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1篇
  免费   270篇
  国内免费   66篇
航空   788篇
航天技术   48篇
综合类   57篇
航天   64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40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43篇
  2020年   50篇
  2019年   46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44篇
  2016年   46篇
  2015年   44篇
  2014年   52篇
  2013年   51篇
  2012年   49篇
  2011年   43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41篇
  2007年   43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6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71.
对一台在导风轮叶顶设置有自循环机匣处理的离心压气机,借鉴其试验结果制定了3种引气位置A,B和C,并结合不同的引气量进行了端壁引气扩稳的数值研究.计算结果表明:引气位置和引气范围对扩稳效果有重要影响,引气位置C覆盖了整个叶尖回流区,引气面积最大,扩稳效果最好.随引气量的变化,出现了两种不同的扩稳机理:小引气量可以吸除叶尖泄漏流,缓解通道阻塞,延缓端壁失速;过大的引气量则挤占有效流通面积,将通流区域压向轮毂侧,增加了叶轮的做功能力.兼顾压气机的效率考虑,小引气量具有优势,引气位置C用5%引气量可以获得19.6%的裕度提升.   相似文献   
872.
文章为研究低能质子与S781白漆的微观交互作用,利用SRIM-2003软件模拟了10~150 keV质子辐照S781白漆过程,计算了S781白漆及其ZnO颜料、粘结剂组分的核阻止本领、电子阻止本领、电离损失、位移损失以及质子的射程。结果表明,S781白漆的电子阻止本领远大于核阻止本领,辐照损伤以电离效应为主,电离损失主要发生在ZnO颜料上。  相似文献   
873.
通过理论分析、数值仿真与试验比较相结合的方法,对某型直升机用轴流风机不同工况下的内部流动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叶轮内部相对速度分布的理论假设适用于额定工况,但不适用于小流量工况.当直升机高空飞行时,风机工作流量低于额定工况,叶顶处容易出现回流,二次流损失加剧;同时飞行高度增加还易导致边界层分离、射流-尾迹区域扩大,从而使风机效率进一步降低;低能流体的集中,促使叶轮失速往往首先从叶顶处出现.在设计直升机滑油系统用轴流风机时,应注意对其变工况性能进行研究,对影响变工况下叶轮内部流动损失的主要气动参数进行优化设计,以提高系统高空工作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874.
燃烧室头部两侧进气掺混气动特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一种燃烧室头部两侧进气掺混段的气动特性开展了数值仿真及试验验证,得到了掺混段在不同反压、来流马赫数、攻角及侧滑角下的性能参数和流场特征.结果表明,掺混段头部存在的横向旋涡是燃烧室火焰稳定和燃烧组织的关键,有攻角或侧滑角的情况下,掺混段的总压恢复有所下降,因此组织燃烧时应进行相应调节,以防止进气道进入不稳定工作状态.试验验证结果表明,仿真与试验的曲线规律一致,仿真研究结果可作为燃烧室设计和燃烧组织的依据.   相似文献   
875.
涡轮叶片内部冷却通道传热和压力 分布特性的实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陈伟  阚瑞  任静  蒋洪德 《航空动力学报》2010,25(12):2779-2786
针对带45°肋片圆形弯头U型通道进行了传热和压力分布特性的实验研究.实验中进口雷诺数变化范围在30000~55000之间.研究表明,肋片引起的横向二次流在弯头前区域是强化传热的主要因素.不同雷诺数下传热分布和压力分布的趋势完全一致,但弯头区后半段上传热分布有所差异.通道中的最大压降出现在弯头区,进口雷诺数越大,弯头损失系数和总损失系数都有所减小.流体在圆形弯头中,加速效果没有矩形弯头强烈,弯头区和弯头后的传热较矩形弯头都有较大幅度地减小.   相似文献   
876.
瓣高宽比对波瓣强迫混合排气系统性能影响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5  
谢翌  刘友宏 《航空动力学报》2010,25(12):2787-2794
以某涡扇发动机波瓣强迫混合排气系统为研究对象,在波瓣数以及波瓣长度不变的情况下,分别固定波瓣宽度改变波瓣高度和固定波瓣高度改变波瓣宽度,得到了一系列不同波瓣高宽比的几何模型,并对其进行了三维数值模拟研究,获得了不同高宽比对波瓣混合器流场、热混合效率和总压恢复系数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混合器出口处,当高宽比在2~5范围内变化时,热混合效率在波瓣宽度和高度分别不变时,随高宽比的增加,分别呈现出不断增大以及不断减小的趋势;当宽度不变时,总压恢复系数随高宽比的增大而减小,当高度不变时,总压恢复系数随高宽比的增大而增大.   相似文献   
877.
刘鸿  王家骅  王政伟  宫继双  唐豪  张靖周 《推进技术》2010,31(1):99-104,110
为了提高脉冲爆震发动机(PDE)的综合性能,在冷态条件下研究了螺旋钝体组件和扰流片钝体组件的总压损失,同时研究了它们在不同工作频率下的爆震波压力,将两者结合起来进行比较,确定相应组件的损失是有效总压损失还是无效总压损失。研究表明:激波反射器能反射、会聚强激波,增加爆震波峰值压力,因此它的总压损失大部分为有效损失;对于两相混气,平面火焰发生器和中心锥的总压损失基本为无效损失;总体上讲,螺旋钝体组件优于扰流片钝体组件。  相似文献   
878.
本文主要介绍了FL-8风洞进气道新型流量调节阀收缩型面的气动优化设计过程。首先通过编程计算阀门几何特性进行初步优选,再用CFD计算阀门总压恢复特性和流量调节特性进行进一步优选,最后采用风洞试验对比验证的方法,确定五次方收缩型面为最佳收缩面,并成功应用于试验,表明气动院具备了该类型流量调节阀门的设计能力。  相似文献   
879.
<正>符号说明H为飞行高度,km;Ma为飞行马赫数;pamb为外界环境压力,Pa;pcabin为座舱压力,Pa;pinlet为空气循环系统入口处压力,Pa;Tamb为外界环境温度,K;Tcabin为座舱温度,K;Tinlet为空气循环系统入口处温度,K;d为状态点含湿量,kg/kg(干);qm为空气循环系统引气质量,kg;Q为座舱热载荷,kW;exinlet  相似文献   
880.
叶型探针对压气机叶栅气动性能影响的试验与数值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利用平面叶栅风洞,开展了安装叶型探针的压气机叶栅吹风试验.通过测取不同工况下叶片表面压力、栅后尾迹等气动参数,分析了叶栅在安装叶型探针前后的性能变化.同时,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前缘探头绕流旋涡在叶栅流道内部的发展演变规律及其损失特性进行了探索.研究结果表明:①探针对叶栅局部流场的扰动作用比较明显,其影响特性与叶栅工作状态相互关联;②探针对其所在叶片以及相邻两侧叶片总压损失系数的影响程度随来流攻角发生显著变化;③安装探针后,栅后尾迹与主流掺混作用加强,导致尾迹沿周向存在较为严重的扩散作用;④负攻角条件下,前缘实体探头会诱导叶片出口靠近叶盆表面出现一定强度与尺度的涡系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