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由于星上产品元器件间电磁干扰的日益严重,电磁兼容性设计已成为卫星工程产品的一项设计指标和鉴定内容.“风云一号”星上计算机电磁兼容性的设计目的和总要求是:保证计算机能抗外来的电磁干扰;本身不给其他设备造成干扰影响,对系统兼容性工作不会造成大的影响.星上计算机电磁兼容性设计内容包括:对高频信号、引线用屏蔽线、电磁辐射干扰进行屏蔽;对逻辑电路,从选用元器件、电路设计和走线合理方面加以考虑;对供电系统、接地系统进行滤波和隔离;对引线耦合,在走线、布局和阻抗匹配上加以考虑.  相似文献   

2.
高精度非接触磁浮机构设计及其输出特性测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验证"双超"卫星地面试验系统与地面验证方案的合理性、可行性,针对"双超"卫星平台的核心部件非接触磁浮机构,提出了一种非接触磁浮机构磁钢匀强磁场、激励线圈拓扑结构及高精度程控精密功率放大器的多参数综合优化设计与测试方法。首先,通过选择适宜的磁钢材料和设计磁钢结构尺寸参数实现非接触磁浮机构磁钢磁场的均匀性;其次,通过激励线圈参数优化可降低输出力的波动;再次,通过驱动电路的优化设计可提升程控精密功率放大器的输出电流精度;最后,通过非接触磁浮机构的输出特性测试,验证了设计方法的有效性。该方法将"双超"平台的需求分解成磁浮机构各部分的设计指标,简化明确了设计思路,方案通过验证为下一步"双超"平台原理样机的设计及未来"双超"平台的工程应用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3.
为提前识别单机电磁兼容性(EMC)试验超标情况对于航天器系统级电磁兼容性的影响,提出一种基于单机试验结果的航天器系统级电磁兼容性分析方法,即在单机EMC试验结果基础上,考虑安装位置影响,与系统级传导、辐射的敏感度限值和接收机灵敏度进行比较,获得安全裕量。对直立姿态两舱结构航天器的典型设备(包含非射频类产品、射频类产品和供配电产品)进行仿真计算,分析单机EMC试验超标结果对于整个航天器以及运载火箭电磁兼容性的影响。与实际测试数据的比较结果表明,所提出的分析方法能够实现利用单机EMC试验结果对航天器系统级电磁兼容性进行有效预测。  相似文献   

4.
复杂电磁环境下电磁干扰抑制措施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详细分析复杂电磁环境下电磁干扰危害的基础上,提出了抑制有害电磁干扰的方法和措施,为解决区域电磁兼容问题做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5.
对电磁干扰环境进行逼真构建是武器装备开展抗干扰试验的基础,通过分析防空反导武器实战中面临的典型电磁干扰环境,建立一套可操作的试验电磁干扰环境构建方法,对防空反导武器的研制、部队训练与演习等具有重大意义.分析了国外电磁干扰环境构建的研究现状,提出了基于干扰场景、干扰技术和干扰战术的等效构建方法.  相似文献   

6.
运载火箭箭载电子设备之间存在着电磁干扰,因此提高电子设备的电磁兼容性至关重要.电磁兼容性是通过控制设备和系统的电磁发射和电磁敏感性来实现的,应力求在单机设计中就予以解决.常用的电磁兼容性的检测方法有:进行各种联试检查;规定电磁干扰条件和测量方法;测定设备和系统在特定电磁干扰条件下的工作能力.  相似文献   

7.
载人航天器大功率智能配电单元电磁兼容性设计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大功率智能配电单元是载人航天器的核心设备,其原理复杂,电磁兼容问题突出。文章针对大功率智能配电单元的3个主要功能模块,分别采取吸收、滤波、元器件合理选择、印刷电路板设计和屏蔽设计等多种措施,有效抑制了大功率智能配电单元的电磁干扰,同时解决了多个大功率DC/DC变换器并联工作时干扰叠加的问题。经测试验证,优化改进后的大功率智能配电单元的电磁兼容性能无超标点,满足电磁兼容性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8.
PLZT光致伸缩层合梁的非接触形状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光电层合梁非接触形状控制问题为研究对象,阐述了PLZT光致伸缩驱动器的工作机理,建立了光-电-力-热耦合情况下的光电有限元模型,通过引入加强假定应变模式和假定自然应变法改善了单元的性能。在此基础上,以光致伸缩驱动器所受到的光强大小为设计变量,以光电层合梁的期望形状与控制形状的差值函数为目标函数,应用有限元法和遗传算法建立了求解基于PLZT光致伸缩驱动器层合梁非接触形状控制问题的一般方法。数值模拟的结果验证了该方法有效,表明该方法能够很好地实现光电层合梁结构的非接触形状控制。  相似文献   

