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17篇
  免费   1280篇
  国内免费   304篇
航空   3676篇
航天技术   406篇
综合类   403篇
航天   716篇
  2024年   37篇
  2023年   154篇
  2022年   149篇
  2021年   198篇
  2020年   162篇
  2019年   204篇
  2018年   163篇
  2017年   179篇
  2016年   206篇
  2015年   183篇
  2014年   242篇
  2013年   204篇
  2012年   274篇
  2011年   282篇
  2010年   234篇
  2009年   245篇
  2008年   211篇
  2007年   191篇
  2006年   159篇
  2005年   150篇
  2004年   123篇
  2003年   112篇
  2002年   93篇
  2001年   118篇
  2000年   95篇
  1999年   108篇
  1998年   68篇
  1997年   85篇
  1996年   79篇
  1995年   61篇
  1994年   69篇
  1993年   55篇
  1992年   70篇
  1991年   50篇
  1990年   40篇
  1989年   56篇
  1988年   18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16篇
  1985年   15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行进间对准可有效提高捷联惯导武器系统平台的快速反应能力和机动性能,但其对准精度受限于等效东向陀螺的零偏。鉴于惯性仪表整周旋转的积分平均作用能对消常值零偏,将旋转调制原理引入里程仪辅助捷联惯导的行进间对准以提升其精度,提出了“正反旋转+惯性系粗对准+回溯Kalman滤波精对准”的对准方案。相比于常规双重积分惯性系算法,该对准方案仅采用一次积分算法,其速度矢量信息采用滑动平均处理,较大程度地抑制了由里程增量微分导致的噪声误差,并实现了从非零速开始的行进间对准。对机抖激光陀螺固定数字滤波延时进行补偿后输出,以确保惯性仪表、转位测角和里程仪三者的同步。仿真结果表明,旋转式行进间对准能够将航向对准精度从1.1′(RMS)提高到0.54′(RMS)。同时,车载试验表明,旋转式行进间对准能够达到15min时间内1′(RMS)的航向对准性能。  相似文献   
992.
反旋进气混合式减涡结构流动特性数值计算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提出了一种将反旋进气孔与减涡管相结合的混合式减涡器,数值研究了其减阻引气效果,分析了旋转雷诺数、无量纲入口质量流量对内部流场结构和压力损失的影响。研究发现:在混合式减涡器引气结构中,静压沿径向平缓降低,在周向分布均匀;随着无量纲入口质量流量或旋转雷诺数的增加,引气结构总压降呈现单调上升的趋势,其中在高旋转雷诺数、低无量纲质量流量工况下具有突出的减阻性能,其对应的湍流参数为0.106 4~0.324 5。相比于简单盘腔,反旋进气孔式及管式减涡器的压力损失分别降低62.5%、60.5%,混合式减涡器可降低80.4%,体现出良好的减阻引气效果。   相似文献   
993.
对车载中频高速同步发电机设计思路和设计特点进行阐述。根据设计思路和设计特点制造了试验样机,在制造过程中着重对磁极线圈的绑扎与固定、三相旋转整流器的内部结构做了改进。进行了电机性能的试验分析,对采取的技术措施进行验证,验证了设计方法的有效性。这为同类电机设计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994.
为了实现嫦娥四号着陆器在月球表面长期生存并完成月夜阶段温度采集任务,研制了一套高效的月夜热电联供系统。该系统主要由同位素温差电池(RTG)和两相流体回路组成。RTG发电废热在其端面集中排散,两相流体回路通过平板式蒸发器与RTG安装连接,收集热量传输到舱内。通过地面试验对系统功能进行了初步验证,试验中两相流体回路启动、断开正常,运行稳定。在轨飞行结果表明,该系统工作正常,实现了93%以上同位素核热源的热量用于温差发电器产生电能,并且收集了67%的发电废热用于舱内平台设备控温。  相似文献   
995.
中空长航时无人机存在高效巡航、短距起降以及抗变形等多性能要求,本文在原始飞机单段翼型的基础上,开展多约束条件下两段翼型设计方法研究和翼型设计。采用控制点加分段可控二次曲线方法构建两段翼型外形,并对生成外形的控制参数、缝道参数和转轴位置进行优化设计。分析结果表明:相比于常规直接切割法,本文采用的方法控制点和控制参数更多,对原始翼型适应性更好,生成的翼型压力分布更加合理;与原始翼型相比,新设计的两段翼型在续航因子、起飞升力和起飞升阻比方面得到大幅提升;同时襟翼大角度偏转还能起到阻力板作用,达到对巡航和起降多设计点综合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996.
