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6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14篇
航空   40篇
航天技术   36篇
综合类   11篇
航天   5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01.
微小型振荡热管的流动可视化实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高速电荷耦合器件(CCD)对管内径分别为2.5,2,1,0.5 mm的振荡热管进行了可视化研究,记录了不同加热功率下热管内工质准静止和大幅振荡随时间交替变化的情况以及管内工质的流型变化情况.实验中观察到了泡状流、塞状流、半环状流、波环状流和环状流等.结果表明管径对管内的流型变化具有明显的作用.随着管径的减小,汽塞在加热段的形成主要由微/小气泡间的聚合发展演变成以单个气泡的膨胀长大为主.另外,管径的减小还使加热段周围容易生成长汽柱,而冷凝段内的汽塞则易于发生变形和断裂.对微细管径的热管来说,毛细波环状流是其重要特征,在冷凝段容易发生毛细波环状流向毛细塞状流的转变.   相似文献   
102.
碳纳米管悬浮液强化重力型平板热管性能的实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带有微槽道强化传热面的小型重力型平板热管蒸发器为研究对象,以水-多壁碳纳米管(CNT)组成的纳米悬浮液为工质,在不同运行压力和不同悬浮液质量浓度下对热管蒸发器的沸腾换热特性以及临界热通量(CHF)进行了实验研究.研究证明:以水-多壁碳纳米管组成的纳米悬浮液可以明显地强化重力型平板热管蒸发器的换热特性.沸腾换热系数强化率和CHF强化率随压力降低而大幅度增加.悬浮液质量浓度对沸腾换热系数和CHF也有重要影响,在低质量浓度时,沸腾换热系数和CHF随质量浓度增加而缓慢增加.但是在质量浓度超过2.0%时,质量浓度的影响基本消失.   相似文献   
103.
纳米流体在圆管型丝网热管换热强化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舒涛  刘振华 《航空动力学报》2008,23(10):1795-1799
对纳米流体强化水平放置的丝网热管换热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工质为水基CuO纳米流体,颗粒平均粒径50 nm,质量分数为0.5%~2.0%.实验在定压下进行,压力为7.45~19.97 kPa.结果显示,纳米流体替代去离子水后,热管换热性能大幅度提高.蒸发段换热系数提高了170%~410%.运行压力对热管换热特性有明显影响.压力越小,热管换热的强化越显著.热管换热特性随纳米流体质量分数的增加而提高,到达一定值后开始随之下降,最佳质量分数在1.0%左右.   相似文献   
104.
以高温高压燃气加热高压纯空气为研究背景,用平均温差法对气-气热管换热器设计计算,进行结构方案设计,采用有效度-传热单元数法对换热器传热进行校核计算。设计换热器为圆柱形筒壁结构,出口为渐缩型喷管结构,采用半轴比为2/1的椭圆形热管。  相似文献   
105.
采用并联蒸发器环路热管作为传热元件,并联冷却管辐射器作为散热部件,建立了包括热量收集、传递与排散的环路热管(LHP)集成试验系统,并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在并联蒸发器LHP系统中,蒸发器按顺序先后启动是其稳定的启动方式;在LHP运行过程中,当LHP工作在可变热导模式下,只有一个液体补偿器中保持汽液两相状态,并控制着LHP的运行温度,另一个液体补偿器则被充满液体,且处于过冷状态;在总热负荷不变的情况下,随着热负荷在蒸发器之间的分配不同,LHP的运行温度改变。当LHP工作在固定热导模式下,LHP的运行温度只与总热负荷有关,而与热负荷的分配情况无关。  相似文献   
106.
针对毛细芯圆管热管内部的耦合流动与传热问题进行模化分析,建立了二维轴对称模型,并进行了数值模拟。与前人一些关于高温钠热管的试验结果比较表明,数值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偏差不大,而且它们的变化规律也相符得很好。  相似文献   
107.
本文所述热管式平面热辐射源,用于扫描辐射计、分光计和热像仪等遥感仪器的分度、定标。测试结果表明,热管式平面热辐射源的工作面等温性比传统设备更好。这种设备还具有无振动、无噪声、不污染环境等优点。  相似文献   
108.
闫涛  梁惊涛 《宇航学报》2010,31(9):2218-2222
低温回路热管是一种应用前景广阔的航天器热控设备。为了利用低温回路热管实现航天器低温部件的主动控温,进行了低温回路热管传热性能试验,并对试验中发现的低温回路热管控温性能进行了理论分析,进而对现有低温回路热管的结构进行了改进。改进后的低温回路热管能够在全功率范围内保持系统温差(主蒸发器与冷凝器温差)恒定,并能通过调节储液器上的加热功率,实现一定温度范围内的主动温度控制,使低温回路热管具有了毛细泵回路的控温功能。  相似文献   
109.
热管在空间核电源领域具有广泛应用。文章以2 m长钠热管为研究对象,通过引入动量源项描述毛细力,模拟钠热管遭遇不同传热极限过渡时管内的相变流动过程。钠热管在主要工作温度范围内,主要受到黏性极限、声速极限、夹带极限和毛细极限的影响,因此存在3个过渡点。模拟分析结果表明:黏性极限与声速极限过渡时,热管蒸发段未出现液体团聚和蒸气阻塞现象;声速极限与夹带极限共同作用时,既出现了蒸气阻塞和液体夹带现象,又伴随着新的液体堆积现象;夹带极限与毛细极限共同作用时的现象与各自单独发生时的现象都有所区别。文章研究结果可用于深入理解钠热管工作机理和优化设计,为更加高效的空间核电源系统设计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