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6篇
  免费   68篇
  国内免费   18篇
航空   332篇
航天技术   35篇
综合类   7篇
航天   3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91.
0引言 2014年5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中国商飞设计研发中心时曾说过:"大型客机研发和生产制造能力是一个国家航空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一个国家整体实力的重要标志."ARJ21型支线客机是我国自主设计、自主研发,以全新机制、全新管理模式、全面应用数字化设计--制造技术研制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支线喷气飞机.  相似文献   
392.
叶尖喷气影响压气机近失速流场特征的数值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探讨叶尖喷气对近失速工况流场特征的影响,以亚声轴流压气机转子为研究对象,对其加入叶尖喷气前后的流场进行了全通道非定常数值模拟。对加入喷气前后的瞬态流场对比分析表明:喷气前近叶尖流场非定常性的出现与叶尖二次涡的形成和运动密切相关,而且任意时刻沿圆周方向每个叶片的载荷呈均匀分布的态势;喷气后整周的流场在任一时刻都被离散喷气流分割为接近相等的5个部分,从而改变了喷气前整周流场载荷分布的格局,抑制了叶尖二次涡的出现。  相似文献   
393.
王维  楚武利  张皓光 《推进技术》2014,35(7):905-913
为了揭示叶顶喷气对高负荷压气机气动性能和稳定裕度的非定常影响机理,对一跨声速轴流压气机进行六通道三维非定常数值模拟,定量分析了两种喷嘴作用下压气机内部流场的变化。研究表明叶顶喷气提升了压气机的总压比和稳定裕度,对效率的影响不大,喷气量决定了对压气机气动性能的影响程度。喷气引起叶顶进出口流量的非同步周期性变化,当喷气流沿通道到达转子尾缘后完成对叶顶的降载作用,叶顶负荷呈周期性变化。喷嘴喉部高度不变时,27.3%和54.6%的周向覆盖比例分别获得3.3%和3.6%的裕度改进,分析可知喷气的扩稳效果取决于喷气对叶顶堵塞的抑制在通道出口产生的影响。喷气流在通道中的流动延迟使得喷气对通道出口堵塞抑制的时间大于对通道进口堵塞的抑制时间,因而较小宽度的喷嘴可以保证对叶顶堵塞的有效抑制,增加喷嘴的宽度对稳定裕度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394.
开展了不同头部喷气结构对高速入水航行体降载作用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对于不同等直径喷嘴,相同喷气量下航行体入水空泡形态及压力分布发展过程接近,降载效果基本相同。与无喷气时相比,最大入水最大冲击力和压力可分别降低92%和98%。收缩型喷嘴形成的附体空泡保护层明显小于等直径方案,降载效果削弱。喷嘴扩张较小时头部喷气降载和减阻效果略低于等直径方案,随喷嘴出口扩张比增大,其效果降低。  相似文献   
395.
两种型式的带后缘喷气跨音速涡轮导叶叶栅,在燃气涡轮研究院SB301超跨音速平面叶栅风洞上作了试验。结果表明:后缘喷气对叶片表面M 数的影响是很小的,但不同的后缘喷气,在叶片表面上产生的附面层分离泡的位置不同,在同一试验状态后缘半开缝喷气叶栅的损失系数,小于后缘对开缝叶栅损失系数。在各喷气流量比时,出口气流角随出口M数变化的趋势,是与喷气流量比Cm=0时一致的。  相似文献   
396.
397.
具有叶顶间隙的涡轮正弯叶栅流场的拓扑与旋涡结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进一步揭示在具有间隙的涡轮叶栅中叶片正弯降低泄漏损失的机理,采用微型束状与球头五孔测针详细测量了直叶栅和正弯叶栅间隙内和诸横截面流场听气动参数,并对壁面进行了墨迹显示。根据测量与显示结果,应用拓扑学原理分析了壁面与横截面流动的拓扑结构,推测出叶栅内流场的旋涡结构。分析结果表明,在直叶栅中存在着七条分离线与七大集中涡系,它们分别为上端壁叶顶进口吸力边与压力边马蹄涡,泄漏损失的机理,下端壁进口边马蹄  相似文献   
398.
刘青云  张平  安冬梅 《推进技术》1999,20(3):45-49,77
提出用参数辨识确定推进剂中钾、钠杂质含量以及后燃对喷焰微波衰减影响程度的方法。用辨识的参数预估喷焰微波衰减值与实验所得结果吻合,证明了用辨识技术研究喷焰的微波衰减特性的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399.
本文利用映象平面ξ-η的特点, 将旋成面叶栅气动正命题的微分-积分解法与叶型修正的“喷气模型”结合, 建立了一种适用于旋成面叶栅气动反命题的新解法。叶片表面给定的气动参数分布作为反命题的边界条件, 在求解过程中直接得到满足。通过对一例实际透平叶型的计算验证了本文解法的可靠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400.
涡轮叶片尾缘开缝喷气的数值模拟和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某涡轮叶栅为研究对象,采用试验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式研究了涡轮叶片尾缘不同喷气形式对叶栅性能的影响。应用一维源项喷气模型,结合涡轮叶栅流场数值模拟,得到了不同喷气形式下涡轮叶栅流场细节。计算与试验结果显示:两种开缝形式下,喷气比例对叶片表面参数以及出口气流角影响不大,但能量损失系数随着喷气比例的增大出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对开缝时,喷气引入吹除了附着在叶片尾缘的漩涡,并增强了尾迹与主流的掺混过程;半开缝时,喷气的引入仅吹除了附着在开缝处的漩涡,对于尾缘处流场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