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31篇
  免费   234篇
  国内免费   224篇
航空   1124篇
航天技术   560篇
综合类   196篇
航天   909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66篇
  2022年   64篇
  2021年   97篇
  2020年   76篇
  2019年   91篇
  2018年   69篇
  2017年   44篇
  2016年   77篇
  2015年   84篇
  2014年   96篇
  2013年   142篇
  2012年   152篇
  2011年   140篇
  2010年   131篇
  2009年   125篇
  2008年   134篇
  2007年   109篇
  2006年   115篇
  2005年   112篇
  2004年   81篇
  2003年   66篇
  2002年   85篇
  2001年   106篇
  2000年   58篇
  1999年   44篇
  1998年   43篇
  1997年   53篇
  1996年   43篇
  1995年   38篇
  1994年   31篇
  1993年   36篇
  1992年   41篇
  1991年   38篇
  1990年   30篇
  1989年   38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5 毫秒
51.
舱外自由移动机器人是一个具有对称结构和行走能力的5自由度机器人,对于这种没有固定基座以及欠自由度的机器人,如何建立运动学关系,以便在机器人控制中简便,有效地求解关节角和关节角速度,是该系统研制中的一个关键,本文提出的方法有效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并在实际中得到了应用。  相似文献   
52.
53.
卫星对地面覆盖区域的通用求解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54.
通常所言的航天遥感图像的地面分辨率只是与图像细部特征尺度相对应的地面尺度,对有关航天遥感图像地面分辨率的几个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5.
研究了一种计算机扫描法确定发动机燃烧时间的方法,它适用于有明显拐点的发动机压强-时间曲线数据处理,使数据处理程序化、自动化、与人工切线法相比较,计算机扫描法简便、快捷,且误差减小,适合于工程应用。  相似文献   
56.
具有容错性的自重构机器人变形原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威  孙斌  王石刚  杨汝清 《宇航学报》2004,25(3):305-311
自重构机器人通过自主变形来适应环境和任务的需要,它具有低成本、多样性、自修理和容错性等特点。本文针对系统的容错性目标,深入研究了具有容错性的自重构机器人的自组织变形方法。首先建立能够表达失效模块信息的系统结构描述模型;然后建立自重构机器人的模块运动规则;提出可以实现容错性的自组织变形算法。在系统出现失效模块的情况下,机器人依然能够有效完成指定的任务。本文以平面正方形晶格机器人翻越障碍物为例对变形原理和算法进行了验证和仿真。  相似文献   
57.
薛培元 《卫星应用》2004,12(3):27-31
该报告是美国Futron咨询公司会同全球VSAT论坛(GVF)和卫星广播与通信产业协会,为卫星产业协会(SIA)而作的。报告的结论是在对卫星制造、卫星发射、卫星服务和地面设备制造4个领域的大型公司的调查后得出的。考察的主要内容是每个领域的就业、收入及其他相关信息。发射业的调查数据包含了由私人公司为商业或政府所拥有的卫星提供的  相似文献   
58.
李成  梁斌 《航天控制》2001,19(3):17-22
提出了基于事件的舱外自由移动机器人 (ExtravehicularMobileRobot,简称EMR)系统在任务空间内的自适应规划与控制方法 ,使系统具有处理突发事件和不确定事件的能力 ,同时提高了系统的自主性和适应能力 ,增强了遥操作的安全性 ,仿真证明了该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59.
机器人焊接系统离线编程实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某型号发动机的机器人焊接系统,对机器人焊接系统离线编程进行研究.提出基于SolidWorks平台的弧焊机器人离线编程与仿真系统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60.
对于长期任务而言,营养是个值得关注的问题,并且对于保持乘员健康、安全和工作能力也很重要。在长期(超过30d)飞行,工务前、叶和后监测营养状况将有助于为航天员提供最理想的营养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