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0篇
  免费   168篇
  国内免费   16篇
航空   624篇
航天技术   14篇
综合类   14篇
航天   2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42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1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针对涡扇发动机用三轴承矢量喷管(3BSN),通过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在巡航和垂直起降(VTOL)状态即非矢量和90°矢量状态下三轴承矢量喷管的红外辐射空间分布特征,并分析了其影响机理。结果表明,在非矢量状态下由于特殊的几何型面使得喷管下壁面出现了局部高温区,喷流形状也变成椭圆锥形,造成垂直探测面上正探测角壁面红外辐射较负探测角最大增加44.6%,水平探测面上的燃气红外辐射大于垂直探测面;90°矢量状态下,由于偏转的喷管结构对前端高温部件的遮挡,总辐射峰值仅为非矢量状态的43.3%;喷管90°矢量偏转使得远离曲率中心一侧的气流速度降低温度升高,喷管外侧出现了大范围的局部高温区,导致垂直探测面负探测角范围的壁面辐射大于正探测角范围,最大相对差值达到71.9%。喷管偏转也遮挡了部分喷管内部的高温燃气,垂直探测面负探测角的仅能覆盖喷管出口处的高温燃气区域,明显小于正探测角,造成燃气辐射出现了20%的最大相对差值。  相似文献   
52.
涡扇发动机全包线加速控制计划改进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加速控制计划直接影响了发动机的响应速度以及运行安全。为了提高发动机响应能力,提出了一种基于等温度线的发动机全包线加速控制计划。分别针对稳态和动态过程开展相似换算误差分析,证明并验证了关键参数在等风扇进口温度时,具有较高相似换算精度的规律。基于此换算误差理论,提出全包线加速控制计划改进方法,该方法在不同等风扇进口温度下设计多条加速控制计划,再通过线性插值得到包线内不同等温线下的加速控制计划。结果表明,改进后的加速控制计划相比于传统单点优化得到的加速控制计划,发动机加速至最大转速的98%所需的时间减少了7.2%,最大转速提升了1%,且风扇、压气机喘振裕度和涡轮前温度等均未超出限制值。因此,该方法相比于传统单点优化方法既提升了在包线内获取的加速控制计划的精度,又确保了发动机在包线内安全稳定工作的前提下更好的发挥加速性能。  相似文献   
53.
冯川  杜宪  杨斌  张永亮  温思歆 《推进技术》2022,43(6):332-341
模型预测控制因其能够较好地处理涡扇发动机约束问题且实现多变量控制而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为了解决传统模型预测控制算法在实际应用中存在运算量大、实时性较差的问题,基于显式模型预测设计了航空发动机多变量控制器。在控制结构上采用多速率双闭环系统,保证了控制精度;在计算上通过多参数规划将在线优化问题转化为线性函数计算问题,大幅度减少了计算量;在发动机从开环切闭环的过程提出一种增量式切换方法,实现无扰切换。数值仿真和硬件在环仿真结果表明,转速和压比稳态误差分别不超过±0.25%和±1%,控制器在25ms控制周期内能完成计算,满足嵌入式系统实时性要求。  相似文献   
54.
为对比探究未来大推力航空混合动力系统与传统航空发动机的优劣,本文依托某概念型齿轮传动涡扇(Geared turbofan,GTF)发动机,设计了一个并联航空油-电混合动力系统(hybrid GTF,hGTF),在Matlab /Simulink数字仿真软件中建立相匹配的电动力模型以及氮氧化物NOx排放和噪声预测等性能参数计算模型,并在稳态和飞行任务剖面下初步分析了电动力系统的引入对原基线GTF发动机的性能改变状况。稳态仿真结果表明,大推力等级的并联油-电混合动力系统中,至少需要兆瓦级的电动力系统进行匹配;当电动力系统处于电动模式时,可能会带来低压压气机喘振的隐患;当电动力系统处于再生模式时,电能源相当于经过了电能到机械能再到电能的二次效率损失,不建议采用。飞行任务剖面动态仿真结果表明,相比于传统GTF发动机,hGTF推进系统的燃油消耗率最高下降15%,总燃油消耗节省8.3%, NOx总排放量减少18.8%,各部件起飞噪声总声压级减少1.5~3.3dB。分析结果表明采用并联混合动力系统具有显著提升省油、减排效果的能力,同时也具有一定的降噪潜力。  相似文献   
55.
