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2篇
  免费   39篇
  国内免费   11篇
航空   143篇
航天技术   63篇
综合类   21篇
航天   9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美国的一个由16家公司组成的集团正在研究激光加工的尖端技术,这将对航空航天工业产生深远的影响。这个集团正在研制的新型二极管阵列泵激的Nd:YAG固态激光器有两种;平均功率为2.5kW的高峰值功率激光器和6kW的长脉冲激光器。这些激光器能提高激光工的速度和精度。  相似文献   
112.
这里介绍一种砷化钾金属半导体场效应管(GaAs MESFET)振荡器简易的准线性设计方法。将产生功率Pgen表示为FET栅、漏射频电压的函数,在本征场效应晶体管端的电压幅值受到限制的条件下,Pgen有可能达到最大值。由此,得出了用反馈电路元件实现GaAs MESFET振荡器的方法,并用准线性方法设计,采用微波集成电路技术来制作X波段GaAs MESFET振荡器。  相似文献   
113.
在超声速自由旋涡气动窗口应用中,高能激光束实际上是透过超声速自由旋涡射流的剪切层输出的,激光束会受到剪切层的退化畸变。为了减少这种畸变,优化超声速剪切层光学性能,提出了超声速自由旋涡射流的压力匹配和折射率匹配剪切层的设计方法。提出了两种类型的折射率匹配剪切层的设计方法,讨论了其设计过程。这两种剪切层分别为按照某种比例混合的He/Ar混合气体作为自由旋涡射流的工作气体时的折射率匹配剪切层,以及选用加热到某个温度的干燥空气作为自由旋涡射流工作气体时的折射率匹配剪切层。  相似文献   
114.
美国军方研究人员正在探索控制来自光发射器平面阵列的激光束的方法,以使其象相控阵雷达系统那样,不需要转动平台就能控制雷达波束。该可控激光技术的潜在应用包括激光武器、激光瞄准与探测、激光通信和激光干扰。负责该项目的是赖特-帕特森空军基地的美国空军研究实验室的和美国国防预研计划局(DARPA)  相似文献   
115.
116.
本文介绍了美苏反卫星武器的发展计划,并评述了反卫星技术取得的新进展。  相似文献   
117.
《中国航天》2006,(8):43-43
由波音牵头的工业团队和美国导弹防御局最近成功地从载机内进行了代用激光器照射试验,向“机载激光器”(ABL)能力验证迈出了一大步。试验中,装在由波音747-400F改装的载机内的代用激光器被用来反复照射一台靶场模拟装置。试验证实,由光学组件、方向控制与可变形镜面和探测器构成的、  相似文献   
118.
超声速自由旋涡气动窗口的气动光学特性计算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讨论了超声速自由旋涡气动窗口的气动结构,对设计的超声速自由旋涡气动窗口射流流场及超声速自由旋涡气动窗口的光学性能进行了分析研究。研究了自由涡射流对透射激光产生的气动透镜效应,给出了计算结果。  相似文献   
119.
负责机载激光器项目的官员期望以2005年之初,首架机载激光器飞机能完成定形、试验并准备进行实射飞毛腿导弹的拦截试验。如果试验取得成功.它将在一定范围内具备保护海外美军或盟军防御战区弹道导弹的能力。随着建造越来越多的机载激光器.该能力将获得提高.未来10年中,计划部署一支由7架飞机组成的机队。  相似文献   
120.
研究了用于听力诊断设备综合计量校准的实验箱温控系统设计方法。首先对半导体制冷的物理特性和制冷工况进行了分析;进而提出了一种温控系统的设计方案,对温控系统的热负荷进行分析与计算,并给出一种基于半导体制冷器的制冷系统的设计方法;然后对使用的散热器和系统热负荷进行了校核;最后设计了一种基于固态调压模块的热电模块可调直流驱动电路。系统体积小,制冷效率高,既能制冷又能制热,制冷制热能力强,无电磁辐射和音频振动等干扰,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