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3篇
  免费   67篇
  国内免费   10篇
航空   122篇
航天技术   3篇
综合类   10篇
航天   105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61.
通过不同纺丝工艺的聚丙烯腈基炭纤维表面状态、NOL环及Φ150 mm容器的实验研究,分析了不同纺丝工艺对湿法缠绕复合材料聚丙烯腈基炭纤维强度转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干喷湿纺炭纤维比湿法纺丝Φ150 mm容器环向纤维强度转化率要高出11.9%~15.4%,湿法纺丝的炭纤维复合材料NOL环层间剪切强度要比干喷湿纺炭纤维复合材料高7.4~34.1 MPa。因此,干喷湿纺的炭纤维可应用于固体火箭发动机缠绕壳体、压力容器等主要承受拉伸应力的领域,可充分发挥其纤维强度;而湿法纺丝工艺制成的炭纤维与树脂基体结合紧密,利于载荷的传递,可应用于承受压缩剪切等复杂载荷的领域,从而发挥这两种纤维各自不同优势。  相似文献   
62.
采用湿法混炼工艺制备天然橡胶/白炭黑(W(NR/SiO_2))复合材料,并采用液体天然橡胶(LNR)为增容剂,探讨了LNR对复合材料硫化特性、橡胶加工性能、白炭黑分散性、静态力学性能及动态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LNR具有较好的增容效果;使用LNR增容后,胶料的正硫化时间缩短,在白炭黑为70 phr时T_(90)缩短4.16 min,加工性能改善;白炭黑在NR中的分散性提高;胶料力学性能得到改善,在白炭黑为60 phr时最明显,拉伸强度和撕裂强度分别提高25.73%和66.59%;LNR增容后胶料的抗湿滑性提高且滚动阻力降低。复合材料良好的相容性是LNR与NR和白炭黑两相同时发生作用形成增容界面的结果。  相似文献   
63.
为了获得高模量碳纤维复合材料薄壁管件最佳成型工艺参数组合,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缠绕工艺参数的大小顺序,经过进一步优化试验及对孔隙率和管件性能分析,得到挤胶装置间隙为0.1~0.12 mm,胶液温度为(40±2)℃,纤维缠绕张力为(10±2)N,加压带缠绕张力为40 N时,管件综合性能最优。  相似文献   
64.
复合材料缠绕接头几种受力状态的解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复合材料缠绕接头,利用Airy 应力函数,推导出与其相关的缠绕圆筒受内外压力的应力解析表达式,进而对缠绕圆拱形梁受弯矩以及受均匀拉伸载荷、不同材质复合材料多层缠绕圆筒承受内外压力的应力分析方法进行了研究。文中讨论了接头内圆弧处应力集中系数随外/内径比值和环向/径向弹性模量比值的增加情况,并对复合材料缠绕接头的两种增强方法,即施加预应力或混杂材质缠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5.
为了使N形杆在空间结构中顺利展开,对其缠绕过程中的力学特性进行了分析。基于协变基向量法建立了纯弯曲条件下各向同性单片带簧在缠绕时应变能理论模型,并采用最小势能原理推导了弯矩的理论模型,然后通过拟合曲率推导了N形杆缠绕时的理论模型。研制了4根N形杆样件,并搭建了试验平台,使用数显式推拉力计分别对杆件在缠绕过程的拉力进行了5次测试,然后求出峰值力矩,发现试验值与理论值的偏差不大于8.83%,偏差平均值为2.813%,从而验证了理论模型的准确性。该研究可用来分析超弹性杆在纯弯曲状态下的峰值力矩,对超弹性杆在宇航空间中的应用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66.
余利风 《推进技术》1985,6(6):37-43
本文从概率出发,概括了概率工程设计方法。分别确定了燃烧室壳体,绝热层,药柱的失效模型与传递函数。利用计量型的基本方法计算出均值与方差,进行了可靠性设计。文中还讨论了可靠性优化问题。  相似文献   
67.
对铁氧体磁环湿法成型生坯的内外裂纹进行分类后,逐一对内外裂纹形成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在生产实践中经过探索和研究发现:模具状态不良、抽水真空度不够、环境温度过高、浆料的酸碱度不适等都可导致生坯裂纹的产生。了解这些原因,对磁环生产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8.
大型玻璃纤维/环氧复合材料壳体开孔补强工艺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介绍了壳体开孔处的补强方法,采用补强环对某大型玻璃纤维/环氧复合材料壳体前封头开孔进行合理补强。试验结果表明:对壳体开孔部位采用补强环补强比用补强布补强的效果好,壳体纤维铺层设计与补强有机地结合是带有多喷管壳体优化设计的重要方法。壳体在前封头开孔进行合理补强后,纤维发挥强度提高约12%;壳体水压爆破时封头、筒身段同时破坏,纤维强度得以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69.
PBO纤维复合材料探索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简要概述了PBO纤维及其复合材料的应用,分别进行了PBO纤维/环氧复合材料干法、湿法缠绕成型的NOL环性能试验分析,并采用电晕表面处理方法对NOL环进行了试验研究;选用干法缠绕成型工艺进行了Ф150mm压力容器试验,初步结果表明,电晕处理效果不明显;Ф150mm压力容器的pV/Wc可达47.55km。  相似文献   
70.
何钦象  祖磊  李辅安 《宇航学报》2006,27(6):1350-1355
针对诸如环形气瓶等圆环状压力容器的缠绕,提出同时满足结构特性和缠绕工艺性的参数设计方法以符合实际工程需要。推导了圆环面纤维不架空和不滑移判据;根据内压作用下纤维螺旋加环向缠绕环壳的平衡方程,考虑截面厚度变化和缠绕初始条件,给出了均衡缠绕参数及线型的确定方法,讨论了在不同管径比和厚度比下该线型路径的稳定性;以螺旋向铺层的初始缠绕角和厚度为变量,对结构进行重量最小化设计。作为算例,对纤隹缠绕环形高压气瓶在爆破压强为40—80MPa的范围内进行优化设计。结果表明,优化设计的均衡缠绕线型模式睛确可靠,满足纤维缠绕的基本要求,能充分发挥缠绕结构的力学性能。本文的设计计算方法可直接用于复合材辞环形气瓶的初步设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