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0篇
  免费   350篇
  国内免费   95篇
航空   831篇
航天技术   125篇
综合类   112篇
航天   187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35篇
  2022年   48篇
  2021年   60篇
  2020年   52篇
  2019年   50篇
  2018年   59篇
  2017年   39篇
  2016年   43篇
  2015年   58篇
  2014年   48篇
  2013年   65篇
  2012年   62篇
  2011年   57篇
  2010年   52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58篇
  2007年   44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40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33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78 毫秒
991.
分布式非预混火焰传递函数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非预混燃烧是动力设备和推进系统中常见的燃烧组织形式。为了理解非预混火焰的动力学特性、预测和控制其振荡燃烧现象,有必要获得其火焰传递函数。本文通过实验测量对分布式非预混火焰的传递函数进行了研究,实验对象为甲烷空气同心射流火焰。实验中使用双麦克风技术测量燃烧室出口速度脉动,作为传递函数的输入量;使用CH基自发荧光测量燃烧过程的放热率脉动,作为传递函数的输出量。搭建了卡塞格林光学测量系统,以提升放热率测量的空间分辨率,实现单点测量,进而得到一维分布式火焰传递函数。结果表明,在频域内,实验中测得的传递函数的幅值沿火焰轴向存在两个峰值,在幅值的峰谷处相位角有180°翻转,这是热斑以对流速度向下游传播,跨越火焰面时所造成的。  相似文献   
992.
基于不同PDF的超声速扩散燃烧火焰面模型对比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研究混合分数概率密度函数对湍流扩散燃烧的影响,采用稳态火焰面模型描述超声速扩散燃烧过程,分别采用β-PDF和δ-PDF方法对层流火焰面数据库积分得到两种湍流火焰面数据库,并对比分析了湍流火焰面数据库。结合混合RANS/LES程序,利用DLR氢燃料超燃燃烧室算例进一步对比验证采用不同PDF方法生成的湍流火焰面数据库。研究结果表明,混合分数β分布数据库中间组分随混合分数方差变化大,采用混合分数β分布的算例计算结果脉动速度较大,与实验结果符合得更好。  相似文献   
993.
高固含量改性双基推进剂的热危险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研究具有高固含量(黑索金RDX质量分数为48.5%)改性双基推进剂的热危险性,采用热重分析仪TG、差示扫描量热仪DSC以及加速量热仪ARC,对比分析了双基推进剂S0,改性双基推进剂GHT-1A和单质炸药RDX的热分解特性,并从两个方面评估了GHT-1A的热危险性。TG/DSC实验结果显示GHT-1A中双基组分的分解峰温高于S0的分解峰温,而其炸药组分的分解峰温与单质炸药RDX接近。ARC的实验结果显示GHT-1A在理想绝热条件下的起始分解温度为138.9℃,绝热温升为1415.3℃,达到最大温升速率所需时间为13.8min,单位质量产生气体最大压力为13.1MPa·g-1。研究结果表明,GHT-1A发生热爆炸的可能性略低于双基推进剂S0,而高于单质炸药RDX,爆炸破坏性则较强。  相似文献   
994.
基于火焰面/进度变量模型的超声速燃烧IDDES模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浩苏  单繁立  牛健  朴英 《推进技术》2015,36(3):321-327
为了清晰地描述超声速条件下的复杂流动与燃烧过程,建立了基于IDDES模型和火焰面/进度变量模型的湍流燃烧数值模拟方法,并应用于德国宇航中心(DLR)超燃冲压发动机的数值模拟。计算结果与实验数据符合良好,表明该方法可以较为准确地描述超声速湍流燃烧过程,也验证了经过可压缩性修正的火焰面/进度变量模型适用于超声速燃烧问题的求解。同时,利用k-ωSST模型对同一算例进行了计算,发现其对物理量分布的计算精度要低于IDDES模型,说明湍流输运过程的描述对火焰面/进度变量模型的计算精度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995.
