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7篇
航空   113篇
航天技术   11篇
综合类   2篇
航天   12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42.
研究了电子束选区熔化增材制造Ti-48A1-2Cr-2Nb合金的显微组织与拉伸性能.A1含量的烧损导致显微组织呈现不均匀性,沉积态材料由较大的γ晶粒和被α2晶粒钉扎的链状细小γ晶粒组成.γ相占据89%的体积,但并未显示出明显织构;而α2相显示出14.1倍随机值的(0001)织构,其c轴与沉积方向平行.沉积态材料的室温抗拉强度达到503MPa,而塑性为0.热等静压与热处理后的材料强度稍有下降,但延伸率获得较大改善.直到800℃,双态组织TiAl-4822材料的抗拉强度仍在460MPa以上,而全片层组织材料则维持在400MPa以上.  相似文献   
43.
本文提出了一种分层递阶式足球机器人决策子系统的设计,并针对在视觉子系统不采集对方球员信息的情况下,给出了实力对比函数的概念和决策策略的动态选择算法。通过在MiroSoft系统中的实验证明了这是一种有效的策略选择算法。  相似文献   
44.
NiAl-30.9Cr-3Mo-0.1Dy合金的微观结构与高温氧化行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NiAl 30 9Cr 3Mo 0 1Dy合金的微观组织以及在 1300~1500K空气中的恒温氧化行为。实验结果表明,加入微量Dy使合金组织细化,表现为单位体积中共晶团数目增多,Cr(Mo)层片间距减小和Cr(Mo)层片细化。增韧相(Cr(Mo) )与基体相NiAl的互相析出,有利于层状的氧化膜形成,进而提高合金的抗高温氧化性能。合金在 1500K氧化动力学曲线基本上遵循抛物线关系;而氧化温度在 1350~1450K之间,氧化动力学曲线很好地符合立方抛物线关系;当温度为 1300K时,氧化动力学曲线则符合五次方关系。立方抛物线氧化速率常数低于未合金化NiAl的抛物线氧化速率常数,并随着温度降低和氧化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变小,合金的氧化表观激活能为 205kJ/mol。  相似文献   
45.
 研究了经热等静压处理后定向凝固 Ni Al/Cr(Mo,Hf)合金中的沉淀相和高温拉伸性能的变化。通过透射电镜和扫描电镜观察发现 :热等静压处理后,Ni Al和 Cr(Mo)相的形貌变化不大,聚集在 Ni Al/Cr(Mo)相界上的 Heusler减少并在 Ni Al,Cr(Mo)相中重新分布。从界面能的角度解释了 Heusler相主要沉淀在Ni Al/Cr(Mo)相界上的原因。热等静压处理后合金中不存在 G相。高温瞬时拉伸实验表明此合金具有优异的高温拉伸强度。  相似文献   
46.
在航空发动机研制中,正确地选择和使用涂层对保证和提高机件的可靠性、耐久性和寿命极为重要。简要介绍了某机涡轮叶冠工作面磨蚀故障,阐述了激光熔敷的机理、特点和围绕使用技术条件所做的熔敷工艺试验、结合力试验、耐磨性试验、氧化和腐蚀试验,硬度测定、金相分析以及熔敷涂层的试车考核及其效果。  相似文献   
47.
在原子氧(AO)侵蚀地面模拟试验设备中对聚酰亚胺(Kapton)和涂ZnO-有机硅防护层的样品进行原子氧剥蚀效应试验。用LAMBDA-9分光度计、光电子能谱(XPS)、红外光谱(FTIR)和扫描电镜(SEM)等对试验前后试样的表面形貌、质量及化学结构进行表征研究。AO对Kapton表现了较严重的侵蚀作用,其化学结构、元素百分含量和表面形貌都发生明显变化。而所施用的ZnO-有机硅涂层对AO辐照有较强的防护效果,并具有较好的空间稳定性。因腐蚀产物为SiO2,这对抑制AO的进一步侵蚀起到了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48.
采用正交实验方法研究了Co,W和Ti对镍基单晶高温合金铸态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Ti元素偏析于枝晶间并扩大了合金的凝固温度范围,从而显著影响铸态合金中的共晶数量,随着Ti含量的增加,合金中的共晶数量大幅度增加.Co使合金的初熔温度略有降低.在具有大量共晶的高W合金的铸态组织中出现了富W相.  相似文献   
49.
W含量对单晶镍基合金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两种成分单晶镍基合金进行蠕变曲线测定,长期时效处理及组织形貌观察,研究了元素W含量对单晶合金组织与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Ni-A1-Cr-Ta-Co-x%W-5.5%Mo系单晶合金中,4wt%W合金在982℃,200MPa条件下,具有较长的蠕变寿命,随W含量增加到6wt%,合金的蠕变寿命明显降低.高W合金在有/无应力时效期间,析出针状μ相,使合金基体出现难溶元素的贫化区,是导致合金蠕变寿命降低的主要原因.其中μ相在(001)晶面沿<110>方向呈相互平行、或垂直的针状形貌析出,沿{111}晶面呈片状方式生长,且与γ′相相邻.  相似文献   
50.
研究了一种含微量(0.015%)碳的镍基单晶高温合金在热处理和持久过程中的碳化物演化机制以及各种碳化物对合金持久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含有少量碳的合金在枝晶间区域形成少量的MC碳化物;部分MC碳化物在合金热处理和持久试验过程中发生了由MC向M6C的碳化物转变;在较高温度的持久实验过程中,有立方形的二次M6C碳化物析出,在较低温度下,有二次M23C6碳化物共格析出,两者都起到阻碍位错运动的作用.与基体合金相比,含微量碳的单晶高温合金的持久性能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