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1篇
航空   40篇
航天技术   19篇
综合类   5篇
航天   33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设计实现一种基于ADF4153的频率合成器,介绍该频率合成器的构成原理。结合测试结果对本频率合成器进行相位噪声性能分析和杂散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改善措施。利用软件仿真对环路的稳定性进行分析。测试及分析结果表明,本频率合成器相位噪声水平可达-96.59dBc@10kHz,杂散抑制大于45dBc,频率合成器环路工作稳定。  相似文献   
12.
面向星敏感器在轨工作时的杂光抑制需求,开展星敏感器遮光罩消光比定量测试及数据处理方法研究。基于高灵敏度弱光探测组件、高精度电控转台以及太阳模拟器搭建杂光集成测试平台,在电控转台步进电机的驱动下实现不同光照角度时遮光罩消光比测量数据的实时获取。根据构建的数据处理模型计算获得遮光罩的消光比,并基于A类不确定度评定方法完成消光比测量的不确定度分析。从测量结果可以看到,在光照入射天顶角达到保护角30度时,消光比测量值达到10-6量级,在光照入射天顶角为54度时,消光比测量值达到10-7量级,且多次测量数据的变化规律基本一致。测量结果表明了测量方案的合理性和可行性,可为星敏感器系统方案设计、测试与评估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3.
建立了测定六硝六氮杂异戊兹烷基(HNIW)两个主要中间体四乙酰基六氮杂异戊兹烷(TAIW)和四乙酰基二苄基六氮杂异戊兹烷(TADB IW)纯度的高效液相色谱法。采用二极管阵列紫外检测器检测,检测波长230 nm;中间体TAIW采用水作溶剂,DE-613反相色谱柱,甲醇流动相分离;中间体TADB IW采用冰醋酸溶解后水稀释,Symm etry-C18反相色谱柱,甲醇-水流动相分离。结果表明,两中间体分析方法标准偏差均小于1.0%,标准样品回收率均在100.0%左右,准确度和精密度较好,满足HNIW生产工艺和质量控制要求。  相似文献   
14.
对多环混频锁相式小步进频综的杂散和相噪等关键指标进行理论分析,对杂散规律、杂散电平及杂散频率给出简单、有效的工程数学方法。在此基础上设计实现S/C频段宽带小步进高性能频综,带宽分别为500MHz/1300MHz,杂散电平<-75dBc。  相似文献   
15.
杂散辐射是影响光学系统性能的重要因素,对于红外光学系统,除了外部杂散辐射,还须考虑系统自身结构产生的内部杂散辐射。为提高红外辐射计内部杂散辐射分析的精度,建立了 1种基于复合蒙特卡洛法的内部杂散辐射数学模型。首先,将红外辐射计的内部杂散辐射源根据位置分为 2部分:遮光罩入瞳处的热辐射和辐射计内部光学元件、机械部分所发出的热辐射。对于遮光罩入瞳处和辐射计内部光机元件发出的杂散辐射,分别采用正向蒙特卡洛法和反向蒙特卡洛法进行追踪,得到探测器接收面入瞳处的杂散辐射辐照度分布,进而分析不同位置的发射源对接收面入瞳处的杂散辐射贡献。最后,与直接模拟仿真结果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在追迹光线数相等的情况下,该方法的精度更高。仿真结果体现了红外辐射计各部分杂散辐射对探测器入瞳面接收到的杂散辐射造成的影响,对后期开展内部杂散辐射抑制提供了方向。  相似文献   
16.
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MD)计算与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相结合,研究六硝基六氮杂异伍兹烷(CL-20)与推进剂主要组分间的相互作用,用理论键长变化趋势分析实验结果。分子动力学模拟计算键长变化趋势结果表明,CL-20与黑索今(RDX)、奥克托今(HMX)混合体系的引发键N—NO2键最大键长Lmax随温度升高显著的单调递增,且当CL-20与RDX、HMX共混后,键长普遍增大,更容易断裂分解;而CL-20与硝化棉(NC)、硝化甘油(NG)共混后各个键长均与单质状态下存在时的键长相比变化不大,一些键长均小于其单质状态下存在时的键长,推测CL-20与NG、NC键混合后稳定性较好,不易发生键的断裂分解。DSC结果表明,CL-20与RDX和HMX之间在大于156℃的较高温度条件下存在强烈的相互作用,CL-20与NG、NC之间没有明显的化学作用。  相似文献   
17.
航空发动机故障诊断技术及其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发动机控制系统故障诊断技术的研究现状,并探讨了现有的各种故障诊断方法及特点,指出了该领域有待进一步研究的主要问题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8.
有机小分子杂化阻尼材料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组成、制备工艺、阻尼机理讨论了有机小分子杂化阻尼材料的研究现状,并给出了一些该类阻尼材料的实例及其阻尼性能数据,提出了有机小分子杂化阻尼材料目前存在的问题,指出该类阻尼材料阻尼性能突出、Tg可设计,是一种颇有前景的材料。  相似文献   
19.
星载光学遥感器消杂光技术现状与发展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通过对国内外杂散辐射理论发展状况的研究和消杂光技术的探讨,归纳出杂光技术领域目前的国际水平以及该项技术的发展趋势;分别从散射理论、分析软件、测试途径以及杂光抑制措施等7个方面,力图全面系统地阐述该项技术的诸方面内容。文章从国情出发,根据当前中国消杂光技术现状和未来高水平空间遥感器的要求,提出下一步中国消杂光技术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介绍了一种光学遥感卫星杂散光扫描测试系统,用于发射前整星条件下对光学载荷杂散光抑制能力的模拟、分析及验证测试。根据卫星的杂散光测试特点,对杂散光扫描测试系统进行了安全性、有序性、有效性、准确性、重现性、完整性和通信控制等测控设计,并推导了光束扫描子系统的控制方程。对杂散光扫描系统的控制准确性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光束扫描位置精度优于10 mm,方位角精度优于0.2°,俯仰角精度优于0.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