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06篇
  免费   219篇
  国内免费   107篇
航空   934篇
航天技术   138篇
综合类   183篇
航天   277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34篇
  2022年   45篇
  2021年   43篇
  2020年   33篇
  2019年   50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37篇
  2015年   37篇
  2014年   42篇
  2013年   56篇
  2012年   111篇
  2011年   77篇
  2010年   51篇
  2009年   63篇
  2008年   77篇
  2007年   64篇
  2006年   70篇
  2005年   58篇
  2004年   47篇
  2003年   64篇
  2002年   38篇
  2001年   39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32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36篇
  1995年   29篇
  1994年   26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25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20篇
  1988年   18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工程胶粘剂固化过程中的热焓变化与反应转换率成正比,由此可根据化学反应动力学理论实验确定反应动力学参数,获得反应转换率和时间温度的关系式。胶粘剂的固化反应不仅与时间和温度有关,还受温度变化条件的控制。恒温固化的速度通常大于等速升温固化的速度。  相似文献   
992.
华永源 《推进技术》1990,11(3):77-77
法国欧洲动力装备公司(SEP)为美国延长射程拦截技术(Erint-1)导弹提供了固体火箭发动机关键性部件.这种导弹是一种灵敏的单级高超音速末段寻的导弹,是为战场导弹防御而研制的.发动机外壳和尾喷管由SEP负责设计.发动机外壳采用石墨/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尾喷管用碳/碳材料制成.发动机和尾喷管的总长约为1.8m,固体火箭发动机位于Erint-1导弹的中央,排气直接通过尾喷管排出.  相似文献   
993.
994.
995.
针对圆柱体大角度落水过程多相流动问题,采用VOF多相流模型和重叠网格技术分析了低弗劳德数条件下圆柱体落水过程空泡演化、水动力特性以及尺度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直径的圆柱体落水空泡均发生拉断闭合,且空泡闭合时间随弗劳德数增加而线性增大。除落水抨击和空泡闭合阶段外,升力系数在空泡闭合前的平均增长率比空泡闭合后快。阻力系数从落水撞击至空泡闭合阶段变化一致,但是在空泡闭合后出现分化现象。  相似文献   
996.
采用计算流体力学方法开展了超燃冲压发动机流场二维及三维数值仿真,获得了发动机流场结构及流动细节.探讨了二维简化计算的适用性及不足.通过对发动机各部件受力的分析,得到了发动机初步性能,并就支板及凹腔的减阻设计提供了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997.
对基于近似模型的卫星结构动力学多目标优化进行了研究。给出了响应面模型、Kriging模型和径向基函数(RBF)模型三种近似模型的原理。基于某卫星结构有限元模型建立了优化的三种近似模型,给出了优化流程。分析结果表明:RBF模型的精度最高,该模型结合遗传算法的优化方法不仅显著降低了计算时间成本,而且有良好的精度。  相似文献   
998.
高硅氧/酚醛复合材料烧蚀环境下的吸热机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分析高硅氧/酚醛复合材料烧蚀过程中的吸热机制,结合表面烧蚀理论和边界层空气动力学关系,应用质量引射影响系数的半经验公式,建立了烧蚀环境下吸热机理的理论预报方法,并利用氧乙炔焰动态烧蚀实验对该理论预报方法进行了验证。根据烧蚀过程达到稳态时烧蚀材料表面的能量守恒原理,推导了各吸热机理与总吸热量的比重关系,在给定的烧蚀环境工况下,预报了各吸热机理占总吸热量的比重。结果表明,熔融高硅氧纤维的蒸发吸热对总吸热量的贡献最大,所占比重为44.9%,是主要的吸热机制;材料的热容吸热和烧蚀材料向外界环境的热辐射占总吸热量的比重分别为22.3%和20.1%;树脂热解吸热所占比重很小,仅为1.0%,但热解气体引射进入边界层产生热阻塞效应占总吸热量的比重较大,为11.7%。  相似文献   
999.
RBCC发动机超燃/火箭模式流场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汤祥  何国强  秦飞 《推进技术》2013,34(12):1643-1649
针对进排气系统与燃烧室匹配工作的中心支板式火箭基组合动力循环(RBCC)发动机,通过数值模拟研究了RBCC发动机在低动压、高速高空域飞行条件下以超燃/火箭模式工作时的燃烧流场特征,并分析了支板火箭喷管出口流量的变化对燃烧流场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超燃/火箭模式下,支板火箭工作能促进燃料与空气的掺混燃烧,实现发动机稳定工作,同时可提升发动机的推力性能;随着支板火箭流量的增加,发动机产生的总推力逐渐增大,总推力与火箭流量大小近似成正比;随着火箭流量的增加,燃烧室中的流动状态向以超声速流动占主导地位发展,进气道的抗反压能力得到提升。   相似文献   
1000.
TBCC用轴对称进气道流量控制技术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亚岗  袁化成  郭荣伟 《推进技术》2013,34(12):1606-1615
为了满足组合动力进气道在宽马赫数范围内良好工作,开展了组合动力轴对称进气道设计,提出了多种轴对称进气道变几何方案以实现进气道/发动机流量匹配。理论分析及数值模拟研究了各变几何机制的可行性,对比分析各方案优劣。结果表明:外压段溢流、内压段溢流及扩压段溢流均能实现进气道/发动机流量匹配;外压段溢流变几何机制较复杂,其中改变唇罩角度和移动部分中心锥时进气道总压恢复系数较高,且移动部分中心锥时进气道压差阻力较小;内压段溢流各方案变几何机制相对简单,但溢流区域较大,斜激波易导致中心锥表面流动分离。其中采用外罩设置放气孔的形式时,进气道总压恢复系数较高,压差阻力较小;扩压段溢流方案实现简单,溢流区域小,进气道性能较好。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