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1篇
  免费   109篇
  国内免费   61篇
航空   384篇
航天技术   45篇
综合类   72篇
航天   9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01.
. 《推进技术》2000,21(6):24-24
198 8年 10月 ,NASA用DeltaⅡ火箭将深空 1号 (DS1)航天探测器送上了太空 ,验证了包括离子推进系统在内的 12项具有风险的新技术。DS1的离子推进系统是喷气推进实验室 (JPL)计划用于彗核采样返回任务的“基本型”推力系统 ,正式称谓为NSTAR ,即NASA太阳电推进技术应用准备系统 (NASASolarelectricpropulsionTechnologyApplicationReadinesssysteem)。NATAR用一个阴极产生电子 ,电子与氙气碰撞并使其电离。然后氙离子经静电加速通过栅极喷出…  相似文献   
102.
对航空发动机中央传动杆转子动力学特性进行研究,分析了中央传动杆两端花键套齿联轴器的支承刚度,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考虑花键套齿联轴器横向刚度和角向刚度的转子动力学设计方法。针对发生碰磨故障的中央传动杆,在试验振动数据详尽分析的基础上,采用该设计方法对其进行了改进设计。发动机整机试验验证表明,改进后的中央传动杆工作稳定,状态良好。通过动力学特性研究以及故障分析,掌握了中央传动杆碰磨故障的简易现象表征,完善了中央传动杆的转子动力学设计技术。  相似文献   
103.
鲍锋  侯昶  江裕荣 《航空动力学报》2020,35(12):2543-2552
对带有三棱锥体群的涡轮叶片内部冷却通道进行了数值模拟,对比了三棱锥体群在迎风和背风状态、顺排和交错排列以及不同横向列数、不同流向间距时冷却通道内部的流动和传热特性。结果表明:三棱锥体群所产生的纵向涡能够兼顾压损的降低与传热效果的改善;背风顺排状态放置的三棱锥体群具有最高的综合传热效率,较其他放置方案高出20%~30%;在背风顺排时,较优横向列数为5,流向间距比为4~6。  相似文献   
104.
前行桨叶概念高速直升机操纵冗余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05.
采用复数级数法求解基于Reddy简化高阶剪切理论的复合材料对称角铺设矩形板横向弯曲问题。将待定位移函数展开为复数级数,代入该弯曲问题控制偏微分方程组,确定特征根和挠度待定常数与其他位移函数待定常数之间关系式。首次给出了该弯曲问题实数形式的一般解析解。将该一般解析解代入矩形板弯曲边界条件和角点条件,根据正弦级数的正交性建立关于挠度函数待定常数的线性代数方程组,求解此线性代数方程组可确定挠度函数待定常数。建立了该问题解析求解模式。将Reddy高阶剪切理论解析解与经典理论、一阶剪切理论解析解进行对比计算,验证了一般解析解,并给出数值算例。  相似文献   
106.
107.
108.
横向射流是降低航空发动机尾喷流在3~5μm波段上红外辐射特征的一种高效低阻的途径。本文以收敛喷管为对象,在喷口下游布置了一对上下对称的扁平横向射流孔,数值模拟研究了两股同频横向射流之间相位差(0°,90°和180°)对下游掺混与红外抑制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脉动横向射流诱导产生的流向涡强化了掺混,不同横向射流之间的相位差会使涡对出现的时间与空间复杂交错,可以充分卷吸气流,加强尾喷流与外界大气的掺混。而相位差的优化设计可以进一步提高涡对之间的掺混增益,增强红外抑制效果的作用。与Δφ=0无相位差状态相比,随着相位差增大,红外抑制效果逐渐增强。相位差为π时,掺混效果最好,高温区长度降低约14%,红外积分辐射特征最大降幅约13%,光谱辐射降幅最大可达21%,有效增强了对尾喷流的红外抑制。  相似文献   
109.
针对单一减阻杆构型在有迎角来流条件下降热效果急剧下降的问题,提出了减阻杆和环形喷流组合构型的降热方案,对减阻杆和环形喷流组合构型进行不同来流和喷流条件下的数值模拟,得到了模型流场和壁面热流分布。研究结果表明:在组合构型的流场中,喷流受减阻杆后低压区的影响,未直接与自由来流作用,喷流压比从0.05至0.40,组合构型流场未出现长穿透模态和短传透模态转变,流场结构更为稳定;喷流包覆了减阻杆和钝头体壁面,再附激波和分离激波被推离壁面。0°迎角来流条件下,小喷流压比也有好的降热效果,喷流压比为0.05可以使减阻杆构型钝头体的壁面热流峰值降低到原来的一半以下;单一减阻杆构型在有迎角来流条件下,分离激波和再附激波直接作用在钝头体壁面上,钝头体壁面热流急剧上升。组合构型在有迎角来流条件下有明显的降热效果;随着迎角的增加,喷口处的背压升高,喷流对流场的干扰效应减弱,达到相同的降热效果需要更大的喷流压比;相同的喷流压比下,在再附着点前喷流,喷流膨胀更完全,降热效果更好;减阻杆和环形喷流组合构型相对于单一减阻杆构型,在小喷流压比下减阻效果增强。  相似文献   
110.
弹体超声速绕流与底喷流干扰流场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TVD有限体积格式数值模拟了弹体超声速绕流与底喷注相互干扰的复杂流场。采用四步Rung-Kutta时间推进多步法及“冻结粘性”技术,加速了迭代收敛,节省了计算机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