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75篇
  免费   295篇
  国内免费   109篇
航空   1128篇
航天技术   144篇
综合类   137篇
航天   170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56篇
  2022年   54篇
  2021年   56篇
  2020年   51篇
  2019年   69篇
  2018年   47篇
  2017年   57篇
  2016年   65篇
  2015年   54篇
  2014年   65篇
  2013年   68篇
  2012年   79篇
  2011年   79篇
  2010年   72篇
  2009年   74篇
  2008年   76篇
  2007年   49篇
  2006年   61篇
  2005年   56篇
  2004年   46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40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51.
针对薄壁轴承在制造、安装过程中套圈变形引起的轴承摩擦力矩变化机理不明的问题,基于滚动轴承动力学理论,构建了计入套圈变形时变表征的薄壁角接触球轴承动力学分析模型与摩擦力矩数学模型,研究了套圈沟曲率半径、变形相位角、半幅值及工况条件对轴承摩擦特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沟曲率半径系数对轴承摩擦力矩的影响随转速临界值变化而发生改变,该转速值在计入套圈变形时较理想套圈会出现超前或滞后。优化配置套圈变形相位角可降低变形对摩擦力矩的作用。载荷比会影响形成轴承摩擦力矩最小的套圈变形相位角,其对套圈两瓣波相位角变化的影响小于三瓣波变形。合理控制套圈变形半振幅可降低对轴承摩擦力矩波动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2.
以全气膜覆盖的一体化加力支板为研究对象,将冲击板布置于支板内腔中,研究气膜出流-前缘冲击复合冷却结构下一体化加力支板内外流气-固耦合传热特性。开展了不同主次流温比(2.24~2.76)、不同冲击间距(H/D=1,2.5,4)等参数对支板内外流动特性、内外壁面对流换热系数分布和支板综合冷却效率的影响规律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冲击板结构改变了支板腔内冷气流动及各排气膜孔流量分配,随着冲击间距的增大,冲击腔内对应气膜孔冷气量依次下降2.68%,3.80%,7.14%;此外,冲击板结构增强了支板前缘内外壁面对流换热,其中对内壁面对流换热的强化更为显著,前缘冲击滞止线处对流换热系数提升幅度依次为298.3%,354.5%,271.9%;冲击板的存在提高了壁温分布均匀性,而整体平均综合冷效随冲击间距的增大而增大,分别提升1.64%,2.26%,2.62%;随着主次流温比的增大,支板的综合冷效减小,但是下降的趋势逐渐减小;在主次流流量不变的情况下,随着冲击间距的增大,主次流压比减小,相比无冲击板模型,其变化幅度依次为0.395%,0.012%,-0.650%。  相似文献   
153.
通过对原始搅拌摩擦焊(FSW)接头中间位置进行缺口挖补以模拟焊缝缺陷,采用钨极氩弧焊(TIG)补焊对其进行焊缝缺陷修复试验,研究该补焊工艺对接头微观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为贮箱的FSW焊缝性能评价提供技术支撑和后续工程指导。结果表明,相较于FSW接头,补焊接头TIG焊缝区主要由较大的等轴树枝晶组成,且与FSW焊缝交界处相互掺杂着粗大等轴晶和细小等轴晶;补焊接头固溶区受热循环影响较大,晶粒较为粗大,而过时效区受热循环影响较小,会发生过时效化并形成软化区。补焊接头抗拉强度与延伸率相较于原始FSW接头有所降低,硬度分布大致呈“W”形,WNZ区为硬度值最低处;补焊接头断裂位置始于焊趾处,断口存在大量韧窝,同时韧窝内存在第二相粒子,呈现韧性断裂机制。  相似文献   
154.
液压泵摩擦副可靠性设计基本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阐述了液压泵摩擦副可靠性分析及设计的基本步骤和原则。作为实例,文中给出了滑靴耐磨可靠性设计所采用的(pv)应力模型新方法。  相似文献   
155.
改善反作用轮低速性能的补偿观测器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Dahl摩擦模型,给出了用于卫星姿态三轴稳定控制的反作用轮低速动力学方程,就反作用轮转速过零对卫星姿态产生的扰动现象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一种利用非线性观测器估计摩擦力矩,并予以补偿的补偿观测器方法。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改善了反作用轮低速性能,提高了卫星姿态控制的指向精度和稳定度。  相似文献   
156.
离散气膜孔下游边界层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X”型热线测量了离散气膜孔下游边界层内的湍流量,将热线探头绕轴转三个角方位以感受三维湍流场信息。结果表明,边界层内湍动能分布呈反“S”形,吹风比和孔排数对参数分布有重要影响,这种影响在很长距离上不消失,所以,常用的k-ε模型不经修正不能正确预计这类边界层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7.
杨春信 《航空学报》1995,16(1):65-69
确定飞机座舱热力特性是座舱结构和环境控制系统设计的重要内容,采用数值方法研究座舱内空气微环境参数随座舱结构参数、空调系统供气参数的变化规律,并与实验研究进行了对比。  相似文献   
158.
李威  唐明  李长林  严传俊 《航空动力学报》1995,10(2):159-162,201
根据席壁冷却的传热模型, 采用数值迭代法, 对席壁的冷却特性参数即壁面热效率和壁面温比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 席壁的冷却特性参数主要受壁面多孔度和冷却剂热容数的影响, 边界换热条件的影响不显着。与已有的实验数据相比较, 计算结果与之基本符合。   相似文献   
159.
高精度甚低速系统的变结构控制方案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军  陈新海 《航空学报》1993,14(1):95-98
非线性接触摩擦普遍存在于一般伺服系统中,它引起的低速爬行会影响整个系统的正常工作。本文提出了一种变结构设计方案,能有效地克服低速爬行,消除斜坡信号作用下的系统静差,并获得较为简单的控制算法和系统结构。  相似文献   
160.
柴立和  彭晓峰 《航空动力学报》1998,13(3):264-267,345
本文基于Helmholtz不稳定性原理建立了微重力下双组分高热流时核态沸腾的双层汽泡结构模型。由于浮力很小,这种结构能维持到CHF状态。通过对该结构的深入分析,导得了汽柱面积占总面积的百分比及液体层初始厚度的表达式,在此基础上发展了CHF模型。分析结果同实验结果及地面条件下的结果作了比较,对异同之处作出了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