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96篇
  免费   355篇
  国内免费   228篇
航空   1177篇
航天技术   262篇
综合类   220篇
航天   42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66篇
  2021年   78篇
  2020年   75篇
  2019年   57篇
  2018年   67篇
  2017年   92篇
  2016年   64篇
  2015年   77篇
  2014年   87篇
  2013年   101篇
  2012年   139篇
  2011年   116篇
  2010年   119篇
  2009年   108篇
  2008年   92篇
  2007年   115篇
  2006年   90篇
  2005年   78篇
  2004年   63篇
  2003年   60篇
  2002年   72篇
  2001年   35篇
  2000年   49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01.
对摆线桨三维全尺寸模型进行了非定常数值模拟。验证了两种嵌套网格方法的可靠性与适用性,针对二维/三维情况下摆线桨非定常涡流动特性及诱导分离特性开展了数值分析,重点研究了展向气动力随方位角的分布与全局流场的诱导速度分布,并分析了尾迹捕捉精度与涡量耗散特征。结果表明:受摆线桨切向速度、展向诱导速度等三维效应影响,两种计算结果的瞬态气动力极值差值达到44%。三维动态失速涡的产生、脱落与再附明显弱于二维翼型情况,这对于摆线桨非定常气动特性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02.
稀土元素作为重要的镁合金强化相元素,其多元添加产生的影响并未得到充分研究。在Mg-Sc二元系的基础上将Y作为第三元加入,制备了Mg-5Sc二元合金及Mg-5Sc-0.5Y,Mg-5Sc-1Y,Mg-5Sc-2Y,Mg-5Sc-3Y,Mg-5Sc-3.5Y(质量分数,%)5种三元合金,并通过光学显微镜(O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XRD)及室温拉伸等试验,研究了Y元素的加入对Mg-Sc二元合金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Y元素在合金中的主要存在形式为固溶态,富集于晶界处。随着Y元素含量的提升,合金晶粒度显著减小,屈服强度和硬度大幅提升,Mg-5Sc-3.5Y的屈服强度相比Mg-5Sc提升了约50%。该强度的提升主要是由细晶强化和固溶强化引起的。  相似文献   
103.
To obtain high-quality aviation forgings of titanium alloys, b forging is an essential processing step which must be considered throughout a production process. In this work, the effect of b forging on the crystal orientation and morphology of lamellar a was experimentally investigated in a two-phase titanium alloy. Strong dynamic recovery during b working resulted in the formation of low-angle grain boundary(LAGBb) inside b grains. The lamellar a can penetrate through the LAGBb, leading to similar intra a LAGBs on subgrain boundaries. Deformation banding occurs at high strain rates, and both diffusive and sharp boundaries of deformation bands can be observed.A continuous change of the b orientation in diffusive boundaries results in the formation of fine and disordered a lamellae without intra-lamellar boundary to hold the Burgers orientation relationship(OR). On sharp boundaries, it is prone to producing continuous grain boundary a(aGB) with a highly similar orientation along the boundaries. Meanwhile, there may exist several lower-angle boundaries within the grain boundary a for a smoother orientation change on the b grain boundary.  相似文献   
104.
动态保障结构下多级多层备件配置优化建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作战编队执行长时间、远距离任务期间,编队后方保障站点变更的情况,结合部队维修保障的特点,基于可修复备件多级管理(METRIC)理论,通过计算编队剩余备件分布规律,建立了动态保障体系结构下基于时变可用度的三级两层备件保障模型。以备件储存空间为约束,可用度为目标,建立了分阶段边际优化模型。列举实例,采用分阶段边际算法对备件方案进行优化,对比分析了动态保障结构下和固定保障结构下装备可用度随时间的变化,并采用蒙特卡罗仿真方法对案例进行实验验证。案例结果表明:采取多个后方站点的保障方式能有效提高装备可用度;案例仿真实验结果与解析结果误差在4%以内。模型可为保障决策者制定备件方案提供辅助决策工具。  相似文献   
105.
W波段UAV MISAR实时成像运动补偿方法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曾朝阳  王辉 《上海航天》2020,37(1):63-69
建立了实时成像正侧视合成孔径雷达(SAR)运动误差模型,采用了一种基于惯导和相位梯度自聚焦(PGA)运动误差估计的中心波束平面运动补偿算法。该算法对回波包络和相位进行分开补偿,利用惯导数据把带有运动误差的回波包络拉直,再利用相位梯度自聚焦算法对回波进行相位误差估计并补偿。针对实时成像的时间少、运算量大、运算资源受限等特点,该算法取消了距离徙动校正的步骤,将运动误差矢量在斜距平面投影并完成包络校正和相位误差估计。该方法运算量小,同时能满足分辨率要求。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得到质量较高的SAR图像。  相似文献   
106.
针对非线性大系统内部过程参数的检测估计,采用连续模糊大系统模型,利用lyapunov定理和分布式处理方法,给出了模糊大系统的H2/H∞混合滤波器设计方法。该方法在保证滤波误差系统全局稳定的同时,具备了H2/H∞性能。通过求解线性矩阵不等式,可以得到滤波器参数。最后,用一个数值例子验证了该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7.
为了便于充电设备现场检测工作,设计了一种便携式直流充电设备现场检测系统。该系统功能具有完善的测试功能,能够方便的对直流充电设备进行检验测试,完全满足直流充电设备运行检测的需求。该系统具有小型化、便携化的优点,有利于提高现场检测效率,保证了充电设备运行的安全性及稳定性。  相似文献   
108.
机载设备计量性分析与设计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在型号研制的各个设计阶段,对机载设备的计量性引起关注。本文介绍了计量性的意义和设计原则;讨论了各类机载设备的计量性设计方法,并就计量性设计要求、设计与其他工作做了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109.
针对任务期间普遍存在的故障件报废问题,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多等级多层级航空装备的可用度近似评估方法。首先通过忽略维修和运输时间将存在报废率的可修件等效为消耗件,然后分别通过后方保障中心对飞行基地备件量的分配以及下层级部件对上层级部件备件量的折算,将多等级多层级备件模型转化为单等级单层级模型,最后利用伽马分布的可加性得到整个保障系统的装备可用度。在实际算例中,通过与仿真结果的对比得出:当维修和运输时间较小或飞行基地备件配置充足时,本文提出的近似评估方法具有较高的精度。  相似文献   
110.
共轴倾转旋翼性能计算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共轴倾转旋翼飞行器是一款可折叠机翼的高速旋翼飞行器。本文建立了适用于共轴倾转旋翼飞行器直升机模式、倾转过渡模式和固定翼飞机模式的旋翼性能计算方法,并对比风洞试验数据验证了共轴倾转旋翼轴流状态的性能和共轴双旋翼前飞状态的性能。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共轴倾转旋翼在倾转过渡状态各性能参数的变化规律、上下旋翼诱导速度的分布情况、上下旋翼之间的干扰面积和干扰因子的变化趋势。结论表明:相同来流速度下,当倾转角增大,共轴倾转旋翼的拉力系数减小,功率系数先增大后减小,上下旋翼的受干扰面积和干扰因子均增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