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79篇
  免费   370篇
  国内免费   161篇
航空   1041篇
航天技术   187篇
综合类   134篇
航天   348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76篇
  2021年   80篇
  2020年   87篇
  2019年   94篇
  2018年   78篇
  2017年   94篇
  2016年   51篇
  2015年   82篇
  2014年   71篇
  2013年   94篇
  2012年   81篇
  2011年   101篇
  2010年   99篇
  2009年   102篇
  2008年   86篇
  2007年   77篇
  2006年   79篇
  2005年   75篇
  2004年   59篇
  2003年   37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51.
微波辐射计静止轨道遥感试验技术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地球静止轨道上对大气进行微波遥感探测尚无先例。为验证静止轨道微波探测仪器关键技术,研究高轨微波辐射传输特性并积累遥感数据,研制了微波探测试验载荷,搭载于风云四号A星进行在轨试验。微波探测载荷采用真实孔径圆周扫描体系,配置双频段(183,425 GHz)五通道。载荷在轨试验中,各项指标正常,183GHz频段灵敏度优于0.5K,425GHz灵敏度优于1.9K,性能稳定并超过3个月考核寿命。对微波探测载荷183GHz与极轨载荷先进技术微波辐射计(advanced technology microwave sounder,ATMS)进行亮温交叉比对的结果显示,两者亮温相近,变化趋势一致,验证了探测数据的有效性。载荷还在静止轨道获取了极轨无法探知的3K/h量级亮温变化,并在风云四号A星姿态调整期间完成了静止轨道微波遥感成像。验证了在静止轨道上进行真实孔径体制微波遥感探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52.
模态综合法在航天器结构动力学分析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简要介绍了模态综合法的基本原理和在国内外航天领域的应用发展,初步研究了模态综合法在航天领域结构动力学分析应用中受限的两个问题,即采用不同商业有限元软件建立的部组件模型如何统一缩聚为Nastran版本一级缩聚模型的接口匹配问题,以及包含部组件一级缩聚模型的航天器缩聚/物理混合模型能否二次缩聚并用于耦合载荷分析的二级缩聚问题。  相似文献   
953.
球轴承接触疲劳寿命预估的损伤力学-有限元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线弹性力学及连续损伤力学为基础,构建球轴承接触疲劳的损伤演化方程。利用轴承钢GCr15扭转疲劳试验数据拟合得到损伤演化方程中的材质参数。通过该方程预估轴承钢GCr15的扭转疲劳寿命,其结果与试验数据吻合。采用ABAQUS有限元分析软件仿真得到6206球轴承的接触应力分布并分析了6206球轴承最大接触应力区。根据6206球轴承的载荷及应力应变状态将最大接触应力区简化为二维平面应力模型。在此基础上预估了6206球轴承的接触疲劳寿命。设计并进行了6206球轴承疲劳强化试验。轴承接触疲劳剥落都萌生于内圈,与应力仿真分析结果相契合。三个试验轴承的试验与预估接触疲劳寿命的相对误差分别为29.52%、3.03%和51.16%,验证了接触疲劳寿命预估方法的有效性。研究表明采用损伤力学预估球轴承的接触疲劳寿命是工程中可行且实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954.
金属增材制造中的变形及残余应力对于成形过程及零件性能均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两者影响因素众多,在增材制造过程中的演化尚未明确揭示。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关于金属增材制造变形和残余应力的研究现状,提出"约束力"新概念,为金属增材制造变形和残余应力机理的深入研究提供了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955.
针对因双超平台姿态控制引入非接触磁浮机构这一关键执行机构,而可能引起的卫星平台新的电磁兼容问题,开展了非接触磁浮机构的电磁干扰特性研究。首先,介绍了非接触磁浮机构及其驱动器的工作原理;其次,分别对非接触磁浮机构驱动器的脉冲宽度调制(PWM)控制信号高频干扰特性和传导电磁干扰特性进行了理论和仿真分析,并将其频率特性与星上其他典型单机的工作频率进行了比对。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非接触磁浮机构的电磁干扰频率与星上其他典型单机之间间隔较大,其相互之间产生的电磁干扰可忽略,磁浮机构的引入不会产生新的电磁兼容问题。  相似文献   
956.
