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39篇
  免费   379篇
  国内免费   163篇
航空   1122篇
航天技术   246篇
综合类   173篇
航天   440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52篇
  2022年   88篇
  2021年   104篇
  2020年   77篇
  2019年   95篇
  2018年   79篇
  2017年   94篇
  2016年   87篇
  2015年   65篇
  2014年   73篇
  2013年   60篇
  2012年   79篇
  2011年   92篇
  2010年   101篇
  2009年   78篇
  2008年   102篇
  2007年   103篇
  2006年   76篇
  2005年   87篇
  2004年   59篇
  2003年   48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35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4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31.
微通道传热用于火焰筒壁面冷却的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通道传热应用于航空发动机火焰筒冷却进行了探索。构造了简单微通道模型,其上下平面分别代表火焰筒内外壁面;用工程方法计算火焰筒壁面的热环境作为计算模型的边界条件,以Fluent为工具模拟微通道换热结构的冷却性能;涉及两种长径比(20,40)和三种火焰筒压降(2.0%,2.5%,3.0%)。结果表明,含有微通道换热结构的火焰筒,能以较少的冷却气量维持较低的壁面温度;冷却气流吸热后升温明显,冷量利用率可达40%;冷却气量受长径比影响显著,受火焰筒压降影响不大;火焰筒壁面沿流向的温度梯度非常大。  相似文献   
932.
本文通过分析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宁波机场AWOS自动观测资料、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和NCEP GFS高分辨率分析资料等,对2017年7月12日发生在宁波栎社国际机场附近的一次微下击暴流过程进行诊断分析,研究所得主要结论如下:(1)微下击暴流发生时大气环流背景较稳定,海风锋是引起强雷雨及伴随的微下击暴流的主要天气系统。(2)AWOS自动观测资料显示风、温、压等气象要素的变化均呈现出明显的下击暴流特征。(3)微下击暴流发生时,在雷暴四周约15 km位置出现阵风锋。多普勒雷达速度RHI图像上低层出现辐散;随着反射率因子强核高度从高空的快速下降,地面将出现微下击暴流。  相似文献   
933.
在主流来流的速度值、湿度值和温度值分别为10 m/s、6.4 g/kg和50℃的实验条件下,对微管式紧凑型预冷器的结霜和抑霜性能进行了实验研究。在抑霜实验工况中,采用无水甲醇作为抑霜的有机溶剂,且在抑霜实验过程中喷射了三个不同质量比(0.75、1.0和1.25)的无水甲醇对预冷器进行抑霜。对不同实验工况的结霜和抑霜性能、压力损失系数、预冷器管束的壁面温度和预冷器的换热率进行了详细地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在进行结霜实验时,当低温冷却剂流经预冷器的微细管束内部时,在预冷器的外侧会快速地凝结霜层,且霜层随着实验时间的增长而逐渐累积。然而,一旦向主流来流中喷射了三个不同质量比的无水甲醇之后,会产生非常明显的抑霜效果,主流的压力损失系数显著下降且预冷器的换热率明显提高。此外,预冷器微细管束的壁面温度也显著的增大了,其壁面温度均高于水的冰点,这是喷射无水甲醇能够产生抑霜效果的直接原因。在向主流喷射三个不同质量比的无水甲醇的抑霜实验中,当喷射的无水甲醇的质量比为1.0时的抑霜效果最佳。此外,根据对抑霜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可以进一步地推测:实现最优抑霜性能的最佳无水甲醇质量比可能介于1.0~1.25之间。  相似文献   
934.
目前,空管技保人员频繁地在日常工作中使用空管记录仪的语音查询功能进行线路故障的排查。为解决人工排查的漏洞,本文提出一种基于通道自动比对的可视化排障设计。此设计大大提高了排障效率,降低了日常人工排障的不准确性和随机性。本文首先描述其功能设计,随后提出采用进程分离的技术保证其可靠性,语音索引文件技术保证其高效性。此设计的可行性在新一代川大智胜记录仪系统中得以验证。  相似文献   
935.
文章介绍了质量小、体积小的微型电离层光学探测器技术,给出了探测器的探测原理和设计方案,通过探测原子氧远紫外夜气辉(136.5 nm)辐射强度,反演电离层总电子含量(TEC)。采用轻量化铝反射镜、抗干扰电荷前放设计,实现反射镜、工业级远紫外探测器、电子学的一体化和小型化,研制出适用于微纳卫星的1 kg量级微型空间电离层光学探测器。该型探测器能够利用微纳星群多种轨道搭载,可获得丰富数据的优势,获取全球电离层高时空分辨率总电子含量分布,为未来实现卫星编队探测提供载荷研制基础。  相似文献   
936.
总结了在轨实时信息处理技术的发展现状,分析了光学遥感微纳卫星在轨实时信息处理的迫切需求,进而阐述了光学遥感微纳卫星在轨实时信息处理技术应用限制条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光学遥感微纳卫星在轨实时处理系统设计思路。面向几类典型应用探讨了光学遥感微纳卫星在轨实时信息处理系统设计方案,为光学遥感微纳卫星在轨实时信息处理技术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37.
随着尖端科学技术和国防工业的不断发展,微小型车铣加工技术作为一种先进的切削加工方法被广泛应用在军民制造领域。为获得微小型正交车铣加工参数引起的零件表面粗糙度的变化规律,以高效车铣复合加工机床正交车铣轴类零件的表面粗糙度为研究对象,采用三水平五因素正交实验分析法和多元线性回归预测法,重点研究了车铣加工参数与表面粗糙度之间的关系、车铣加工参数与表面粗糙度预测模型数值关系。结果表明,采用相同刀具下正交车铣加工轴类零件,其工件尺寸、车削主轴转速、工件进给量、铣削主轴转速和切削深度依次从大到小影响零件表面粗糙度质量,可指导高效车铣复合加工机床的加工工艺参数优化。  相似文献   
938.
939.
为了解决星上微振动引起的空间摆臂式傅里叶干涉仪(下文简称干涉仪)运动速度稳定度下降的问题,分析了干涉仪在轨减振任务的特点,提出了同时采用低刚度隔振与高灵敏度阻尼抑振的一体化设计方法,实现了干涉仪超静超稳平台的系统设计。平台采用被动隔振技术隔离卫星中、高频的机械振动,实现干涉仪在轨的“静”,采用电磁阻尼技术消除隔振过程引入的低频共振和晃动,保证干涉仪在轨的“稳”。地面微振动试验中,平台引入后,干涉仪安装位置加速度响应满足微振动环境要求,干涉仪性能稳定,载荷工作正常。  相似文献   
940.
仿生研究表明,具有凹坑、沟槽等微结构的表面具有减阻、自清洁等优异性能,微结构表面在航空航天、船舶、光学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对于节省能源、减阻降噪、降低污染和提升产品性能等具有重要的意义。为了有效预测椭圆振动辅助切削加工微织构的效果,依据椭圆振动装置的共振频率和回转类基准面的转动速率,给出了一种椭圆振动辅助切削微织构的轨迹规划方法,通过对周期振动载荷进行傅里叶级数的转化,在刀具有限元模型上加载了椭圆振动载荷,建立了基于回转面的椭圆振动辅助切削微织构的有限元仿真模型。基于建立的有限元仿真模型,对不同振动参数下的椭圆振动辅助切削微织构加工过程中的瞬时Mises应力分布和切削力进行分析,验证了微织构加工轨迹的正确性,为进一步的微织构加工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