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16篇
航空   47篇
航天技术   22篇
综合类   16篇
航天   3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09 毫秒
51.
本文利用实分析中球坐标下的积分计算公式,通过构造一个特殊的径向函数,给出了n维欧氏空间中单位球面面积的一个简洁求法.  相似文献   
52.
For structural systems with both epistemic and aleatory uncertainties, research on quantifying the contribution of the epistemic and aleatory uncertainties to the failure probability of the systems is conducted. Based on the method of separating epistemic and aleatory uncertainties in a variable, the core idea of the research is firstly to establish a novel deterministic transition model for auxiliary variables, distribution parameters, random variables, failure probability, then to propose the improved importance sampling(IS) to solve the transition model. Furthermore,the distribution parameters and auxiliary variables are sampled simultaneously and independently;therefore, the inefficient sampling procedure with an ‘‘inner-loop' for epistemic uncertainty and an‘‘outer-loop' for aleatory uncertainty in traditional methods is avoided. Since the proposed method combines the fast convergence of the proper estimates and searches failure samples in the interesting regions with high efficiency, the proposed method is more efficient than traditional methods for the variance-based failure probability sensitivity measures in the presence of epistemic and aleatory uncertainties. Two numerical examples and one engineering example are introduced for demonstrating the efficiency and precision of the proposed method for structural systems with both epistemic and aleatory uncertainties.  相似文献   
53.
针对机体推进高度一体化的吸气式高超声速飞行器前体/进气道相关参数对其性能指标的独立和交互作用问题,基于回归模型和二阶混合中心矩理论,以总压恢复系数为性能指标,提出了参数重要性测度新方法。设计了二维混压楔形前体/进气道变几何构型方案并给出重要性测度模型,定量和定性地对参数重要性进行了对比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前体/进气道相关参数间具有强的非线性作用,交互作用非常显著,独立作用可以忽略不计,且重要性测度模型易于扩展。  相似文献   
54.
为了定量研究我国民用飞机技术水平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从安全性、经济性与舒适性三方面出发,构建民用支线飞机技术水平的测度指标体系。以各个时期世界典型支线飞机数据为样本,采用回归分析法,利用SPSS软件建立支线飞机技术水平的测度模型。以我国典型支线飞机性能数据为基础,根据此测度模型,对我国民用支线飞机技术水平进行定量研究。结果表明:我国民用支线飞机Y7-100的综合技术水平落后同期世界先进水平10.22年,ARJ21-700落后7.83年;我国民用飞机技术水平已有明显提高,与世界支线飞机先进水平的差距在缩小。  相似文献   
55.
一种引入陀螺角速度信息的快速对准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伟熙  缪玲娟  倪茂林 《宇航学报》2010,31(6):1596-1601
基于捷联惯导系统(SINS)的误差模型,将静基座条件下速度误差和角速度误差这两种信息作为系统的观测量,提出了一种静基座条件下快速对准的新方法,详细推导了引入陀螺角速度误差作为观测量后的观测方程,并进行了可观测性的定性分析和可观测度的定量计算,与常规方法相比,该方法充分利用了外部可观测信息,提高了系统状态的可观测度,加快了初始对准的速度,使系统的快速反应能力和快速机动能力大幅度提高  相似文献   
56.
苗育红  周江华 《航空学报》2010,31(1):165-171
提出一种适用于惯性/天文组合航天飞行器的稳定姿态滤波器,可以在不降低系统可观测度的前提下解决滤波计算中的奇异问题。对于奇异问题的传统解决方案是删除观测方程的一行,通过对比删除前后系统可观测度的变化,证明此解决方案会导致系统可观测度下降,并指出如何选择最优删除方案以使系统可观测度下降最小。根据对传统解决方案的分析结果,提出了不降低系统可观测度的投影算法。理论分析和仿真试验证明,应用了投影算法的姿态滤波器更为稳定,估计效率更高。  相似文献   
57.
小样本试验数据的概率分布特征难以确定,使用传统的粗大误差判别方法存在较大风险。为了有效判别小样本试验数据中的粗大误差,本文探讨了基于试验数据之间的距离关系和拓扑结构的灰色距离测度的概念、数学意义、性质,在此基础上提出粗大误差判别方法。最后取一组小样本数据进行计算,实例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方法合理有效。  相似文献   
58.
李璐祎  吕震宙  李维 《航空学报》2012,33(7):1255-1264
综合当前基于方差的重要性测度与矩独立重要性测度的优点,建立了一个新的随机变量重要性测度指标体系。该体系从输出响应量的均值、方差以及可靠度指标方面对随机变量的重要性进行了分析,进而根据不同的要求衡量基本随机变量对系统或模型输出的影响程度。给出了各个重要性测度指标的定义,并探讨了他们与现有的基于方差的重要性测度指标的关系。通过算例说明了所提新的重要性测度指标体系的优越性。结果表明:新指标体系中的指标不但可以反映旧的指标,而且还对其进行了修正,克服了基于方差的重要性分析中随机变量取不同实现值时对输出响应量的影响相互抵消的问题,从而更加合理地衡量随机变量的重要性;与当前矩独立的重要性分析方法相比,新的指标体系在继承其优点的基础上能够从不同侧面更加全面地对随机变量的重要性进行分析,因而具有更广泛的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59.
宋佳凝  徐国栋  李鹏飞 《宇航学报》2016,37(11):1304-1311
针对传统脉冲星导航方法在相位估计时依赖脉冲星信号轮廓,存在整周模糊及不确定星历参数引起的系统共模误差问题,提出基于相位差测量的脉冲星时间相对导航方法。该方法通过对脉冲星光子到达时间序列进行相位估计,以相邻时刻的相位差作为观测量,建立航天器位置增量与相位差的关系,采用广义卡尔曼滤波器处理系统噪声相关问题进行导航,可有效减小系统误差,实现脉冲星导航的应用。通过对导航系统初始定位方法、可观性分析,及基于罗西X射线时变探测器(RXTE)观测的Crab脉冲星的在轨实测数据试验分析,证明了该方法的自主性与可行性。最后,对基于相位差测量的脉冲星时间相对导航系统进行导航滤波仿真,试验结果表明,导航系统完全可观,噪声不累积,位置估计精度可满足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60.
分时段实时观测脉冲星的单探测器导航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传统的X射线脉冲星导航系统需要同时观测3~4颗脉冲星,有效载荷的质量和功耗极大。针对航天器环地飞行中受地球遮挡、探测器可探测范围等因素影响,导致脉冲星并非所有时刻均可见的现象,提出了单探测器分时段实时观测脉冲星的导航方法。根据航天器的实际飞行情况,系统分析探测器在不同探测范围下对脉冲星实时的可见性状况,从每时段的可见星中选取单星进行导航。仿真表明,该方法可大大提高单探测器的导航性能,导航位置误差达到337m,同时有效地减小了导航系统的重量,为X射线脉冲星导航的工程实现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