推导出立体成像条带长度所对应的姿态机动能力需求通用公式。基于某卫星典型姿态机动能力进行实际应用分析,得到轨道高度、俯仰预置角、立体观测视角数量等因素对其影响规律。分析结果表明:在其他条件相同时,轨道高度增加或俯仰预置角增大,均会带来立体成像条带长度增加,双视立体成像获取的条带长度也大于三视立体成像。文章采用的分析方法和推导出的相关公式,可为敏捷卫星的总体分析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4.
月面采样量的在轨自主测量是实现月面自主采样的必要环节。本文设计了一种月面采样装置,根据图像信息实现对月面采样量的在轨自主测量。针对图像中目标与背景灰度差较小、背景区域噪声较多的特点,采用了改进型最大类间方差法与连通标记自适应去噪方法,实现了采样区域较为准确的分割。针对单目相机无法直接获取采样区域尺寸的特点,利用已知物体尺寸进行在轨自主标定,结合图像中提取出的采样区域,完成了采样区域尺寸的计算,实现了采样量的在轨自主测量。试验结果表明,在轨自主测量结果与实际结果吻合,本文提出的在轨自主测量方法有效。  相似文献   
165.
刘强  王欣  黄庚华  舒嵘 《航天器工程》2020,29(3):109-115
为了精准标定星载相机在轨焦面位置,提出了一种基于大数据多视场光电传递函数过焦曲线的计算方法,即采用大数据处理办法,排除温度梯度、振动等测试环境影响,计算得到多视场光电传递函数,并测试计算不同焦面位置下的传递函数,绘制过焦曲线,标定焦面。通过该方法,实现了有效光学口径为600 mm,焦距为2597 mm的高分七号卫星正样激光测高仪系统中两通道可见光足印相机的焦面标定,位置标定精度小于0.02 mm,各个视场传递函数优于0.35(31线对/毫米)。经高分七号在轨图像验证,大数据多视场光电传递函数计算方法完全满足现有星载相机的标定精度和像质要求。  相似文献   
166.
在常规靶场刚体飞行目标姿态参数的光学测量中,针对轴对称回转体目标,广泛采用中轴线法求解;而针对非轴对称回转体目标,由于目标成像后中轴线难以准确提取,本文将采用模型匹配法弥补中轴线法对目标适应能力的不足。通过模拟目标实验和数据处理,表明这2种方法能满足靶场制导类刚体目标的测姿精度要求,而模型匹配法的适应性更强,且自动化程度更高。  相似文献   
167.
针对自主研发的吸气式空空导弹FADS系统,利用FD-12风洞对其进行了标定研究。分析了风洞标定试验的技术特点,提出一种采用变支杆长度方法避开风洞试验台阶波的标定方案,包括支杆设计、模型加工、安装以及测压管路气密性检测等,在风洞中完成标定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Ma2.0~3.5范围内,FADS系统的测量误差精度全部达到设计目标,其中静压误差≤490Pa(≤3%)、马赫数误差≤0.1、迎角和侧滑角误差≤0.5°;与首次标定相比,各来流参数测量误差均减小,特别是Ma2状态下,静压最大相对误差由11.5%降低到3.0 %,马赫数最大误差由0.15下降到0.10,迎角最大误差由2.5°降低到0.5°,侧滑角最大误差由1.2°降低到0.5°。研究结果可为FADS系统设计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68.
介绍利用单片单板机接口电路完成对6V、30W白炽灯光源与其对应的标准白炽灯光源的色温比对标定工作。  相似文献   
169.
原子层热电堆热流传感器研制及其性能测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高超声速风洞试验中对高频热流脉动的测试需求,研制了一种基于横向热电效应的原子层热电堆(Atomic Layer Thermopile,ALTP)热流传感器。利用弧光灯热流传感器标定系统对其进行静态标定,获得ALTP热流传感器的灵敏度系数约为8.24 μV/(kW·m-2),优于国外同尺寸敏感元件的ALTP热流传感器6.90 μV/(kW·m-2)的灵敏度系数;利用激波风洞试验,并通过与薄膜热电阻热流传感器对比,初步获得ALTP热流传感器的响应时间上限,响应时间小于0.20 μs。  相似文献   
170.
为减小塞块量热计的热流测量误差,对其热流计算与修正方法开展了研究。根据能量守恒原理和传热理论,建立了隔热套结构塞块量热计的传热模型和计算方法;通过对塞块量热计传热模型的仿真分析,给出了温升率提取方法和计算误差的主要影响因素;提出了直接比对标定修正方法和基于标定的数值计算修正方法。仿真和试验结果表明:两种方法均能较大幅度减小塞块量热计的热流测量误差,使其误差控制在5%以内;直接比对标定修正方法的误差相对更小,但要求热流标定系统能覆盖被测热流范围;基于标定的数值计算修正方法对热流标定系统要求较低,适用范围更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