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8篇
  免费   190篇
  国内免费   22篇
航空   593篇
航天技术   40篇
综合类   29篇
航天   168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30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43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25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 毫秒
41.
胡志涛  余永刚 《推进技术》2016,37(9):1638-1648
为研究不同喷孔结构的燃气射流在受限液体工质空间的扩展特性,采用VOF(Volume of fluids)模型分别对圆柱形充液室中圆形射流和矩形射流扩展过程进行气水耦合数值求解。考虑了燃气可压缩性、流体粘性和热量交换因素对射流扩展特性的影响。通过数值模拟,获得圆形射流扩展形态及轴向速度计算值,与实验结果吻合较好。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比分析了矩形射流和圆形射流的扩展特性,获得射流场中密度、压力、温度和速度的分布图以及涡的演化过程。计算结果表明:燃气自喷孔喷出,由于出口处压力较大,高温燃气继续膨胀产生膨胀波,膨胀波在气液界面反射形成压缩波,圆形射流的膨胀波和压缩波均比矩形射流强。燃气射流扩展过程中,由于周围液体惯性效应,气液卷吸掺混效应以及膨胀压缩波作用,圆形射流的压力场和温度场分布较矩形射流更加复杂,同时刻的圆形射流轴向扩展速度也比矩形射流小。从速度云图发现矩形射流的速度核心区比圆形射流速度核心区要短;同时从圆形射流和矩形射流不同截面流向速度分布图发现流向速度峰值均发生了偏移,但矩形射流发生偏移的区间更长,偏离距离更远。  相似文献   
42.
张锋  严宇  王延涛  李龙飞 《推进技术》2016,37(10):1916-1921
为了研究航天煤油的富燃燃烧特性,设计了一个气氧/煤油富燃燃气发生器,并进行了室压范围1~4MPa、混合比范围0.25~0.52的燃烧试验,获得了混合比和室压对特征速度、燃气温度及燃烧效率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采用火花塞点火方式可以实现该燃气发生器在高度富燃条件下的可靠点火;在本文研究范围内,试验测得的特征速度和燃气温度明显低于化学平衡理论预测值,燃烧效率介于63.9%~88.3%之间。混合比是特征速度、燃气温度及燃烧效率的最大影响因素,室压的影响远小于混合比。燃烧效率与实际燃气温度与理论燃气温度比值的平方根成正比。  相似文献   
43.
介绍了以航空燃气涡轮发动机型号应用的小零件资源为基础,进行积累、整合和创新,将成熟程度和通用程度高的小零件提升为标准件,同时组织标准件数据库的开发,即建立小零件CBB资源库推广应用,探索出了适合航空燃气涡轮发动机型号研制实际的小零件发展思路,即设计小零件-选用标准件-标准件CBB,有利于提高小零件的标准化水平和航空燃气涡轮发动机的标准化程度。  相似文献   
44.
《燃气涡轮试验与研究》2010,23(1):F0003-F0003
《燃气涡轮试验与研究》第六届编委会2009年年会在成都召开,40令名编委和代表出席了会议。大会对编辑部09年的工作总结进行了认真的讨论,给出了积极的评价,对期刊的发展提出了宝贵的建议。大会评选出六篇发表在09年《燃气涡轮试验与研究》上的优秀论文。  相似文献   
45.
着舰过程中风切变对PIO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舰尾风场作用下的舰载机着舰安全性问题。建立了风切变影响下的舰载机模型,研究了风切变在舰载机着舰过程中对驾驶员诱发振荡(Pilot Induced Oscillation, PIO)的影响,研究了重新构型的舵机速率限制器在舰尾风场环境中对PIO的抑制作用。仿真结果表明,舰载机在着舰下滑过程中风切变对PIO的影响有限,但会使舰载机突然出现短暂的“点头”现象,导致驾驶员以高增益操纵飞机,造成作动器速率达到饱和,从而诱发PIO。采用带反馈及旁通的舵机速率限制器与速率限制器前置滤波器相配合,对由飞机操纵系统中的非线性特性引发的PIO有较好的抑制效果。  相似文献   
46.
针对一种电磁式舵机,基于虚拟仪器技术设计了相应的测试系统,对舵机的动态性能进行了测试分析。考虑到铁磁阻的非线性和漏磁通的分散性,本文采用磁路微分法建立了舵机电磁铁的数学模型,对其动态特性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舵机的性能满足系统设计要求。试验结果与仿真结果基本一致,仿真计算可以用于舵机性能的优化与分析。  相似文献   
47.
48.
为了优化燃气舵的安装位置,应用fluent软件对燃气舵三维湍流流场结构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就燃气舵安装位置对燃气舵流场的影响进行了数值模拟.通过数值模拟得到燃气舵在不同轴向位置、耳片长度和舵偏角下绕流流场的复杂波系结构,绘制了燃气舵在不同舵偏角下升力的变化曲线,给出了燃气舵可以提供的升力参量随舵偏角度变化的规律.通过分析,确定了燃气舵的轴向安装位置,数值模拟和实验结果相符.  相似文献   
49.
50.
基于试验的电动舵机模型辨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电动舵机模型的建立基本上是基于理论的数学推导,所建立的舵机模型与实际舵机模型存在一定的误差。针对此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试验实测数据建立舵机模型的方法,搭建自动数据采集试验平台,采用组合窗法对实测数据进行频域转换,得到舵机的频率响应函数并采用非线性最小二乘法辨识舵机模型。对辨识得到的数学仿真结果与实际舵机响应比较,在频域,整个频段内幅频特性最大绝对误差1.9 dB;在时域,仿真模型跟踪实际舵机角度的最大误差1.5°,延迟时间10 ms。结果表明,基于试验数据建立的舵机仿真模型能很好地模拟实际舵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