The car surface scratch detection adopts the traditional manual detection with poor efficiency and high missing rate. Because of the gray mark and the background of car surface scratches,the traditional edge detection algorithm cannot meet the needs of car surface scratch detection. Therefore,the directional SUSAN algorithm based on CIELab color space is adopted in this paper. The direction template and the circle template to calculate the color difference of the color image are used in the algorithm which has been converted to the CIELab space. The edges and scratches are eliminated by matching and contrasting the detected image with the edge templat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algorithm can effectively detect scratches on the surface of cars,improve the detection speed and reduce the undetected rate.  相似文献   
957.
传统的电动车用无刷直流电机(BLDCM)控制器功率逆变电路,为实时检测相电流,通过电阻进行相电流采样并反馈给微控制单元(MCU)进行电流环闭环控制,然而,在功率较大的控制器电路应用中,大电流会导致功率损耗增加。为解决这一问题,以STM32系列微型单片机为核心,设计了一套电动车控制器控制电路。重点阐述BLDCM硬件控制。为改进电源短路保护电路,提出了一种新型的MOS管内阻采样方法,并制作铝基板PCB。测试结果表明:该控制电路测控性能稳定,能够应用于工业生产中。  相似文献   
958.
唐井峰  向安定  李寄  谢宗齐  鲍文  于达仁 《推进技术》2021,42(11):2531-2537
针对光壁面超声速燃烧室的点火需求,利用中心嵌入式等离子体射流在模拟马赫数6,总温1860K的直连式试验台上实现了煤油燃料的可靠点火和稳定燃烧,研究了超声速燃烧室起动过程中等离子体建立与维持特征,获取了不同当量比下火焰传播与燃烧特性。试验表明:在自身工质的高压射流维持下,等离子体点火器可以在点火起动的不同压力变化环境中保持稳定;中心等离子体射流产生一定尺度的高温区域且含有丰富的自由基,但需要在恰当的中心喷油流量形成的混气当量比下产生等离子体诱导火焰;诱导火焰沿燃烧室轴向传播进而发展形成了稳定的超声速燃烧。  相似文献   
959.
对我国非法证据排除原则合法性与合理性的质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最高人民法院以司法解释形式确立非法证据排除原则,缺乏法律依据,有悖程序法定原则与法律至上的理念,其合法性值得质疑。同时,鉴定结论作为言词证据的一种,也应当成为非法证据排除原则适用的对象、最高人民法院确立的非法证据排除原则未将鉴定结论包括在内,其合理性值得质疑。建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立法的形式确立非法证据排除原则。  相似文献   
960.
李由  王春慧  严曲  张小虎  谢良 《宇航学报》2019,40(6):725-732
SpaceMocap是一套基于多RGB-D相机的计算机视觉航天员运动捕捉系统。地面准备阶段,扫描航天员模型,并分别标定彩色相机的内参数。在轨采集阶段,3~4台相机布置在舱内角落,同步采集航天员任务视频。地面处理阶段,通过相机外参数标定和ICP方法实现点云融合,采用深度神经网络对人体关节点位置进行检测并初始化位姿参数,再用改进的ICP方法进行位姿求精,实现序列图像中关节角度跟踪。本系统搭载TG-2升空,对SZ-11航天员的任务视频进行了采集和处理,首次获取了在轨航天员的姿态(包括中性体位)、占位空间、运动参数等重要数据。结果表明,运动捕捉的模型与点云具有良好的重合度,关节点位置与关节角度具有较高的跟踪精度。SpaceMocap是我国首个在轨运动捕捉系统,它小型、轻质,具有计算机视觉特有的非接触测量、直观、高精度优势,无需在人体上粘贴任何标志,具有良好的抗遮挡能力,完全适用于微重力、狭小空间环境下的在轨应用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