基于成像的RP-3煤油在激波管内自点火过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兰  陈其盛  赵文涛 《推进技术》2015,36(10):1504-1508
为深入直观了解RP-3煤油在激波管内的自点火及燃烧过程,利用高分辨率纹影系统和高速摄像机对反射激波后点火燃烧过程进行拍摄,获取了丰富的光学图像。纹影图像显示得益于低压段内高比例氩气作为稀释气体,入射及反射激波均无分叉,为正激波结构,点火燃烧后对密度造成较大影响,流场中出现明显褶皱。针对燃烧过程的高速摄影图像显示激波后燃烧区域基本分为两部分,反射激波后小粒径雾化煤油完全燃烧呈现明亮的蓝色火焰,由于氧气的大量消耗随后将造成煤油液滴间的燃烧出现竞争关系,无法充分燃烧,出现分散的黄色火焰区,后期部分液滴由于贫氧及温度下降造成燃烧不充分而析出碳粒。  相似文献   
996.
当量比对分层旋流火焰燃烧不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汤冠琼  秦皓  林宇震  李继保 《推进技术》2015,36(9):1355-1360
针对分层旋流燃烧室,实验测量了不同分级比和油气比下的动态压力。结果显示:在总燃烧当量比0.47~0.68,主燃级当量比0.48~0.65范围内,燃烧室内的压力脉动幅值随当量比增大而增大。基于层流火焰模型和局部火焰吹熄假设,公式推导了吹熄前后火焰厚度、火焰长度、层流火焰传播速度、气流速度间的关系,得出燃烧不稳定下的压力脉动幅值ps′与层流火焰传播速度SL0成正比,结合贫油状态下SL0随当量比增大而增大这一事实,得出ps′随当量比增大而增大,从而解释了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997.
竞争失效场合步进应力加速试验统计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谭源源  张春华  陈循 《航空学报》2011,32(3):429-437
竞争失效场合加速试验(AT)技术是加速试验由简单结构产品向复杂结构产品推广应用的基础.但目前的方法主要针对恒定应力加速试验.而对竞争失效场合步进应力加速试验缺乏相关研究.针对这一问题,对最一般形式(突发型失效和退化型失效并存)的竞争失效场合步进应力试验进行建模与分析.充分考虑了试验数据由于试验截尾和失效样本对应的失效模...  相似文献   
998.
某涡扇发动机加速过程仿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航空发动机控制系统进行仿真是航空发动机可靠性工程的研究方向之一.本研究针对发动机在加速过程中必须保证发动机不会发生喘振、不出现超温的情况,对加速过程进行了分析.采用部件法建立了分开排气的涡轮风扇发动机加速过程的稳态模型和动态模型.利用Matlab语言及其函数库编写了基于Newton-Raphson的稳态算法,并进行了稳态仿真,得出了高压转速、低压转速、推力等性能参数与供油量之间的关系.研究了迭代法,利用Matlab (Simulink)实现了涡扇发动机的动态仿真,给出了不同加速供油情况下的性能变化情况.最后对3种不同加速时间下的喘振裕度进行了分析,得出了不同加速时间对喘振的影响.  相似文献   
999.
基于火焰面模型的超声速湍流燃烧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兵  张岩  徐旭 《推进技术》2013,34(12):1650-1658
在非结构混合网格有限体积框架下,将RANS方程和层流火焰面模型相结合,开展超声速湍流燃烧流动数值模拟研究,时间和空间离散分别采用LU-SGS格式和HLLC格式。用SST k-ω模型模拟湍流,FlameMaster 3.9生成火焰面数据库,并采用β-PDF和δ-PDF分布来考察湍流和化学反应的相互作用。采用该数值方法,对DLR氢燃料超燃燃烧室和北航乙烯燃料气动斜坡超燃燃烧室开展了数值模拟研究,并将数值计算结果与实验数据进行对比,二者符合较好。研究结果表明:在主流中心支板顺流喷射超燃燃烧室内,燃烧主要发生在支板后的燃料/空气混合层内,并且火焰核心落在恰当混合物分数Zst附近区域。   相似文献   
1000.
钝体燃烧器中心射流火焰不稳性机理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设计火焰更加稳定的燃烧器,需要对导致火焰不稳定的机理开展研究.通过在钝体外侧通环形空气流,中心通燃料得到钝体稳燃非预混火焰.借助平面激光测速仪、增强型光电耦合器等测量手段,对两类不稳定火焰——不稳定脱离火焰和分离闪烁火焰的流动和反应区分布进行了测量,分析了导致两类不稳定火焰机理.结果发现,中心燃料和空气雷诺数的相对大小不同的情况,进入回流区内的燃料量的差异,是导致出现不同不稳定火焰模态的重要机制.因此为了得到稳定的钝体燃烧器中心射流火焰,需要合理安排流场使得回流区内燃料浓度合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