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37篇
  免费   770篇
  国内免费   604篇
航空   2501篇
航天技术   455篇
综合类   317篇
航天   1238篇
  2024年   32篇
  2023年   160篇
  2022年   172篇
  2021年   195篇
  2020年   165篇
  2019年   192篇
  2018年   135篇
  2017年   163篇
  2016年   178篇
  2015年   165篇
  2014年   194篇
  2013年   201篇
  2012年   257篇
  2011年   211篇
  2010年   196篇
  2009年   208篇
  2008年   195篇
  2007年   195篇
  2006年   149篇
  2005年   133篇
  2004年   114篇
  2003年   99篇
  2002年   97篇
  2001年   76篇
  2000年   69篇
  1999年   69篇
  1998年   70篇
  1997年   78篇
  1996年   50篇
  1995年   49篇
  1994年   45篇
  1993年   41篇
  1992年   36篇
  1991年   26篇
  1990年   26篇
  1989年   29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41.
袁星  陶智  李海旺 《航空动力学报》2016,31(10):2432-2436
应用CFD计算软件ANSYS CFX对水力直径为0.4mm的矩形截面微尺度通道中的气体流动进行了数值模拟.采用了3种流动模型,即γ-Reθt转捩模型、层流模型和剪切应力输运(SST)模型,并将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进行了对比.模拟结果表明:层流模型及SST模型不具有预测转捩的能力;γ-Reθt转捩模型捕捉到了临界雷诺数且摩擦因数相对误差在20%以下.在未达到临界雷诺数之前,通道后部已经出现局部湍流区,且局部湍流区随着雷诺数的增大而增大.壁面摩擦因数的最低点对应的流向位置与通道中前后湍流区的交结位置几乎一致.   相似文献   
942.
航空发动机中的干摩擦阻尼器及其设计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6,他引:3  
李琳  刘久周  李超 《航空动力学报》2016,31(10):2305-2317
总结了航空发动机中的典型干摩擦阻尼器的结构形式及其工作原理,并给出了干摩擦模型以及接触运动模型的简化方法以及不同简化模型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分析了干摩擦阻尼系统响应分析的各种方法的特点,重点论述了近年来发展较为迅速的基于时频转换算法的高阶谐波平衡法的基本思想,并介绍了在进行时频转换分析过程中的弧长延拓法等关键技术.最后,论述了航空发动机中干摩擦阻尼器的设计和发展所面临的困难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43.
连续均匀气流中单液滴破碎特性试验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获得均匀气流中单液滴变形、破碎特性,采用高速摄像机对液滴的变形、破碎过程进行了测量。试验设计工况下所得结果表明: (1)冷态气流中,液滴变形速率随[We]数的增加呈线性增加的变化趋势,[We]数在15~40液滴变形速率在0.2m/s~0.8m/s变化,[We]数在45~60液滴变形速率在0.6m/s~1.4m/s变化;(2)模糊数学模型计算结果表明,冷态气流中,液滴初始直径对液滴变形速率的影响能力弱于初始气/液相对速度,[We]数在15~40液滴直径、气/液相对速度的权重系数分别为0.29,0.71,[We]数在45~60液滴直径、气/液相对速度的权重系数分别为0.343,0.657;(3)液滴的初始直径增加使得液滴发生破碎的临界[We]数增大;(4)液滴的破碎时间分别随气流流量、气流温度的增加呈负指数的变化趋势,且变化趋势都随气流流量或气流温度的增加而减弱。  相似文献   
944.
秦艳平  梁俊龙  李斌  吴宝元 《推进技术》2016,37(9):1759-1765
推进剂供应系统的充填特性对发动机起动过程控制具有重要意义,而供应系统管路系统复杂,需要具有边界协调性好、计算精度高、稳定性好的WENO格式。为了模拟充填过程液体压力的瞬变特性,将流动控制方程进行坐标变换解决移动边界的问题。针对坐标变换后的流体瞬变流动控制方程,获得带源项的双曲方程组,利用基于特征变量的Roe类型高阶有限差分WENO格式建立了适用于推进剂充填过程的一维瞬变流动仿真模型。考虑稳态摩擦的情况下,对带气垫的推进剂充填过程利用WENO格式和显式特征线法进行了仿真,结果表明WENO方法的耗散小、预测结果更好。考虑了介质物性、摩擦系数、频率相关摩擦、多变过程指数等对充填过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瞬态摩擦模型和多变过程指数对水击压力的峰值和衰减过程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945.
