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2篇
  免费   147篇
  国内免费   36篇
航空   329篇
航天技术   21篇
综合类   47篇
航天   58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1.
提出利用前缘填角消除机翼一机身接合处气流分离的设计方法,设计方法应用了蒙皮摩擦变化与表面曲率变化相关的设计规则。求出在机翼前缘之前板的当前蒙皮摩擦分布之后,计算可以消除气流分离的目标蒙皮摩擦分布。应用设计规则,把当前的蒙皮摩擦分布转化为目标蒙皮摩擦分布,延伸机翼前缘形成前缘填角,利用流动解算器分析机翼填角,过程迭代直到收敛。  相似文献   
112.
在对“CP"系列气流粉碎机采取相应防爆、防静电等技术措施后 ,成功地对炸药RDX、HMX进行了粉碎分级技术研究。并采用激光粒度分析仪和扫描电镜对所得粉体进行了粒度分析和形貌观测。  相似文献   
113.
虞飞  陶建武  钱立林 《航空学报》2015,36(4):1285-1298
 为实现对亚声速和超声速气流速度的统一测量,提出了一种基于声传感器的新型测量方法。首先,根据声波在亚声速和超声速气流中的传播特性,利用特定的测量装置建立了声波传播时间与气流速度之间的数学模型,从而将气流速度的测量问题转化为声波传播时间的测量问题。然后,在此基础上,利用计时法和最大似然估计(MLE)方法来估计声波传播时间;其中,计时法在实时性上优势明显,而MLE方法则在可靠性上优于前者。最后,分别从阵元位置扰动性、计时误差和克拉美-罗界(CRB)3个方面对所提算法的性能进行了分析与仿真验证。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够实现对亚声速和超声速气流速度的精确测量。  相似文献   
114.
定性地分析了××型导弹贮运发射筒严重烧损的原因,从燃气流对发射筒前口盖、前端面的烧损度和理论上建立导弹一适配器动力学模型来分析发射筒严重烧损的原因并提出了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15.
高丽敏  刘哲  蔡明 《航空动力学报》2020,35(8):1695-1705
基于西北工业大学高亚声速平面叶栅风洞,测量了维氏收缩段的出口流场,发现其方向场品质较差,相比速度场和总压场,核心区沿周向减小了15%。对四种收缩段进行数值模拟后,对比了收缩段的出口核心区、均匀性及分离特性,发现维氏曲线在前部收缩,进口收缩过急引起旋涡,但出口稳流段较长,因此出口均匀性更好。双三次曲线在后部收缩,主流区顺压梯度更大,因此附面层更薄,气流偏角更小,分离特性更好,但出口过冲更大。现有维氏收缩段的三维结构在拓宽核心区同时对气流扰动较大,恶化速度场与方向场,气流偏角增加最大达43%。进口管径对双三次收缩段的流场特性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16.
黎成龙 《航天》2012,(3):52-55
爻辞——九五(续)牛顿识破天机在很长时间内,人们弄不明白,叶落为什么总是归根;苹果熟了只能往地面掉;被大风和上升气流卷入空中的沙尘和鹅毛,在气流平静以后也要落回地面;人不能离开地面半步,你用力往上跳,在须臾之间就会跌回原地;你生气地往天上甩石头,石头也总是被拉回到地面;你学鸟儿飞离地面,则总是飞得越高,摔得越狠!  相似文献   
117.
回收舰载机需要精确的终端路径和姿态控制,舰载机线性小扰动模型是这一阶段系统分析和控制器设计的必要工具,它需要足够准确地描述在主要操纵输入和进场路径大气紊流作用下舰载机的动态特性。首先使用代数线性化方法建立舰载机终端进场纵向运动的小扰动模型,仿真证明该模型能精确描述无风条件下进场舰载机对控制指令的响应,但通常的建模气流扰动影响的方法不能正确反映舰尾大气紊流对舰载机进场速度的干扰。针对该问题,重点研究了垂向风引起的进场舰载机轨迹方向上的力瞬变,提出了量化舰载机地速扰动的表达式以优化线性模型参数。最后,通过完成舰载机动力学模型在不同风场下的开环仿真以及在舰尾流场中的终端进场闭环仿真,验证了改进的线性模型的有效性,表明它适用于复杂流场下着舰控制系统的性能分析和设计。  相似文献   
118.
针对高速热气流风洞供油系统双路流量的协调控制问题,在引入交叉耦合控制算法并汲取滑模控制与动态矩阵预测控制的优点的基础上设计了一种双路流量协调控制器.仿真结果表明:提出的单路流量控制算法能够实现流量的快速、无超调、精确控制,调节时间约为10s,控制精度可达0.1%,并且具有克服系统滞后的能力;提出的双路流量协调控制器提高了双路流量的动态跟随性,跟踪误差在±0.1L/min内.   相似文献   
119.
人体上呼吸道内气流组织形式的研究对于进行气溶胶在呼吸道内的沉积分析具有重要的意义.应用粒子图像速度仪(Particle Image Velocimetry,PIV)对人体上呼吸道内的稳态气流运动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口腔中、下部气流速度略大,其它位置速度相对较小,咽部外壁气流速度较大,高速气流贴近喉部和气管内壁向下流动,在内壁形成高速区域.咽部外壁、喉部和气管内壁分布的气动剪切力较大,承受的气动负荷较大,容易造成壁面劳损和组织损伤.  相似文献   
1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