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3篇
  免费   50篇
  国内免费   33篇
航空   222篇
航天技术   22篇
综合类   60篇
航天   1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41.
荧光微丝在低速风洞试验中应用的关键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荧光微丝法是将含有荧光物质的直径极小的丝线粘贴布置于模型表面,在紫外线照射下呈现出明显的荧光效果,以此来显示模型表面流场的试验方法,能减小丝线对流场的干扰进而更加真实地反映流场特征。基于在西北工业大学NF-3低速风洞中进行的某大型民机增升装置风洞试验,完成了低速风洞中使用荧光微丝法进行表面流动显示的关键技术研究,包括荧光微丝的制成及粘贴方式、光源的选择及拍摄技术等。模型机翼上表面丝线在不同迎角下的流谱清晰直观、区别明显、易于判读,可较为精细地反映流经翼面的气流状态和范围,并可清晰反映表面流谱随模型姿态角的连续变化情况。同一工况下与荧光油流流谱相一致,说明可较准确地显示流场。与测力试验结果的对比可以看出,荧光微丝流谱结果与测力结果相对应,可以更好地用于流场分析。  相似文献   
242.
声学风洞流场低湍流度及频谱测量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热线风速仪对5.5m×4m 低湍流航空声学风洞闭口试验段低湍流度流场进行测量,根据对干扰信号的分析,提出了高通惯性衰减滤波方法,并与一般数据处理方法进行了比较,给出了流场测量方案、方法和结果。采用功率谱方法和斯特罗哈数方法分析脉动速度信号中的干扰噪声,发现40Hz~10kHz 频谱范围内同时存在电磁干扰噪声和支架干扰噪声。比较分析了0.5Hz~5kHz 带通滤波方法、电磁噪声解耦方法和0.5Hz 高通惯性衰减滤波方法对干扰信号的滤除效果,采用0.5Hz 高通惯性衰减滤波方法获得了流场低湍流度数据,流场速度30~100m/s 的湍流度平均值小于0.05%。实验结果表明,高通惯性衰减滤波方法可以有效控制干扰信号对测量结果的影响程度,为低湍流度流场信号处理提供了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243.
协同射流技术作为一种新型主动流动控制技术,是突破旋翼翼型高增升减阻设计的最有潜力的发展方向之一。以 OA312 旋翼翼型作为基准翼型,研制微型涵道风扇组为驱动的旋翼翼型 CFJ 风洞测力模型,开展基于前缘高负压零质量内循环协同射流原理的旋翼翼型高增升减阻低速风洞试验,研究吹气口大小、吸气口大小和上翼面下沉量等基础参数对增升减阻的影响规律,探讨 CFJ 旋翼翼型关键参数最佳取值。结果表明:与OA312 基准翼型相比,小攻角状态时,CFJ 旋翼翼型可显著降低阻力系数,甚至出现“负阻力”现象,实现了零升俯仰力矩基本不变;大攻角状态时,CFJ 旋翼翼型可显著提升最大升力系数和失速迎角,其中,最大升力系数可提升约 67.5%,失速迎角推迟了近 14.8°。  相似文献   
244.
金属飞机的机体或机翼受到撞击后,在其表面可以清楚地看到有凹痕。而复合材料受撞击后内部可能已经出现了严重破坏,如破裂、分层等,却无法用肉眼看见,被称为看不见的冲击损伤(BVID)。鉴于复合材料的低速冲击损伤的难于检测性,飞机设计者在预防飞机损伤时留有很大余量,这使得复合材料减  相似文献   
245.
一种腹下S弯进气道低速大攻角下气动特性实验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对一种腹下S弯进气道进行了实验研究,得到了低速大攻角下的气动特性,结果表明:随出口马赫数的增加,腹下S弯进气道出口截面的总压恢复系数不断下降,稳态周向畸变指数、紊流度和综合畸变指数均上升;出口马赫数为0.45时,进气道出口总压信号的功率谱在220Hz处存在峰值,内通道发生了局部流动分离;与地面抽吸状态相比,该进气道在低速大攻角状态下具有较高的总压恢复系数,虽综合畸变指数也偏大,但能够满足发动机正常工作的要求.   相似文献   
246.
低速排气非对称二元喷管红外辐射特性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研究非对称二元喷管(Unsymmetrical two-dimensional nozzle, UTDN)的红外辐射特性,首先以宽高比为8的常规二元喷管(AR8)为基础,设计加工了UTDN,然后在涡扇发动机热喷流实验台上测量了UTDN轴线上的温度分布以及在后半球典型探测面内0,10,30,60和90°方向上的红外光谱辐射强度,积分得到辐射强度的空间分布,并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与AR8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 UTDN的掺混能力与AR8相当;在10和30°方向上,UTDN在侧后方测量面内的红外辐射最强;而在60和90°方向上,则是后上方测量面内的红外辐射最强;UTDN通过延长面的遮挡作用,在二元喷管的基础上进一步降低了下方测量面内的红外辐射,最大处降幅达到83.8%.  相似文献   
247.
发展了基于拟压缩方法的求解叶轮机械低马赫数流场的方法,研制了时间推进方法对叶轮机械全流速范围流场的求解计算程序,且对拟压缩因子的取值进行了讨论.通过对离心压缩机叶片扩压器的数值计算表明,发展的基于拟压缩方法能够快速正确的预测叶轮机械内的低速流场;引入拟压缩方法是对时间推进方法的一个很好补充,使时间推进方法的应用范围得到了拓展.   相似文献   
248.
利用周向涡量对压气机进行气动数值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人工神经网络结合遗传算法,利用周向涡量,对一单级低速压气机转子空间弯掠积叠曲线进行了气动数值优化.优化目标为小流量工况下绝热效率最大.结果表明,优化后转子出口的周向涡量分布改善,压气机级在小流量区域的效率得到很大提高,稳定工作裕度得以拓宽.该方法不仅在数学和物理上使得优化进程高效的收敛于最优解,而且能给后续的压气机级提供一个组织有序的流场.   相似文献   
249.
8m×6m风洞特大迎角试验设备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8m×6m风洞特大迎角试验设备是该风洞最新配套的多用途支撑系统,其主要用途包括3个方面:(1)支撑战斗机模型完成特大迎角状态测力、测压试验任务,迎角连续变化范围0°~120°,侧滑角变化范围达±300;(2)支撑大尺度模型(最大翼展达6m)完成常规测力、测压、地效试验任务,此时迎角连续变化范围-10°~30°,在特定条件下,迎角可扩展到70°以上;(3)支撑特殊模型进行特种试验,包括细长体模型、车辆模型、螺旋桨模型、动力模拟试验模型等。该设备主要特点有:模型支撑方式多样,可满足常规和大量特种模型支撑和姿态变化需要;系统刚性强,模型支撑牢固,变形小;机构运行灵活,模型姿态变化定位精确。  相似文献   
250.
等离子体激励低速分离流动控制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风洞流动显示实验,研究了等离子体激励低速条件下对平板表面分离剪切层的控制特性.结果表明等离子体激励在失速迎角附近可以有效抑制平板上的流动分离,实现流动的完全再附.在大迎角下可以显著减小平板完全分离后分离区的宽度.对比五种不同电极的实验,发现对于给定的输入电压及频率,负极宽度越宽,电极内侧正向间距越宽,其流动控制效果越好.最后通过改变发烟钢丝的位置和来流状况,证明了等离子体对周围流场的吸附和加速作用,对等离子体激励控制流动分离的机理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