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9篇
  免费   368篇
  国内免费   118篇
航空   1016篇
航天技术   28篇
综合类   107篇
航天   94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51篇
  2019年   51篇
  2018年   51篇
  2017年   51篇
  2016年   40篇
  2015年   48篇
  2014年   66篇
  2013年   66篇
  2012年   60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52篇
  2009年   59篇
  2008年   64篇
  2007年   45篇
  2006年   41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25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22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7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为了预测航空发动机高空模拟自由射流试验中飞机进气道-发动机组合体前方的亚声速流场特性,优化试验舱的气动设计,采用 CFD 方法在亚声速自由射流和真实大气飞行条件下对某战斗机进气道的外流场进行数值模拟。分析了进气道对前方气流压缩作用与飞行马赫数关系,对比和分析了分别在自由射流与真实大气中进气道前和进气道入口处的马赫数分布,确定了3种马赫数下进气道在自由射流中的最佳安装位置。比较发现,亚声速自由射流对真实高空大气飞行进行模拟,可以得到马赫数相似的流场。  相似文献   
82.
采用在进气道出口连续抽气的方法,在地面静止状态(俯仰角α=0°,偏航角β=0°)下试验研究全尺寸埋入式进气道的气动特性。首先介绍了试验方法,给出了出口总压分布图谱,然后对进气道流量和畸变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试验设计合理,准确校准了进气道出口流量;地面静止状态下进气道性能良好,总压恢复系数随流量的增大而减小,周向畸变指数、紊流度和综合畸变指数则随出口马赫数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83.
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进气畸变测量耙风洞校准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国产大型客机C919配装的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飞行试验为应用背景,研制了基于动态、稳态压力和总温参数集成测试的大尺寸进气道畸变测量耙。为评估和验证其角度、速度测量特性及参数测量精确度,进行了全尺寸量级的进气道测量耙风洞校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马赫数0.2~0.6、攻角和侧滑角-20°~20°范围内,耙体压力测量相对误差小于0.5%,满足对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进口流场品质和流量的测试技术需求。  相似文献   
84.
85.
采用计算流体力学方法对用于激光辐照热效应实验研究的高亚声速流场模拟装置的近壁流场进行了数值计算,分别针对靶材固壁为平面和弧面的情况比较了实验区无侧板和有侧板时的流场品质,结果表明侧板与靶材固壁构成的半开放槽道能够形成更大范围的均匀流实验区。根据数值计算优化的实验区结构参数研制了流场模拟装置,流场校测结果与数值计算符合良好,流场品质能够满足激光辐照热效应实验研究的要求。  相似文献   
86.
为了提高定几何超 声速混压式轴对称进气道的性能,应用在进气道不同位置开槽的方法 ,研究了在各级锥体上、锥体的折角处开槽时锥体上的附面层变化;研究了多工况下开槽对进气道的总压恢复系数、流量系数、冲压比和起动性能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开槽将改变超声速进气道头锥上的波系分布,使槽后附面层厚度增加。折角处开槽槽后附面层厚度比原型进气道增加16.7%,锥体上开槽比原型进气道增加33.3%。开槽使高马赫数下的总压恢复系数有所增加,其增加量随来流马赫数的变化而变化。在马赫数为4.0的设计状态下,折角处开槽可使进气道的总压恢复系数提高1.8%,锥体上开槽可以提高4.3%。之外,锥体折角处开槽对流量系数影响不大,还可以改善进气道的起动性能,降低起动马赫数。  相似文献   
87.
《航空科学技术》2005,(5):F0002-F0002,F0003
~~东西方高速流场会议~~  相似文献   
88.
于在洋 《飞机设计》1994,(3):31-37,60
为保证飞机在发射导弹时进气道、发动机稳定工作,首先需要在数字机上进行仿真研究。为此,本文建立了进气道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在发射导弹时,发动机防喘系统工作,执行脉冲切油,使进气道控制系统在大扰动条件下工作,因此该数学模型是非线性的。  相似文献   
89.
某型号导弹进气道弹射分离口盖的制造难点是唇口硅橡胶成型、壳体成型和装配协调。通过优化唇口橡胶产品设计结构 ,采用 GX2 - 5 0硅橡胶胶料并优选硫化工艺参数 ,使成型件合格率达到 10 0 %。设计玻璃钢壳体成型模时考虑零件成型和脱模方便 ,并根据型面要求和分型面选择的特点合理设置了加工基准 ,以便于数控加工成型。通过设计专用夹具 ,采用工艺补偿方法 ,使口盖最终装配精度达到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90.
由于试验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动态测量技术的创新,现在才使我们有可能到喘振这块既熟悉又陌生的领地去探密。本文从能量守恒、流量连续和激波前后能量损失等不同角度对喘振的物理现象和喘振机理进行了综合分析。对喘振过程中的能量变化、流量振荡和喘振频率等重要参数进行了逐一讨论。喘振特性是集中体现在喘振时的σ-φ曲线上,它呈“8”或“0”字形,这是国内外从未见过的曲线,本文对“8”和“0”字各段对应的能量变化、流量变化和激波位置等情况作了详尽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