丁水汀  邓长春  邱天 《航空学报》2019,40(12):123017-123017
针对早期旋转盘腔换热特性研究中常忽略压缩性和耗散效应影响的研究方法,在定几何、常物性、可压缩、有耗散假设下,对描述旋转盘腔系统的控制方程进行了无量纲分析,得到除无量纲空间位置外的7个无量纲准则数。利用数值模拟的方法探究了中心进气转静系盘腔换热特性对7个无量纲参数的敏感性。结果表明:在本文研究的某些工况内,反映进口耗散效应的埃克特准则与反映转盘热边界的基比切夫准则以及固体的无量纲导热系数对努塞尔数的影响程度与旋转雷诺准则同量级。根据本文分析结果,给出了早期旋转盘腔换热特性研究成果在先进航空发动机旋转盘腔设计工作中应用的注意事项和工程建议。  相似文献   
997.
基于笛卡尔网格和采用Euler方程基本流场解,通过Riemann不变量摄动,对旋转扰动引起的物面法向速度构建摄动关系,发展了一种超声速旋转导数快速计算方法。文中给出了具体的推导过程,可以看出由此得到的超声速旋转导数,仅与定常欧拉解基本流相关。因此,一旦CFD计算得到定常欧拉解,就可一次性地快速计算出感兴趣的超声速旋转导数。为了验证该计算方法,本文选用国际动导数标准模型Basic Finner算例进行了计算,计算结果与试验数据、文献数据具有很好的一致性,展示出本文方法计算耗时少、精度高、工程实用性强等优点,且该算法基于笛卡尔网格,特别适合复杂气动外形飞行器超声速旋转导数的快速计算。  相似文献   
998.
基于CFD三维数值模拟结果的化学反应器(CRN)网络模型方法具有快速预估燃烧室NOx排放的特点。研究通过CFD数值模拟手段获得了贫预混燃烧室流场、温度场等特征分布,基于燃料空气掺混特性、速度场、温度场、OH分布以及达姆科勒数,燃烧室被离散划分为预热区、火焰锋面区、火焰过渡区、后火焰区、中心回流区以及角回流区,建立了复杂的CRN模型表征燃烧室内部的流动特征和火焰结构。以贫预混燃烧器为对象,与实验结果进行了对比验证。通过敏感性和不确定性分析获得了反应区域停留时间和烟气回流比例等关键参数对NOx排放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CFD-CRN混合方法更适用于在高当量比条件下贫预混燃烧室NOx排放的快速有效预测。在相同扰动强度的条件下,反应预热区域和火焰锋面区域的停留时间扰动对CRN模型预测NOx的生成量和稳定性影响更显著。CFD-CRN混合方法应明确在较高的绝热火焰温度条件下烟气回流比的准确性计算及其对NOx生成的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999.
中心分级燃烧室变频变能点火性能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中心分级燃烧室常温常压下变频变能点火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点火能量为1~15J,点火频率为1~15Hz,燃烧室压降1.5%。结果表明:随着点火能量增大,贫油点火余气系数先迅速增大后缓慢增大,点火延迟时间先急剧缩短后缓慢缩短,随点火频率增大,贫油点火余气系数缓慢增大,点火延迟时间先迅速缩短后缓慢缩短,点火能量较低时该规律更为显著;当点火功率大于35W时提高点火功率对提高点火性能意义不大,点火能量对点火性能的影响较点火频率更为显著,相同功率下提高点火能量对点火更有利;基于Lefebvre、王延胜等人的点火模型,拟合了中心分级燃烧室关于燃烧室参考速度、索太尔平均直径、点火能量和点火频率的点火模型,模型预测误差在±10%以内。   相似文献   
1000.
为研究神经网络宽度对航空发动机燃烧室排放预测的影响,基于录取的全环燃烧室排放试验数据,构建了以燃烧室进口空气温度、进口空气压力、供油流量和油气比为输入,CO和NOx排放指数为输出的神经网络预测模型,确定了最优网络宽度。结果表明,存在一个最优的网络宽度值,使得神经网络预测模型的拟合优度和预测精度达到最佳,本文最优的网络宽度为24。通过拟合优度、误差分析和敏感性分析验证了构建的神经网络模型的准确性和泛化性。基于最优网络宽度的神经网络预测模型能够很好地挖掘输入参数与排放指数之间的映射关系,可作为给定工况参数下燃烧室排放预测工具。最后,基于敏感性分析,结合燃烧物理机理和试验现象对构建的神经网络可解释性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