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2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25篇
航空   351篇
航天技术   41篇
综合类   78篇
航天   168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44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60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40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41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区域空中交通流量控制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运用排队论思想,结合区域控制的特点建立了区域流量控制模型,分析了郑州区域管制中心实施流量控制的实际效果,研究结果表明,仅考虑单独区域流量控制,将使航班延误的不利影响逐级放大,理想的流量控制应该全面考虑所有受影响的区域,合理地选择控制时段和控制间隔,最大限度地利用空域资源,减少航班延误,保证空中交通的安全畅通。  相似文献   
62.
63.
64.
因为胸膜压梯度和局部肺功能的分布是重力依赖的,预料失重期间可能发生实质性变化,虽然航天期这方面的检测很少,然而有许多失重飞机抛物线飞行的短暂的失重期间的观察证实的这些预测。一口气法N2冲洗技术测量结果表明,在1G环境中所见到的通气不均匀性有明显的减弱。在微重力期间,采且一口气气冲洗法测量的心源振荡得出了相似的结论,表明灌流很大程度上趋于均匀。用胸部放射性照相术及射活性碘标记的大聚合物更直接测量的局  相似文献   
65.
飞行培训需求是航空运输生产的派生需求,航空运输业与国民经济又有着紧密内在联系.本文以国民经济发展规划为依据,综合考虑航空运输市场容量、飞行劳动生产率、飞行员劳动强度、飞行员培养周期、飞行员人数存量变化等等变量,构建一个针对航空运输航线飞行员养成培训规模的预测模型.利用1978-2004中国民航统计数据,运用EVIEWS计量工具,对"十一五"和"十二五"期间我国飞行员需求缺口和飞行培训规模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66.
为了充分利用机场容量,减少航班延误,需要合理分配进离场流量。以机场容量作为约束,以进离场航班总延误成本最小作为目标,建立进离场流量分配优化模型。构建随延误时间呈超线性增长的延误成本计算公式,引入航班进离场延误成本权重系数作为不同进离场优先级的决策偏好信息。用动态规划法求解模型,并引入最优决策候选集合的概念,缩小计算过程中的搜索量,减少计算时间。算例结果分析表明,方法可以在机场容量约束下得出进离场流量分配的最优策略,使得航班总延误成本最小,并且快速计算可以满足实时决策支持的要求。  相似文献   
67.
为了实现对终端区空中交通流到达情况更加准确的分析,针对目前常用的流量统计方法中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交通流到达模式概念,并对基于聚类思想的到达模式识别方法进行了研究。在对交通流到达时序数据提取的基础上,利用基于免疫优化算法的聚类方法实现了对交通流到达模式的识别。对交通流到达模式特征进行了分析,并结合滑动时间窗算法提出了交通高峰小时及峰值流量计算方法。通过实例分析证明了方法的可行性与准确性。  相似文献   
68.
《中国民用航空》2009,(11):57-59
2007年11月22日凌晨我国成功实施了缩小垂直间隔(RVSM),在我国大陆8400米至12500米之间的空域里,航空器间的垂直间隔由600米缩小为300米,飞行高度层由7层增加至13层,空域容量和利用率得到大幅提高,因空中管制原因引起的航班延误得到明显减少,民航发展的空域环境大为改善。而且,中国米制缩小飞行高度层垂直间隔标准已于2009年10月份正式生效成为国际民航标准,这在中国民航历史上尚属首次,有力地提升了中国民航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69.
7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