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1篇
  免费   134篇
  国内免费   57篇
航空   590篇
航天技术   141篇
综合类   64篇
航天   177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39篇
  2020年   41篇
  2019年   43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44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49篇
  2011年   48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43篇
  2008年   45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37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61.
为研究一、二级旋流器气量分配对燃烧室排放性能的影响,在总气量恒定条件下,针对配装气量比分别为0.85和1.1两种方案双级轴向旋流器的全环燃烧室开展了地面慢车、空中慢车和起飞状态下的排放试验。结果表明:气量比从0.85增加到1.1,空中慢车和起飞状态氮氧化物(NOx)排放分别降低33%~52%和14%~38%,地面慢车状态CO和未燃碳氢(UHC)排放分别降低23%~49%和32%~36%。地面慢车状态两方案旋流器对应的NOx排放差异不大,且排放值均较低。CO和UHC排放主要集中在地面慢车状态,随着状态增大,CO和UHC排放量逐渐降低,且空中慢车和起飞状态对应的CO和UHC排放量差异不大。在本文试验范围内,全环燃烧室CO排放指数随着NOx排放指数的增加呈现幂函数下降,随着UHC排放指数的增加呈现对数上升。  相似文献   
962.
为了揭示径距比对凸轮式气体循环泵的气动性能的影响规律,通过坐标变换推导了3叶的圆弧-渐开线-圆弧转子型线方程,建立6种不同径距比的气体循环泵模型进行对比分析。采用重整化k-ε(RNG k-ε)湍流模型对转子腔内部进行三维非定常数值计算,结合动网格技术分析转子径距比对气体循环泵流量特性、转子腔速度分布的影响规律,并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转子径距比对气体循环泵性能影响较为明显,随着转子径距比由1.34增大到1.45,泵出口平均流量与瞬时流量脉动呈上升趋势,且在1.38~1.40时变化较为明显,平均流量增大了0.001 833 m3/s(15.8%);转子径距比在1.38~1.40时,转子受力较好,对转子径向激励力分量Fx的抑制较为明显,对转子径向激励力分量Fy的影响不显著;随径距比变化,转子腔内涡量分布变化较为明显,转子径距比在1.40时,转子腔内涡量分布较小,有效抑制了气体回流。  相似文献   
963.
航空碳减排是碳中和目标下全球气候治理的重要任务之一。欧盟2023/958号指令的生效进一步修订了航空排放交易体系,在配额发放、适用范围、国际协调等多方面做出了更新规定。然而,作为治理航空排放的单边手段,欧盟航空排放交易体系会对我国主权安全、经济利益与航空排放治理成效产生负面影响。因此,我国民航产业应当完善减排机制、革新燃料技术、加强国际合作,积极应对欧盟绿色霸权与绿色壁垒带来的挑战,促进国际航空碳排放治理的稳定运作。  相似文献   
964.
965.
杨娟  牛江昊  张青松 《航空学报》2023,(23):290-299
为确保全寿命周期内锂离子电池的安全状态处于可控范围,掌握老化锂电池的热危险性变得尤为重要。开发了一种基于计算机断层扫描(CT)的无损检测与原位检测热失控气体爆炸危险性相结合的方法,对不同循环老化程度的锂离子电池热失控气体爆炸极限及爆炸危险性进行实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与未经老化的锂电池相比,老化电池在热滥用条件下达到热失控所需热量减少;内部层状结构形变随着循环老化程度的加深而加剧,爆炸范围呈现收敛的趋势,并在锂电池经历120圈循环老化时达到最值。未老化锂电池的热失控气体的最高燃爆温度为203.4℃、最高燃爆压力为0.458 5 MPa,老化电池的热失控气体的燃爆危险性显著降低,随着老化程度的提高,虽然热失控气体的爆炸危险性有轻微回升,但仍远低于未老化电池。研究结果证明了CT无损检测与原位检测热失控气体爆炸危险性相结合的可行性,为进一步构建锂电池危险程度演化机制数据库及探测预警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66.
为准确预测稀薄过渡区逆向射流对稀薄大气的干扰流动特征,本文采用直接蒙特卡洛算法(DSMC),在自由流马赫数为7的情况下,对稀薄流中逆向射流干扰下的高超声速流动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中考虑了60~90 km高度的典型大气环境,研究了压比和自由流克努森数对压力、剪切力和热流密度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逆向射流改变了流场结构,且具有明显的热防护性能,但减阻效果不明显。逆向射流对高超声速稀薄来流的影响随压比的增加明显增强,形成的马赫盘大小也随之增加。高度的增加伴随稀薄效应不断增强,自由流克努森数增大,导致弓形激波厚度随高度增加而增加,壁面处的回流区范围不断减小至消失。这项研究初步揭示了稀薄流中逆向射流/高超声速流动相互作用的机制。  相似文献   
967.
航天器微波部件低气压放电效应是威胁航天器电子设备安全运行的一种特殊效应,而部件材料表面吸附气体脱附后为低气压放电提供了必要的条件。首先对比了微放电与低气压放电的区别,阐述了低气压放电破坏效应的产生根源。通过理论分析与计算,对比了热效应和电子轰击效应对不同键能吸附气体的脱附效率。结果发现,热致脱附主要造成低键能物理吸附气体的解吸附,电子轰击效应可造成高键能的化学吸附气体的解吸附。阐明了由二次电子倍增引起的电子诱导解吸附过程是星载微波部件内低气压环境的主要形成原因。最后讨论了通过部件材料表面处理及提高二次电子倍增阈值的低气压放电效应抑制方法。  相似文献   
968.
大流量高压气体减压器是大型连续式高超声速试验系统的核心设备,其气体减压供应能力、工作稳定性和可靠性等对高超声速试验系统的试验能力有重大影响。本文对气体减压器的减压原理、技术方案、评价指标和技术难点进行了梳理,介绍了国防科技大学在大流量高压气体减压器技术方面的研究进展,展望了大流量高压气体减压器技术在高超声速试验领域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69.
大气环境监测卫星是我国民用空间基础设施中长期发展规划中的科研卫星。本文介绍了搭载于该卫星的新一代紫外高光谱大气成分探测仪,通过发展紫外高光谱大幅宽高分辨超光谱成像技术,使紫外谱段高光谱大气观测空间分辨率提升一倍,大幅提升气态污染物监测能力,取得良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970.
运动边界及流固耦合问题是低速及高速、连续流域及稀薄流域流动中常面临的多场耦合问题。本文在原始离散统一气体动理学格式基础上,采用任意拉格朗日-欧拉方法及动网格技术,并耦合计算结构动力学,实现适用于低速流动运动边界及流固耦合问题的计算方法。在方法验证方面,进行连续流域圆柱绕流强迫振动和自由振动数值模拟,计算结果与参考文献结果吻合良好,准确捕捉圆柱在锁频区和非锁频区的流动特性。在稀薄流域范围,将方法中的连续流D2Q9离散速度模型替换成跨流域离散速度模型,对比低速圆柱绕流强迫振动算例在两种离散速度模型下的数值结果。虽主要关注低速流动问题,但发展的算法仍具备模拟高超声速运动边界问题的能力,对此进行了Ma=5.0稀薄流振动圆柱研究。低速和高速运动边界模拟能力显示了方法在考虑稀薄气体效应流固耦合问题方面的潜在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