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5篇
  免费   175篇
  国内免费   46篇
航空   441篇
航天技术   111篇
综合类   64篇
航天   170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41篇
  2021年   42篇
  2020年   46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38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 毫秒
781.
本文基于系统分析影响研究生课堂教学质量各种因素,提出了研究生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根据博弈纳什均衡理论确定评价指标的组合权重,引入云物元模型构建研究生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云物元模型。通过计算评价指标与教学质量基准云之间物元关联度,得到研究生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结果。实例分析表明云物元理论适用于研究生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为研究生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782.
为解决卫星失锁条件下车辆的高精度、高可靠性定位问题,结合惯性导航、运动约束、地磁 匹配、激光点云匹配方法的优势,提出了一种基于图优化的惯性/地磁/激光雷达复合定位方案。 首先,采用因子图优化算法,实现惯导预积分信息、运动约束信息、地磁匹配信息、激光雷达点云匹 配信息的异步多源信息融合。然后,在点云匹配失效时,惯性/运动约束/地磁可以实现精度保持, 为点云匹配提供持续可用的先验信息,以避免点云匹配一旦失效后由于先验位姿发散再难匹配的 问题。最后,搭建试验平台完成跑车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案可以实现车辆的高精度、高可靠 性定位,点云匹配有效定位精度为1.24m(max),均方根为0.48m,在因点云地图缺失而造成匹配 失效时,惯性/运动约束/地磁可实现定位精度保持在10.29m(max)。  相似文献   
783.
激光SLAM 通常通过多帧点云配准,完成位姿变换矩阵的估计,而点云中的动态点会降低 激光里程计的定位精度。为了减少动态点引入的误差,提出了一种动态点云识别算法,并结合该 算法改进了传统特征匹配策略,组成了动态环境下融合激光雷达和IMU 的激光里程计。通过约 束范围角与动态中心点,将点云快速分割成多个簇类,再借助IMU 信息,快速建立点云簇类配准 关系,从而去除动态点,最后根据簇类的对应关系进行约束,以提高匹配的精度与速度。使用 KITTI数据集和UGV 在多个情形下进行了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可以成功识别点云中的 多个动态对象,并通过去除动态点,有效地减少了位姿估计的累积误差。  相似文献   
784.
基于贝叶斯网络的某型导弹状态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传统"是非制"状态评判方法过于粗略的问题,将某型导弹状态重新细划为"优"、"良"、"中"、"差"和"故障"5个等级。在充分考虑导弹定量信息和定性信息的基础上,结合云模型建立了多状态信息融合的贝叶斯网络模型,提出了基于贝叶斯网络的状态评估方法,以期为装备质量的科学有效管理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785.
针对大型薄壁结构铆接点位自动化检测问题,提出了基于条纹投射三维测量的铆钉检测技术,实现了铆钉镦头尺寸特征高精度测量以及裂纹缺陷自动化识别。在传统条纹投射三维测量的基础上,引入高动态范围(HDR)纹理合成,提出二、三维结合的点云分割策略,实现铆钉尺寸特征高效提取。搭建深度学习神经网络,实现镦头表面缺陷识别。本文搭建了系统原理样机,以铆接桁条样品和标准器作为样件进行系统实验验证。结果表明:实验室条件下,该方法直径测量精度为0.040 mm,高度测量精度为0.013 mm,缺陷识别准确率可达99.30%。与传统方法相比,本文提出的方法更加易于集成,效率高,具有广泛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86.
为研究发动机进气道风扇噪声特性及声衬降噪效果,使用模态发生器提供声源,采用固定麦克风阵列和旋转扫描耙装置测量进气道内噪声信号,进而利用周向和径向模态分解方法得到声模态幅值,对影响模态分解结果的关键因素进行了研究.对周向模态在时域内进行分解,得到幅值和相位的时变特性.最后完成了2套声衬实验件降噪效果测试.结果表明:模态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