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篇
  免费   47篇
  国内免费   2篇
航空   56篇
航天技术   2篇
综合类   1篇
航天   79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6篇
  1995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通过局部热感度试验和DSC-TG联用仪,研究了高氯酸铵(AP)和一种二茂铁衍生物(EMT)混合体系的热感度.结果表明,减小AP粒度或增加EMT含量,能缩小AP高低温分解峰之间的差距,提高AP低温分解量,混合物的局部热感度增加.AP存在下,EMT的侧链容易发生断裂,断裂后的二茂铁或二茂铁离子活性体对AP分解起催化作用.此...  相似文献   
32.
燃速催化剂LBC对GAP推进剂主要组分热分解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线性升温条件下的热重(TG)分析和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分别研究了铅盐燃速催化剂LBC对AP、HMX和GAP粘合剂体系等GAP推进剂主要组分热分解行为的影响,测定和比较了它们的热分解特征量和质量损失.证实LBC促进了AP高温分解温度的降低及其低温段的放热量增加,并使其低温段的热分解速率加快,对AP的热分解行为产...  相似文献   
33.
燃烧催化剂苯甲酸铜及其衍生物热分解研究I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TG和DSC方法了苯甲酸铜及其三种氨基衍生物的热分解历程,结果表明:它们分解反应能生成一种或两种较稳定的二聚体中间产物--双核铜络合物,脱羧和重排过程是分解的主要步骤,经最快的过程。整个分解过程中吸热的,取代基及其在苯环上的位置都对分解历程有影响。此外,还测定了邻、间氨基苯甲醇铜的快速分解阶段的动力学参数。  相似文献   
34.
以硝酸镍、硝酸铁、硝酸铈为氧化剂,水溶性肼类燃料为还原剂,添加金属离子络合剂、分散剂,采用溶胶燃烧合成法制备了Ce掺杂的纳米NiFe2O4粉体,利用X-ray衍射仪(XRD)、红外光谱仪(FTIR)、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等仪器,对产物的形貌、结构进行表征,同时采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研究了产物对高氯酸铵(AP)热分解的催化作用。结果表明,所制备的纳米粉体粒径范围在30~60 nm,有良好分散性,Ce掺杂量在0.09以内,产物为单相尖晶石结构,没有杂相。随着Ce掺杂量的增加,产物使AP的高温分解峰温度逐渐降低,表观分解热增加。在Ce掺杂量为0.09时,使AP高温分解峰温度降低57.8℃,表现出较强的催化性能。  相似文献   
35.
利用溶胶-凝胶法,通过引入1,2-环氧丙烷作为Fe(Ⅲ)离子的水解促进剂,在温和、无毒的条件下制备了纳米AP/Fe2O3的湿凝胶,经超临界干燥后得到AP/Fe2O3纳米复合氧化剂的气凝胶.利用TEM、SEM、EDS和DSC时样品微观形貌、表面元素组成和热分解特性进行了研究,并测试了它们的撞击和摩擦感度.结果表明,该复合氧化剂具有纳米尺寸,其中AP粒度在50~90 nm之间,Fe2O3粒度约加nm.AP/Fe2O3撞击感度普遍高于纯AP撞击感度.但AP/Fe2O3摩擦感度低于纯AP摩擦感度.另外,AP/Fe2O3分解放热峰温度较纯AP有很大程度提前,放热量也显著增加,其中含90%AP的纳米复合氧化剂高、低温分解峰较纯AP分别提前了124.96 ℃和113.02℃,放热量增加了438.85%.  相似文献   
36.
FOX-7的热分解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热原位红外、热裂解色谱-质谱、热重分析(TG)、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研究了FOX-7的热分解过程,通过测定程序升温过程中凝聚相的化学结构变化和生成的气相产物,研究了FOX-7的热分解机理。研究结果表明,FOX-7在转晶后可能发生了缩合反应,使其处于缩合产物的平衡状态,随着温度的升高该平衡被打破,FOX-7开始分解成一些小官能团产物和小分子产物;气相产物中首先检测到NO,说明热分解的"脱硝"过程存在硝基与亚硝基互变反应过程。  相似文献   
37.