涡喷与涡扇发动机重量估算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一种估算涡喷、涡扇发动机重量的方法。从初步设计观点出发,综合考虑发动机气动性能参数、机械设计参数和发动机结构参数,如应力水平、流道气流参数、材料特性、几何形状、级载荷及轮毂比等。通过热力计算,强度、振动分析,并采用了一些成熟的经验公式,先估算各主要零件的重量、尺寸,求得部件的重量,从而获得整台发动机的重量。  相似文献   
56.
对吴仲华教授提出的航空涡扇发动机改为陆用输出轴功的一种最安全可靠办法-将外函空气由内函动力透平排气回热后也输出轴功,进行了基本的热力循环分析。按初步分析可知,此法宜用于函道比接近于1的总压比不太高的机组。按目前技术水平,采用此措施可以达到比“切顶”相对提高效率与功率10%左右。在我国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7.
结合某型高推重比涡扇发动机试车合测试系统的研制,介绍了该系统的技术指标、数据采集技术、显示技术和试车仿真原理。为提高系统测量精度和使用性能,提出并应用了测量参数非线性修正、多模式显示、实时发动机参数整理等技术。  相似文献   
58.
丁凯锋 《飞行试验》1998,14(3):10-14
首先建立了一种变几何通道涡扇发动机数学模型,该模型中,风扇及压气机在不同进口导流叶片角度下的特性是通过基准特性的修正获得的,然后根据几何涡扇的特点,利用非线性归划中的约束尺度法(CVM)设计出了最优加速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用这种方法建立的变几何涡扇数学模型是可行的,用约束变尺度法对发动机加速控制规律进行优化可以明显地改善发动机的加速性。  相似文献   
59.
针对150 kN级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总体性能参数匹配设计问题,以A340-300飞机对发动机的任务需求为例,采用基于飞/发性能一体化快速迭代优化方法,将飞机/发动机一体化设计与发动机总体性能优化设计进行耦合迭代,对多约束条件下的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总体性能方案进行优化设计。结果表明:在保证发动机满足飞机任务需求和任务载荷要求,以及发动机尺寸、质量、污染排放要求等约束条件下,飞机的最大起飞质量较初始方案减轻约14.33%,较A340-300飞机的最大起飞质量减轻约8%~9%;燃油消耗量较初始方案减少约20.6%;在保证发动机与飞机良好匹配性的前提下,通过飞发优化迭代使发动机和飞机的设计难度都有一定程度地降低。采用的研究思路与方法是合理、可行的,具有工程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60.
作为下一代民用航空发动机主要发展方向之一的齿轮传动涡扇发动机(GTF),其引入了星型齿轮传动系统,为探究安装误差对星型齿轮传动系统均载特性的影响规律,基于商用软件建立GTF星型齿轮传动系统刚柔耦合动力学模型,以均载系数为考查指标进行仿真分析。分别考虑太阳轮、齿圈安装误差对系统的影响,并引入柔性支撑刚度改善载荷分配不均的问题,系统地分析其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健康工况条件下,各啮合副接触力分布均匀,系统的均载特性良好;随着安装误差的增大,均载系数呈增大趋势,内、外啮合副均载系数较健康工况下的最多增大了21.1%和21.4%,系统的均载特性变差;通过添加柔性支撑并调整支撑刚度,内、外啮合副的均载系数减小到1.00952和1.00187,系统均载特性趋于合理,基本改善了载荷分配不均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