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2篇
  免费   138篇
  国内免费   167篇
航空   577篇
航天技术   98篇
综合类   114篇
航天   168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41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39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50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42篇
  2016年   44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62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50篇
  2011年   48篇
  2010年   46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43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41.
国外载人航天器热控技术发展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对国外载人航天器热控技术的发展进行了调研,介绍了国外典型载人航天器的主动热控系统组成,特别是国际空间站美国实验舱的主动热控系统,并对热控技术的发展进行了评述,旨在为我国空间站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2.
航天器表面充电仿真计算和电位主动控制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运用等效电路理论推导出随时间变化充电问题的微分方程组,用FORTRAN语言开发了相应的计算机模拟程序,针对强地磁亚暴空间环境分析了地球同步轨道航天器在阴影区和光照区的充电水平。最后计算讨论了采用空心阴极等离子体接触器向航天器外发射电子束作为控制航天器充电水平手段的作用效果。  相似文献   
143.
在前期翼梢小翼外形参数优化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和探讨了多级响应面法在机翼和翼梢小翼一体化设计中的应用。采用多级响应面法,数值模拟求解k-湍流模型的N-S方程,同时结合统计学分析方法,提高了计算效率和准确性。以最大升阻比为目标函数,约束升力系数和翼根弯矩系数。共选取了14个外形参数,进行了126次数值模拟试验。优化得到的最大升阻比为21.619。在优化得到的外形参数条件下,直接进行数值模拟试验得到的最大升阻比为21.640,两者相对误差为0.093%。与仅优化翼梢小翼的结果相比,机翼和翼梢小翼一体化设计得到的最大升阻比提高了4.64%,总阻力减少了6.25%,整机的气动性能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同时,翼根弯矩系数减少了4.55%,改善了对结构强度的设计限制。  相似文献   
144.
刊刊互动     
《航空世界》本期内容制作两大专题,分别是"在模型的世界里飞行";"谈美军‘空海一体战’"。"小模型大运动"、"模友的天堂"等文章将带你走进航空模型的世界。如今,美军的核心战力日益受到其他国家军力增长和战略调整的  相似文献   
145.
未来航空发动机控制技术的发展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发动机控制系统在航空发动机系统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其性能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发动机及飞机的性能。本文针对未来航空发动机发展对控制系统的要求,分析了航空发动机控制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46.
头盔伺服系统的主动柔顺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鹏  顾宏斌  吴东苏  刘晖 《航空学报》2012,33(5):928-939
 对头盔伺服系统(HMDPM)主动柔顺控制策略的主要内容——轨迹规划和控制方法进行了研究。首先,采用基于力反馈和滑动杆动力学模型的头部运动预测法进行轨迹规划,该方法利用并联机构(PM)分支杆长与运动平台位姿间的映射关系,通过力反馈信息和6-3UPS并联机构滑动杆动力学模型对头部运动进行预测,为头盔伺服系统的位置控制提供期望轨迹;然后,基于头盔伺服系统的动力学模型对系统的惯性项和非线性项进行了计算,设计了惯性项和非线性项补偿控制器,在进行头部运动跟踪的同时,实现了头盔显示器与头部间接触力的控制;最后,采用SimMechanics模块建立了HMDPM—人交互模型,并进行了相关验证实验。仿真结果表明,基于力反馈和滑动副滑动杆动力学模型的头部运动预测法能实时地、较为准确地预测出头部运动位置;基于动力学模型的惯性和非线性项补偿控制器不仅可以较为准确地跟踪头部运动,而且还能有效地减小头盔显示器与头部间的接触力,降低执行机构的刚度、减少系统摩擦力等非线性因素对使用者的干扰。  相似文献   
147.
大功率狭缝式活塞激励器流场测量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制了一种大功率活塞射流激励器,出口瞬时速度峰值可达0.3Hz,通过对活塞激励器射流流场测量,得到激励器出口流场速度、涡量分布,分析得到激励器合成射流流动结构与特征,通过采用活塞激励器控制同轴射流掺混,实验结果证明此种活塞激励器可以用于相对较高的速度流场的主动流动控制.利用提出的设计方法设计合成射流激励器可以在激励器出口形成稳定的对涡结构,采用一定的激励频率即可对喷管气流掺混进行有效控制.研究表明,合成射流激励器作为主动流动的执行机构,在航空动力排气系统具有潜在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48.
激光冲击强化提高主动连杆振动疲劳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某型发动机放气活门主动连杆转接R处的疲劳断裂问题,进行了主动连杆激光冲击强化工艺研究;完成了原型件和激光冲击强化、喷丸及加大R3种处理工艺后主动连杆振动疲劳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在317MPa的应力水平下,激光冲击强化、喷丸和加大R后主动连杆疲劳寿命分别为原型件的5.24倍、3.89倍及1.36倍;与其它2种工艺相比,激光冲击强化具有强化效果好、工艺稳定性高、易于实现等优点,是截至目前减少主动连杆疲劳断裂故障的最佳处理工艺.主动连杆激光冲击强化后表面粗糙度较小,产生深度约1.4mm的高数值残余压应力层,表层晶粒细化至纳米晶并伴随高密度位错.三者共同作用可以有效缓解转接R处的应力集中,抑制疲劳裂纹在转接R处的萌生和扩展,是主动连杆振动疲劳寿命提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9.
满足多约束的主动段能量管理制导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超音速飞行器运载任务需要满足多项约束条件,针对耗尽关机型固体运载火箭需要在主动段进行能量管理.基于控制推力和速度之间夹角来实现主动段能量管理的思路,综合交变姿态控制能量管理(AEM,Alternate Attitude Control Energy Management)和一般能量管理(GEM,General Energy Management),提出了样条能量管理(SEM,Spline Energy Management)制导方法,并针对分离前定轴飞行约束条件进行了修正.以三级运载火箭为例,通过AEM,GEM和SEM对比,验证了样条能量管理制导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0.
掠海飞行器主动触水撞水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掠海飞行器飞行高度的不断降低,海浪和海况条件已成为制约其飞行高度的重要因素,严重时可引起飞行器姿态的倾覆。基于小升角楔形体入水模型和解析法,研究了掠海飞行器主动击水时所产生的撞水力变化特点,得到了击水滑板的外形参数和入水姿态角的选取准则,即入水弹道倾角-2°~0°,滑板等效斜升角β1≥10°,俯仰角变化范围0°~5°、滚动角变化范围-30°~30°,保证掠海飞行器在主动击水条件下产生的撞水力小于最大限定值20 gn的要求,实现了飞行器在恶劣海况下的掠海飞行。采用有限元法进行的三维仿真结果表明,此解析法所计算结果具有较高的可信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