纳米Ni/CNTs对AP/HTPB推进剂热分解及燃烧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化学液相沉淀法制备了纳米Ni/CNTs复合催化剂,用SEM、XRD、XPS对纳米Ni/CNTs的形貌、微观结构、组成进行了表征,采用DSC研究了其对AP和AP/HTPB推进剂热分解的催化性能,并考察了纳米Ni/CNTs对AP/HTPB推进剂燃速和压强指数的影响.结果表明,纳米Ni能够均匀包覆在CNTs表面,纳米Ni/CNTs可显著降低AP及AP/HTPB推进剂的热分解峰峰温,使AP及AP/HTPB的总表观分解热明显增大,并能有效提高AP/HTPB推进剂的燃速和降低其压强指数.相同量的纳米Ni/CNTs、纳米Ni和纯CNTs进行对比,纳米Ni/CNTs具有更好的催化性能,表现出较好的正协同催化效应.  相似文献   
38.
粒度和形貌及粒度分布对RDX安全和热分解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溶剂/非溶剂法和筛分法,通过控制搅拌速度及溶剂与非溶剂温度差,制备了不同粒度、形貌和粒度分布的RDX粉末。利用激光粒度仪、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X射线衍射(XRD)对其进行了相应表征;利用撞击和摩擦感度试验、慢烤试验及DSC测试分别研究了不同粒度、形貌及粒度分布的RDX样品的安全性能和热分解特性。研究结果表明,粒度、形貌及粒度分布是影响RDX安全和热分解性能的重要因素。随着粒度的减小,RDX的机械和热感度显著降低。另外,窄粒度分布的RDX样品普遍具有更低的机械感度,而宽粒度分布的RDX样品通常具有更好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39.
从硝酸酯在固体推进剂中的应用角度综述了硝酸酯的热分解机理和热安定机制的国内外研究进展。硝酸酯的热分解机理国内外均集中于非等温高温热分解行为和热分解动力学研究,对于使用温度下的硝酸酯的等温热分解机理、反应动力学和产物分布等方向研究相对较少;对于硝酸酯热安定机制的研究主要集中于苯胺型和苯脲型安定剂的初步安定效果探索,其后期安定机理、整体反应动力学过程以及安定剂和硝酸酯的定量配比关系的研究未见文献报道。截至目前,国内外已形成硝酸酯两步热分解机制——硝酸酯键的断裂与硝酸酯的自催化;初步探索出苯胺型和苯脲型安定剂前期安定作用过程,其中,苯胺型安定剂初步安定机制为安定剂氨基上的氢与二氧化氮结合生成HNO2和N自由基,而后安定剂的N自由基结合NO,苯脲型安定剂安定机制为安定剂发生C-硝化和N-硝化吸收氮氧化物。但上述国内外研究成果尚不足以支撑硝酸酯热安定控制技术及固体推进剂高温可靠使用调控技术等研究。基于此,文章提出应将使用温度下的硝酸酯等温热分解热行为和热安定机制作为硝酸酯基础应用的重点研究方向的研究建议。  相似文献   
40.
含炔基酚醛树脂的合成与表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普通Novolac线性酚醛、氨催化resol型酚醛的炔丙基化树脂的简便合成;采用FTIR、 HNMR、GPC等表征了其分子结构;研究影响热固化过程的因素(分子量、炔基含量、羟甲基含量)和典型树 脂的固化动力学。黏度测定、DMA、TGA等分析结果表明该类树脂具有良好的工艺性,100℃的黏度不超过 400mPa·s;树脂可以在200~250℃进行热固化;热固化物耐热性比传统酚醛树脂有明显改进,DMA表明树 脂固化物具有高达370℃的玻璃化温度,TGA则表明其初始热分解温度在400℃以上;XRD结果表明树脂固 化物的碳化物是典型的玻璃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