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96篇
  免费   719篇
  国内免费   461篇
航空   3457篇
航天技术   537篇
综合类   482篇
航天   1100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95篇
  2022年   108篇
  2021年   131篇
  2020年   141篇
  2019年   132篇
  2018年   81篇
  2017年   119篇
  2016年   128篇
  2015年   125篇
  2014年   177篇
  2013年   171篇
  2012年   265篇
  2011年   264篇
  2010年   164篇
  2009年   223篇
  2008年   236篇
  2007年   274篇
  2006年   191篇
  2005年   205篇
  2004年   187篇
  2003年   238篇
  2002年   163篇
  2001年   209篇
  2000年   148篇
  1999年   92篇
  1998年   112篇
  1997年   114篇
  1996年   131篇
  1995年   146篇
  1994年   137篇
  1993年   120篇
  1992年   108篇
  1991年   95篇
  1990年   103篇
  1989年   131篇
  1988年   40篇
  1987年   33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4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 毫秒
91.
《固体火箭技术》2007,30(3):F0002-F0002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四院四十二所是我国固体推进剂领域重点科研单位,在高能材料、高分子材料、精细化工、机电一体化等方面具有较强的研发及生产能力,系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先后成功研制出聚硫、丁羧、丁羟和高能等四代复合固体推进剂。  相似文献   
92.
航天器结构材料的应用和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首先说明航天器结构材料的定义及其性能要求,然后简要介绍航天器结构材料的主要类型及其基本性能,并且综述航天器结构材料的应用概况,最后指出航天器结构材料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3.
浅谈隐身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许谦 《空载雷达》2003,(4):30-34
简要分析了隐身技术的研究现状,提出了现代隐身技术要集雷达隐身、红外隐身、声和视频隐身技术等于一体,才能应付日益发展的探测技术。  相似文献   
94.
本文系统地总结了我们在旋转固体火箭发动机内弹道理论与实验研究方面的某些成果,其中包括含铝丁羟推进剂的试片实验和装药发动机实验以及燃速敏感性预示和内弹道预示,得出了一些有益的结论,可供发动机设计及推进剂配方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95.
将文献[1]中的局部模型跟踪变结构理论用于导弹控制系统设计,探索了一条设计控制系统的新路。某型号导弹控制系统设计中采用了本文提出的参数选择法,获得了良好的仿真结果。  相似文献   
96.
针对异种金属1J50与1Cr18Ni9Ti氩弧焊后出现裂纹及气孔问题,分析了产生的原因,通过电子束焊接工艺试验,采用合理的焊接参数及对试件表面进行有效的处理方法,解决了裂纹及气孔问题。  相似文献   
97.
为满足航空、航天燃料贮箱和空间结构材料发展的要求,前苏联成功研制、生产了高强度、可焊的1460 铝锂合金,并用于宇航结构产品。文中介绍了该合金的发展、抗裂纹性、焊接性能及在贮箱结构上的应用。  相似文献   
98.
红外探测器的高度发展已使用于目标表面的热红外隐身材料成为飞行器隐身技术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对这种材料的发展情况,以往的文献一向较少涉及。本文概括了这种材料的一般性能要求,较全面地评述了十余年来红外隐身材料研究中各主要方面的发展情况,并分析了一些重要材料品种的特点、性能水平、技术影响因素、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9.
硅基材料烧蚀模型研究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孙冰  林小树  刘小勇  蔡国飙 《宇航学报》2003,24(3):282-286,308
对冲压发动机燃烧室所使用的硅基热防护材料,用以往的单纯因二氧化硅液态层被气动吹除减薄的模型进行烧蚀计算,计算结果和实际偏差很大。我们根据硅基热防护材料的实际特性,在原有的液态层模型的基础上,考虑了夹杂碳化层对熔融态硅基的补强作用,提出了既有液态层吹除也有化学反应烧蚀的新模型,即考虑了热解、熔融和碳化、气动吹除结合化学反应烧蚀的多因素过程。并根据硅基热防护材料的烧蚀特点,根据发动机模型的试验结果,初步总结出了液态层粘附力的经验公式。从物理概念上分析可以看出该模型基本符合实际情况;从多种工况计算结果可看出,新模型和经验公式是比较合理的。  相似文献   
100.
为了解决结构型吸波材料的分析和设计中所遇到的反射系数计算问题,从电磁场理论出发,导出了电磁波以任意角入射时多层雷达吸波材料(RAM)涂层的反射系数公式,此法简单易行,为结构型吸波材料的计算机辅助分析和设计提供了基础,同时给出了计算曲线的例子,通过实例计算分析了电磁波的入射角,极化状态等对反射特性和隐身效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