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30篇
  免费   1204篇
  国内免费   220篇
航空   2847篇
航天技术   356篇
综合类   410篇
航天   941篇
  2024年   31篇
  2023年   138篇
  2022年   132篇
  2021年   161篇
  2020年   162篇
  2019年   170篇
  2018年   132篇
  2017年   143篇
  2016年   182篇
  2015年   150篇
  2014年   165篇
  2013年   154篇
  2012年   235篇
  2011年   222篇
  2010年   193篇
  2009年   188篇
  2008年   160篇
  2007年   198篇
  2006年   132篇
  2005年   115篇
  2004年   102篇
  2003年   117篇
  2002年   93篇
  2001年   109篇
  2000年   89篇
  1999年   81篇
  1998年   63篇
  1997年   94篇
  1996年   94篇
  1995年   80篇
  1994年   57篇
  1993年   64篇
  1992年   56篇
  1991年   63篇
  1990年   42篇
  1989年   67篇
  1988年   42篇
  1987年   26篇
  1986年   17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微重力科学与应用研究(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春辉 《宇航学报》1996,17(4):110-114
空间微重力环境的独特物理现象对航天器各系统均产生无法回避的影响,在型号研制中正确计入微重力效应是航天事业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在现阶段,航天器发动机再启动相关的微重力研究以及载人航天防火安全相关的微重力研究应当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随航天事业的发展,微重力效应问题日益会严重起来(结构动力学、耦合动力学、多相流温控、低重星球场着陆撞击……),进行深入广泛的微重力效应研究对保证航天器飞行任务完成有着不应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大截面电子束焊缝缺陷的无损检测分析方法,经试验证明和分析认为焊偏未熔合缺陷的形成原因是齿轮内部的剩磁和焊接过程中形成的热电(磁)效应,通过电子束反向补差对中施焊,能够消除焊偏未熔合缺陷。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一次电池壳体整体塑压工艺的实施过程、材料性能的选择,系统地论述了一次电池壳体采用整体塑压工艺的可行性。根据产品零件设计的要求,在满足塑料件成型工艺要求的前提下,局部地改变了零件的结构形状,并合理地设计模具结构,经注塑工艺试验,表明一次电池壳体整体塑压工艺达到了产品设计要求,缩短了生产周期,增加了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4.
羟基氨基苯甲酸铜、二羟基苯甲酸铜、二硝基苯甲酸铜和对硝基苯甲酸铜的DSC和TG热分解研究表明,与苯甲酸铜一样,它们分解都生成一种稳定的二聚作中间产物──双核铜五元环络合物,前二者还能生成一种八元环二聚体络合物。芳香基上由于引入硝基,使主要分解反应阶段由吸热效应变成放热反应,具有二个硝基取代基者,这种放热效应较只有一个硝基者更强烈。本文还初步探讨了苯甲酸铜及其衍生物分解历程与双基推进剂燃烧过程催化效果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本文是近年来在微波聚焦热疗人体深部癌病灶研究工作推动下完成的。文中给出了光学及电磁学界感兴趣的某些结果。在人体分层媒质前的一有限口径处,置一时谐电流分布,在每一分层内的微波传输场及反射场可利用传输矩阵及并矢格林函数给出计算结果。  相似文献   
16.
进离场过程是飞行事故的多发阶段,因飞错高度而造成的飞行事故征候也时有发生。本根据多年的工作经验,总结出一些防止飞错高度的具体措施,对保证飞行安全很有意义。  相似文献   
17.
解决了褶皱结构成形时相邻的平行四边形平面元素之间连接区棱的修圆半径值预测问题。把毛坯模拟成薄板,定义了平行四边形平面元素的边界条件,采用能量法导出挠度和力函数的非线性微分方程组,利用积分-差分法实现其数值解,并提供计算结果和分析应力-应变场。采用的计算方法可用于研究毛坯的刚度参数和工艺参数对褶皱结构的形状影响。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直径D=450mm的加力模型燃烧室应用旋流技术组织燃烧进行了探索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与简单V型槽加力室相比,旋流燃烧室S型有其突出的优点:在相同的状态下,S型与简单V型相比,燃烧效率高6%,S型贫油熄火当量比EQa=0.0067,而简单V型为0.2659,在整个供油范围内S型燃烧平稳,在加力当量比FQa=0.3-0.8的范围内,S型的推力比简单V型高2-4%,S型尾喷流火焰矩而呈兰色,简单V型火焰长而黄兰不均。研究也证明了:预燃室的性能,预燃区的供油量,旋流燃烧室的速场,尤其燃油浓度沿径向的配制是旋流燃烧室的技术关键。  相似文献   
19.
高燃速丁羟推进剂配方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多种途径的试验,对高燃速丁羟推进剂配方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采用超细防结块氧化剂和液固组合燃速催化剂能使推进剂的燃速达到70mm/s以上(在6.864Mpa压强下);采用组合工艺助剂可改善推进剂工艺性能.本推进剂燃烧稳定,压强指数和温度敏感系数较低,力学性能良好,为高燃速推进剂的研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