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7篇
  免费   187篇
  国内免费   54篇
航空   565篇
航天技术   46篇
综合类   33篇
航天   54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35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39篇
  2019年   34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37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641.
<正>符号说明H为飞行高度,km;Ma为飞行马赫数;pamb为外界环境压力,Pa;pcabin为座舱压力,Pa;pinlet为空气循环系统入口处压力,Pa;Tamb为外界环境温度,K;Tcabin为座舱温度,K;Tinlet为空气循环系统入口处温度,K;d为状态点含湿量,kg/kg(干);qm为空气循环系统引气质量,kg;Q为座舱热载荷,kW;exinlet  相似文献   
642.
叶型探针对压气机叶栅气动性能影响的试验与数值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利用平面叶栅风洞,开展了安装叶型探针的压气机叶栅吹风试验.通过测取不同工况下叶片表面压力、栅后尾迹等气动参数,分析了叶栅在安装叶型探针前后的性能变化.同时,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前缘探头绕流旋涡在叶栅流道内部的发展演变规律及其损失特性进行了探索.研究结果表明:①探针对叶栅局部流场的扰动作用比较明显,其影响特性与叶栅工作状态相互关联;②探针对其所在叶片以及相邻两侧叶片总压损失系数的影响程度随来流攻角发生显著变化;③安装探针后,栅后尾迹与主流掺混作用加强,导致尾迹沿周向存在较为严重的扩散作用;④负攻角条件下,前缘实体探头会诱导叶片出口靠近叶盆表面出现一定强度与尺度的涡系结构.  相似文献   
643.
本文介绍了飞机气动力配平计算、重心转移俯仰力矩计算与气动配平损失计算的工程算法,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改进:在计算配平气动力之前对原始风洞实验数据加以处理,得到多个定迎角变平尾偏角的数据文件。以某运输机为算例,分别使用直接风洞实验数据和处理后的风洞数据进行配平气动力和气动配平损失计算,对比两者的计算结果可以看出,本文改进的方法计算结果准确,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同时,使用MATLAB软件作为计算工具,提高了计算效率。  相似文献   
644.
应用航空发动机总体性能计算程序,分析了部件性能变化对大涵道比、双转子涡轮风扇发动机总体性能的影响。在几个典型转速下,对比分析了某型大涵道比发动机部件效率降低及流路总压损失增大后发动机台架性能的变化,确定了影响发动机推力、耗油率、排气温度以及压缩部件稳定性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645.
为了探索翅片-管复合式减涡器盘腔内径向内流总压损失及温降特性的分布规律,对简单盘腔、管式减涡器、翅片-管复 合式减涡器3种模型在不同转速、不同工况下的流场结构、总压损失分布规律及温降系数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翅片-管复 合式减涡器能明显减小盘腔内的旋流比,提高气流径向引气效果,从而提高引气品质,其温降效果和减阻性能均优于管式减涡器 和简单盘腔的。管式减涡器与简单盘腔相比,其温降效果提高约54.3%,减阻效果提高约64%;翅片-管复合式减涡器与管式减涡 器相比,其温降效果提高约3%,减阻效果提高约40%。翅片-管复合式减涡器的整体性能最优,具有较高的工程应用价值,其研究 结果对压气机二次空气系统设计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46.
为了获得燃烧室真实工作状态下的流阻特性,在工程实践中,根据现有的燃烧室流阻特性测试手段与试验处理方法,提 出一种新的燃烧室流阻特性试验数据处理方法—头部估算修正法。以高温升燃烧室全环试验件冷态流场的试验结果为基础,完 成头部估算修正法与现有试验处理方法关于扩压器、火焰筒及燃烧室总压损失系数与燃烧室进口马赫数的关系表达式的对比。 将设计点与理论设计值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采用直接处理法评估的燃烧室流阻特性结果过于保守;涡轮引气修正法可用来评价 燃烧室总压损失,但用于评价扩压器与火焰筒总压损失并不理想;头部估算修正法相比于现有试验数据处理方法更适用于评估燃 烧室的流阻特性,为燃烧室的设计与试验数据处理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647.
648.
模拟网研究     
本文了研究了2不同规格金属丝网的阻力特性,测定了几组常用金属丝网的压力损失系数,并以此作为模拟网的设计依据。介绍了模拟网的设计计算方法。试验结果表明,根据本文提出的方法设计的模拟网,一般而言经过1-2次调度就能达到要求的模拟精度。  相似文献   
649.
基于Bezier曲线的端壁造型设计方法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那振喆  刘波  赵刚剑  史磊 《推进技术》2014,35(5):624-631
为探索端壁造型提高涡轮导叶气动性能及改善其流场的潜力,了解端壁造型对高压涡轮级性能的影响,根据非轴对称端壁造型技术的基本原理,提出了一种基于Bezier曲线与三角函数曲线相结合的新型非轴对称端壁造型设计方法,并以一级高压涡轮导叶为研究对象,通过改变幅值的取值,对其下端壁进行了6种不同的端壁造型设计。同时,利用数值模拟方法对造型前后的涡轮导叶在级环境下进行了全三维流场计算。计算及分析表明:合理地进行端壁造型可以有效地减小涡轮导叶通道内的流动损失,并且,在应用该设计方法对涡轮导叶下端壁进行端壁造型时,幅值的取值存在一个最佳值6mm,即10%叶高,此时导叶出口总压损失系数降低了0.94%。然而,非轴对称端壁造型也影响了导叶与动叶之间的相互干涉,从而导致高压涡轮级性能的下降。  相似文献   
650.
为提高非轴对称端壁控制端壁处二次流的潜能,进一步提高涡轮性能,发展了一种新型的非轴对称端壁优化设计方法,并以高压涡轮导叶为研究对象,采用端壁参数化、三维N-S方程流场求解与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遗传算法相结合的方法进行非轴对称端壁优化,分析了优化后的非轴对称端壁造型对涡轮导叶流场的影响。结果表明:优化后的非轴对称端壁改善了涡轮导叶的流场,延迟了通道涡的生成和发展,削弱了角涡的强度,降低了导叶通道内的流动损失,涡轮导叶出口处的总压损失系数降低了3.724%。此外,非轴对称下端壁造型对高压涡轮导叶上半叶高流场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