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7篇
  免费   80篇
  国内免费   23篇
航空   250篇
航天技术   9篇
综合类   40篇
航天   3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惰性块式平面波发生器形成平面波的数值模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探讨了惰性块式平面波发生器的相关原理,在费马原理的基础上设计了平面波发生器的物理模型,用非线性有限元方法对平面波形成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得到了不同时刻的波形图像,数值模拟结果与实际过程在物理宏观特征上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2.
爆震管内爆燃到爆震转捩过程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何小民  张彭岗  王家骅 《推进技术》2005,26(3):252-255,269
基于常温常压轴向进气条件下气动阀式两相爆震发动机模型开展爆燃到爆震转捩过程的研究,利用离子探针和高频压力传感器测量了管内火焰传播速度和燃烧压力波。研究结果表明,管内爆震波形成的初始位置在正常火焰面下游的一定位置处,如假设爆震管内波和火焰面是一维的,则在爆震波产生的最初一段时间内,爆震管内将出现三道火焰面:往出口方向传播的正常火焰面和爆震波火焰面及往进口方向传播的回传爆震波火焰面。  相似文献   
13.
采用金相显微镜、透射电镜观察了焊后不同时效状态下T— 2 5 0马氏体时效钢电子束焊缝的微观组织 ,测试了不同时效状态下焊接接头的室温强度、夏比缺口冲击韧性、显微硬度 ,并用扫描电镜分析了拉伸断口形貌。结果表明 :随时效温度的升高 ,焊缝区枝晶间逆转奥氏体析出量增加 ,焊缝缺口冲击韧性增大 ,断口韧窝增大 ;但由于 5 0 0℃× 4h时效处理后焊缝马氏体孪晶较多而使其拉伸强度和缺口冲击韧性降低。经 4 80℃× 4h时效处理后 ,焊接接头强度具有最佳强韧性配合  相似文献   
14.
旋转爆轰流场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7,自引:5,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带化学反应的二维Euler方程,采用氢气-空气的9组分19步基元反应简化模型,对充有当量比的氢气-空气预混气和空气的环形旋转爆轰流场,从点火燃烧到发展成旋转爆轰的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根据数值结果分析了波后流场中爆轰产物受激波、高温和离心力等作用而挤向外壁,形成有利于充入燃料,实现持续稳定旋转爆轰的流场特征。还讨论流场中爆轰波、激波与间断面和内外壁面反射或折射,从而形成多个激波相交的波系特征。为认识和理解旋转爆轰流场,开展旋转爆轰的实验研究等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基元化学反应一维爆轰波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基元化学反应模型对一维氢氧混合气体爆轰波进行数值模拟。采用一端高温高压点火起爆的方式,模拟爆轰波的传播。对一维爆轰波的结构、传播特征以及各个化学组分的变化趋势进行了研究。通过将模拟的结果同国内外的研究结果进行对比,发现了一些规律,为多维爆轰波的数值模拟和脉冲爆轰发动机的研究奠定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气云爆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气云爆轰实验研究在一根专门设计的管中进行,通过对压力和火焰阵面的测试,研究激波的成长与发展过程,气云爆轰的爆速及其影响因素以及激波扣的点火诱导时间。理论研究考虑了液滴在高温,高压和高速气流中的变形,剥离和破碎,液滴的点火和局部爆炸以及气云爆轰的C-J判据。  相似文献   
17.
气相爆轰基元反应模型数值模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采用基元反应模型和高精度的ENO格式对气相爆轰进行数值研究,对H2/O2/Ar混合气体起爆和爆轰波传播过程的数值模拟结果表明,计算的爆轰波阵面参数和实验相当符合。数值研究的结果还表明,爆轰波反应区中参与反应的不同组分具有不同类型的变化特征。计算结果的精度随着网格尺寸增加而增加,并能保持较好的收敛性。  相似文献   
18.
介绍在JF-10氢氧爆轰驱动高焓激波风洞中开展再人流场红外辐射测量的实验技术。风洞试验状态的驻室总压为19.6MPa,驻室总温为7920K。实验以球头钝锥体为试验模型,测量其近尾流红外辐射能量通量的横向分布。测量采用插入式锑化铟多元红外成像系统,波段范围为2.27-6.0μm。试验数据呈现明显的规律性。试验结果表明:利用这一测量技术能够提供高焓条件下有较高空间分辨率的、较为准确的红外实验数据。  相似文献   
19.
黄孝龙  翁春生  李宁  许桂阳 《推进技术》2017,38(5):1194-1200
为研究双管脉冲爆轰发动机近场爆轰噪声特性,设计了双管脉冲爆轰发动机爆轰噪声试验测试系统,对不同填充率、不同管间距下的爆轰噪声进行了测量。试验结果表明:随着传播距离的增加,爆轰噪声峰值声压逐渐减小。PDE管口附近,爆轰噪声峰值声压衰减速度最快;距离管口较远位置处,衰减速度逐渐减小。随着填充系数的增加,爆轰噪声逐渐增大,指向性逐渐变缓;距离管口400mm处,60%,100%和140%填充系数下峰值声压级依次为197.95,201.93和204.51d B。不同传播距离处,爆轰噪声指向性不同。当距离管口较近时,爆轰噪声最大值出现在0°方向;距离管口大于2m的区域内,最大值出现在30°方向。不同管间距情况下,爆轰噪声呈现出相同的指向性。管间距越小,爆轰噪声的指向性越明显。  相似文献   
20.
设计了一台爆轰环腔外径100mm、内径80mm、长117 mm的不带有尾喷管的旋转爆轰发动机燃烧室,并进行了实验和数值模拟研究,来了解不同当量比下的燃烧和流动特性。在该燃烧室头部,空气通过60个直径2mm孔轴向喷射,氢气通过2mm宽环缝喷射。氢气和空气最大供给总压分别可达12和10.5MPa。实验发现,当量比大于2时,燃烧发生在燃烧室以外,为爆燃;当量比接近于1时,燃烧室内存在多个反向旋转爆轰波,爆轰波平均速度较低,不超过1000m/s;当量比小于0.58时,仅有一个爆轰波准稳态旋转。在当量比为0.55时,旋转爆轰波传播速度为1274m/s。在当量比为1时,进行了17s无热防护的旋转爆轰发动机实验,未发现燃烧室有明显烧蚀。数值模拟表明在流量为400g/s时,有3个爆轰波同向旋转,外壁面侧传播速度约为1998m/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