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2篇
航空   43篇
航天技术   4篇
综合类   8篇
航天   18篇
  2024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93 毫秒
61.
由于车载自主导航精度受作战半径影响,长航时使用需要一定的保障条件,难于实现无依托发射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定向精度不受导航时间影响、定位精度不受作战半径影响的自主导航方案。通过分析惯性旋转调制导航、惯性/里程计组合原理及误差特性,采用罗经效应原理实现了高精度长航时自主定向;通过旋转调制导航抵消惯性器件误差的影响,利用航位推算隔离载体加速度和速度对罗经效应的影响,使航向误差完全可观,提升实时估计与修正精度。在此基础上引入了地图匹配技术进行自主定位,解决陆用定位精度与行驶里程相关的问题。仿真和试验结果表明,该技术采用地图信息辅助定位定向系统进行自主导航,在较低保障要求下,能够解决定向、定位误差积累问题,具有较强的理论意义和工程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62.
考虑了襟翼偏转对桨叶剖面有效迎角及旋翼尾迹结构的影响,建立了电控旋翼自由尾迹入流模型,并结合电控旋翼带襟翼翼型气动力模型、桨叶挥舞运动模型、旋翼配平模型,建立了一种电控旋翼气动特性分析方法.利用该方法,对某样例电控旋翼悬停和前飞状态的气动特性进行了计算,并将电控旋翼与常规旋翼的气动特性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悬停时,配平所需的电控旋翼襟翼偏角幅值随拉力增加而增加;前飞时,电控旋翼后行桨叶剖面迎角比常规旋翼更大,更可能发生失速.  相似文献   
63.
介绍了直升机主动控制技术的发展历程,分析了高阶谐波控制、结构响应主动控制、单片桨叶控制、地面/空中共振主动控制和电控/智能材料主动控制的特点.  相似文献   
64.
随着风电产业迅速发展壮大,风电机组的故障问题受到广泛关注。风电机组中的核心部分为其电控系统,本文针对电控系统故障频发的现象,主要讨论了系统的故障诊断问题。文中介绍了电控系统中的常见故障,主要对影响系统较大的主控PLC故障和变桨故障进行研究。提出将时域分析方法应用于以上的故障诊断中,通过相关参数的比较,检测系统故障。  相似文献   
65.
电控旋翼气弹设计参数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有限元旋翼气弹分析程序LORA01为基础,建立了电控旋翼的气弹分析模型,给出了一种有效的旋翼/襟翼耦合配平方法。以此为基础,选取改造后的SA349旋翼为基准旋翼,对电控旋翼的若干设计参数进行了分析研究。这些参数包括:桨叶预安装角、桨根弹簧扭转刚度、襟翼长度、襟翼中点径向位置、襟翼弦长比以及襟翼移轴补偿率。通过参数分析得到适宜的取值范围,可作为电控旋翼设计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6.
在飞机结构地面静强度试验时,为了模拟飞机的机舱、油箱在使用过程中的受力情况,通常会对机身、油箱或机身的一段(曲板)进行气体充压的静力试验、疲劳试验和气密性试验。研制的GCS-数字式气压控制系统满足了这一要求。本文详细描述了系统结构、功能、硬件以及软件。  相似文献   
67.
电控固体推进剂点火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一种层状电极式点火装置,分别研究了电极材料、电极形状和电极极性对电控固体推进剂点火过程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电极材料、推进剂端面电流密度和电极极性是影响电控固体推进剂点火过程的重要因素,当推进剂两端面电流密度相同时,采用不同材料的电极优先点火顺序依次为钛、铝、石墨、铜。当两端电极材料相同时,ESP始终在电流密度较大的一端点火,且电流密度越大,点火效果越好,临界点火电压越低;当两电极与药柱端面的接触面积比为1∶1和0.64∶1时,ESP优先在正极端点火;但当两电极与药柱端面的接触面积比为0.16∶1时,ESP在电流密度较大的一端点火。电控固体推进剂能通过电压控制实现多次点火、熄火循环。  相似文献   
68.
王昭龙  张军升  李霞 《航空计算技术》2010,40(4):100-103,107
提出基于虚拟仪器构建的对高压共轨柴油发动机电控单元进行性能测试与分析的测试系统,可以对不同型号的高压共轨柴油发动机电控单元进行检测,具有调试方便、重复性好、测量范围可扩展等优点,为深入精确研究高压共轨柴油发动机电控单元提供了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69.
电控固体推进剂热分解和燃烧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胡建新  李洋  何志成  段炼  冯浩 《推进技术》2018,39(11):2588-2594
针对能实现多次启动和推力可控的固体火箭发动机需求,研究了成型过程快、钝感、电控性能好和贮存稳定的离子盐电控固体推进剂(ECSP)热分解和燃烧性能。采用同步热分析仪(TGDSC)、钨铼微热电偶、单幅照相技术和扫描电镜-能谱仪,研究了ECSP的热分解特性、燃烧波温度分布、熄火表面形貌以及元素分布。结果表明:ECSP的热分解过程中依次发生PVA分解反应、PVA分解产物与LiClO4强烈相互作用,其中小组分添加剂加快了PVA分解;其燃烧区域分为预热区、凝相反应区、气相反应区;电点火到稳态燃烧过程为:通入电流加热推进剂,ECSP开始点火,释放出大量的热和可燃性气体,产生初步火焰;热解产生的气相产物在气相区域进一步燃烧,同时大量熔岩状明亮颗粒在热分解气流作用下从燃面逸出,在气相区域燃烧并发出明亮的光。本文提出了ECSP的燃烧过程,为该类推进剂燃烧物理模型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