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46篇
  免费   316篇
  国内免费   334篇
航空   1480篇
航天技术   153篇
综合类   190篇
航天   273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98篇
  2022年   83篇
  2021年   97篇
  2020年   78篇
  2019年   97篇
  2018年   45篇
  2017年   78篇
  2016年   87篇
  2015年   68篇
  2014年   90篇
  2013年   73篇
  2012年   91篇
  2011年   88篇
  2010年   85篇
  2009年   95篇
  2008年   94篇
  2007年   82篇
  2006年   53篇
  2005年   50篇
  2004年   58篇
  2003年   58篇
  2002年   57篇
  2001年   48篇
  2000年   46篇
  1999年   40篇
  1998年   38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31篇
  1992年   24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21.
航空、航天器结构在长期飞行过程中,由于疲劳、腐蚀、材料老化以及高空中的环境等不利因素的影响,不可避免地产生损伤积累,甚至发生结构损坏并因此导致航空、航天器坠毁等突发的严重事故,造成无法挽回的伤害。因此,对航空、航天器结构进行适时的健康监测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22.
介绍了DD3单晶高温合金宏观各向异性,弹粘塑性损伤本构模型的建立过程,推导了模型中的DD3单晶损伤演化方程;对模型的结构和特点作了简要分析。对模型材料常数的标定方法作了简单的讨论。利用DD3单昌材料的实验数据,对950℃下的模型材料常数进行了具体标定,给出了标定结果。给出了模型的预测结果和试验结果的对比曲线,从这些曲线可以看出,该模型能够比较准确地描述单晶的力学行为特点,可望用于单晶叶片的结构分析。  相似文献   
123.
主要介绍了某改型飞机复材平尾结构在使用不同冲击力的小火箭进行振动冲击损伤地面试验的情况,包括试验方案、试验结果及分析,最后给出了结论和相关问题讨论。  相似文献   
124.
利用太赫兹雷达探测散射截面具有经济简便,宽频相参等技术优势。文章基于钛宝石飞秒激光振荡级为泵浦源的太赫兹时域频谱系统搭建了国内第一套太赫兹RCS雷达;利用该雷达测量了坦克模型在太赫兹波段的360°RCS分布;并将测量的太赫兹RCS结果进行了时域和频域的分析,初步探究和总结了太赫兹雷达的时域与频域RCS的主要特点。展示了太赫兹雷达技术在理论与应用方面的良好前景。  相似文献   
125.
对低速冲击作用下直升机复合材料波纹梁的吸能能力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在分析中摒弃了在已有分析中将层合板复合材料简化成理想弹塑性材料的假设,建立了考虑实际铺层结构的复合材料波纹梁的有限元分析模型。采用Hashin失效准则对层合板单元的损伤进行判断,并按照相应的损伤形式对单元刚度进行了相应的折减。基于ABAQUS软件编写了VUMAT材料子程序,实现层合板单元的损伤判定和失效单元的刚度折减。计算结果和试验结果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有限元模拟与试验结果有着良好的一致性,验证了分析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6.
顾乃建  武文华  郭杏林 《宇航学报》2022,43(12):1618-1628
针对于星-箭连接动态界面力无法通过力传感器直接测量,且典型时域动载反演方法难以准确计算界面力的时域变化等难点,提出了基于长短时记忆(LSTM)神经网络的星-箭界面力深度学习反演方法。首先通过卫星地面测试试验得到数据依据,以卫星主体结构的加速度测量数据为输入层,以星-箭界面力测量数据为输出层,利用LSTM神经网络建立输入和输出间的反演映射关系模型,实现卫星在发射过程中较高精度的界面力反演。进而,设计并开展了某典型卫星结构的正弦扫频和随机振动实验,测试LSTM界面力反演方法的可行性。结果分析可知,所提出的基于LSTM深度学习反演方法能够精确地获得动态界面力时程数据,两项性能指标均优于目前典型的载荷反演方法。  相似文献   
127.
为了研究工艺温度对复合材料界面的调控作用,设计采用三阶段固化工艺(即扩散、固化和后固化),考察了不同温度制度下3种碳纤维/双马树脂(BMI)复合材料界面粘结性能的变化规律。采用原子力显微镜(AFM)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深入分析了上浆剂对纤维表面粗糙度和化学特性的影响,研究了上浆剂的反应活性及其与双马树脂的反应性,采用微珠脱粘方法测试了碳纤维/树脂的界面剪切强度(IFSSs)。结果表明,200℃处理2h后3种碳纤维上浆剂均发生部分反应,并且170℃,2h后上浆剂均与双马树脂发生化学反应。对比不同温度条件可以发现后固化阶段对碳纤维/双马体系的界面剪切强度影响显著,未经后固化的复合材料界面性能最低;110℃和140℃恒温扩散阶段对碳纤维/双马体系的界面剪切强度的影响不明显。同种温度条件下,CF1和CF3上浆剂与双马树脂的反应程度高于CF2,相应的CF1和CF3与双马树脂的界面剪切强度较高,表明上浆剂与双马树脂间的化学反应程度是影响其界面粘结性能的主要因素。该研究结果对我国碳纤维上浆剂的研制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8.
微纳米尺度流动实验研究的问题与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微纳米实验流体力学研究的流动特征尺度在1mm~1nm范围,处于宏观流动到分子运动的过渡区。连续介质力学与量子力学这两个经典理论的衔接,提出了诸如连续性假设适用性、边界滑移等基本理论问题。同时从微纳米尺度研究界面处液/固/气的耦合,化学、电学性质对流动的影响值得关注。微纳米实验测量仪器融入了力、电等测量手段,要求测量空间精度达到nm量级,力的测量精度达到pN,时间分辨率达到ns。本文围绕连续性假设适用性、边界滑移、微纳米粒子布朗运动及微尺度涡旋测量等问题,介绍了 Micro/Nano PIV、示踪粒子流场显示等技术应用于微纳流场观测的进展与难点。目前微纳米流动测量仍然沿着经典流体力学测量“小型化”的思路开展,而纳尺度的测量期待着新的实验方法与技术的提出。  相似文献   
129.
Fatigue induced products generally bear fatigue loads accompanied by impact processes,which reduces their reliable life rapidly. This paper introduces a reliability assessment model based on a local stress–strain approach considering both low-cycle fatigue and high energy impact loads.Two coupling relationships between fatigue and impact are given with effects of an impact process on fatigue damage and effects of fatigue damage on impact performance. The analysis of the former modifies the fatigue parameters and the Manson–Coffin equation for fatigue life based on material theories. On the other hand, the latter proposes the coupling variables and the difference of fracture toughness caused by accumulative fatigue damage. To form an overall reliability model including both fatigue failure and impact failure, a competing risk model is developed. A case study of an actuator cylinder is given to validate this method.  相似文献   
130.
为了准确反映改性双基推进剂装药在高过载发射条件下的破坏情况,采用基于含累积损伤的非线性粘弹性本构模型,利用ABAQUS有限元软件二次开发的UMAT子程序,对某型火箭弹在过载发射情况下的装药进行了数值研究,分析了装药在高过载条件下的变形行为和力学特性。结果显示,在最大加速度为1.39×104g的高过载下,最大应力发生在装药底部内孔处;装药径向尺寸变化很小,可以忽略发动机壳体对装药外表面的约束而将其视为自由表面。比较了最大应力强度准则和累积损伤准则对装药在加速度冲击和压强端面冲击载荷下破坏的判断,两种判据的结果都表明,装药在高过载冲击载荷下没有被破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