刘健  原志超  杨恺  高效伟 《推进技术》2016,37(2):227-249
为了实现高超声速飞行器多种复杂结构热防护系统的气-固耦合快速热分析,采用热网络法建立非稳态等效一维传热模型;对于具有弧度的热防护结构,提出了驻点和翼前缘热阻等效计算方法,并给出了修正计算公式;结合气动热环境工程算法,实现了对任意多层复杂防热结构外部气动加热与内部结构传热的快速耦合分析。分别对钝锥气动加热和高超声速二维圆管气-固耦合传热问题进行了模拟,得到了与实验符合较好的结果,且计算效率很高;并对Micro-X验证机的全过程进行了耦合热分析,结果表明多层防热结构具有很好的防热效果,显著降低了结构内部温度。和传统耦合算法相比,此算法可快速有效地分析模拟气-固耦合问题,满足高超声速飞行器热防护系统初始设计阶段的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946.
双向扩张孔出口宽度对气膜冷却特性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广超  付建  张魏  寇志海 《推进技术》2016,37(11):2088-2096
采用窄带液晶瞬态测温技术,研究了圆柱孔和不同出口宽度双向扩张孔气膜冷却特性。主流雷诺数为6500,吹风比为1.0和2.0。双向扩张孔入口宽度为1.5倍孔径,出口宽度分别为1.5倍、2.0倍和2.5倍孔径。结果表明:吹风比为1.0时,出口宽度对气膜冷却效率和换热系数二维分布影响较小。吹风比2.0时,增加出口宽度不仅改变了气膜冷却效率和换热系数分布,还增大了径向平均冷却效率值,减小了径向平均换热系数值。双向扩张孔出口宽度增大到2.5倍孔径时,面平均冷却效率较圆柱孔增加118.2%,面平均换热系数降低14.3%。吹风比为2.0时,与圆柱孔相比,出口宽度增加逐渐改变了气膜冷却效率和换热系数二维分布。双向扩张孔出口宽度增大到2.5倍孔径时,面平均冷却效率增加了219.4%,面平均换热系数降低了27.2%。  相似文献   
947.
对铸态 AZ91镁合金板进行了三种不同冷却条件下的多道次搅拌摩擦加工,即两次空气、一次空气和一次水下、两次水下的搅拌摩擦加工,并对其组织和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多道次搅拌摩擦加工过程中,剧烈的塑性变形使搅拌区内呈网状的第二相β-Mg17 Al12显著破碎变成细小颗粒状,搅拌区的微观组织均得到了显著细化,三种不同冷却条件下样品的平均晶粒尺寸分别为5.8μm,1.4μm 和0.8~1μm;两次水下加工的组织更为细小,其显微硬度、抗拉强度和延伸率较其他两种冷却条件下多道次搅拌摩擦加工样品的高,分别为94.7 HV,355.5 MPa 和31.5%。  相似文献   
948.
钛火是现代航空发动机典型的灾难性故障.针对高推重比发动机对钛火试验技术的迫切需求,系统开展了摩擦氧浓度法钛合金燃烧技术及理论研究,建立了阻燃性能评价方法和摩擦着火模型,阐明了阻燃钛合金的阻燃机理.在总结近期研究进展基础上,从钛火的演化规律、机理和防控三个层次,提出钛火试验技术及应用研究的思路和方向,即接近发动机气流环境的阻燃性能综合评价、发动机气流环境的阻燃性能预测模型和阻燃技术的试验验证.未来实现发动机钛火防控体系的科学构建,助推压气机“全钛化”和发动机推重比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949.
为研究喷射成形7055铝合金的热变形行为,在应变速率为0.001~5 s -1、变形温度为300~450℃、工程应变量为50%条件下,在 Gleeble-3500热-力模拟试验机上进行热压缩实验。结果表明:喷射成形7055铝合金的流变应力随应变速率的增大而增大,随变形温度升高而减小。在应变速率为5s -1时由变形热引起的温升达25℃,经修正流变应力比实测值增高20 MPa。采用包含 Z 参数的 Arrhenius 双曲线正弦本构方程可准确描述喷射成形7055铝合金的热变形流变应力行为,变形激活能为146.91 kJ·mol -1。所建本构方程的平均相对误差(Er )为2.89%,说明可准确预测喷射成形7055铝合金的热变形流变应力。  相似文献   
950.
研发了一种FeAlCrBSiNb粉芯丝材,采用高速电弧喷涂技术在45钢基体上制备相应涂层.通过SEM,TEM和XRD表征涂层微观组织和相成分,阐述FeAlCrBSiNb非晶涂层的形成机理,利用显微硬度计,万能拉伸试验机和环-块式摩擦磨损试验机,分析涂层力学性能和摩擦磨损行为.结果表明:涂层主要由非晶相和弥散分布其中的α-(Fe),(Fe,Cr),CrB和Fe3Al微晶纳米晶相组成,非晶相体积含量大于91.3%;涂层呈层状结构,结构致密,总体孔隙率约为2%;平均显微硬度值为850 HV0.1,是基体45钢的4倍;优良的磨损抗力使其相对耐磨性是45钢的5倍,其磨损机制主要为剥落引起的剥落磨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