9.
《航天器工程》2017,(3):90-99
为抑制卫星内对星载接收机的带内电磁干扰,文章分析了星载接收机在卫星上的电磁环境,提出将自适应滤波器应用到星载接收机上降噪,设计了自适应滤波器及其算法,分析了噪声的多径效应对自适应滤波的影响,明确了接收机天线、信道增益设计要求。对自适应滤波器在抑制星载接收机带内电磁干扰的效果进行了仿真和分析。仿真结果表明:自适应滤波提高了星载接收机抑制卫星带内电磁干扰信号的能力,为星载接收机的电磁兼容设计提供了一种主动适应卫星平台电磁环境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
一种基于可靠性数学的电磁兼容性分析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系统可靠性预计理论为切入点,分析系统可靠性与系统级电磁兼容性的关联性。分析基于电磁干扰"三有限"和可靠性"三规定"的电磁兼容性预测方法。初步建立系统级电磁兼容性指标和性能降级的准则,给出包括串联、并联、混联等几种典型的系统电磁兼容预测模型和预测方法,最后得出基于可靠性预计理论的系统级电磁兼容预测公式,进而为预测电磁兼容性奠定了条件。采用所提方法对某军用计算机系统进行系统级的电磁兼容性预测,预测结果证明了方法的有效性及可实施性。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某型号雷达模拟系统宽带数字频综设备的电磁兼容设计.通过分析宽带频综设备中可能出现的各种电磁干扰环境,介绍了几种电磁兼容设计方法,最后给出应用结果.  相似文献   

12.
数据采集分系统上行链路在整星EMC试验中受到干扰,文章描述了为抗干扰采取的屏蔽、隔离等相关措施。结果表明:姿态与轨道控制分系统两台星敏感器对外传导发射干扰和HW数传分系统编码器对外辐射发射干扰均已减弱,并且改善了数据收集分系统工作的电磁环境,从而使其上行链路干扰从15dB减少到4dB,证实所采取的EMC抗干扰措施有效,数据收集分系统、姿态与轨道控制分系统和HW数传分系统之间是电磁兼容的。  相似文献   

13.
汪静  贾旭 《航天器工程》2008,17(6):54-58
数据采集分系统上行链路在整星EMC试验中受到干扰,文章描述了为抗干扰采取的屏蔽、隔离等相关措施。结果表明:姿态与轨道控制分系统两台星敏感器对外传导发射干扰和HW数传分系统编码器对外辐射发射干扰均已减弱,并且改善了数据收集分系统工作的电磁环境,从而使其上行链路干扰从15dB减少到4dB,证实所采取的EMC抗干扰措施有效,数据收集分系统、姿态与轨道控制分系统和HW数传分系统之间是电磁兼容的。  相似文献   

14.
磁力矩器在磁洁净卫星平台中的应用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肖琦  张文彬  孟立飞 《宇航学报》2016,37(2):235-239
针对磁力矩器给磁洁净卫星平台带来较大磁场干扰的问题,提出磁力矩器在轨磁场干扰的评估和控制方法。按照磁力矩器产生的工作磁场、感应磁场和剩磁场的大小及特性,通过各类测试与分析研究,提出磁场干扰的控制措施,并总结出在磁洁净卫星平台的最优应用方案。结果表明磁力矩器产生的磁场干扰得到了有效控制,为工程使用解决了磁场干扰关键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15.
某型号卫星磁环境兼容性分析与控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某型号卫星的主探测器光电倍增管对卫星的磁环境非常敏感,因此卫星的磁兼容分析和磁设计非常重要。文章结合此卫星的特点对整星的磁场和磁矩等磁兼容性进行了分析计算;对载荷的磁屏蔽方案进行了分析和试验,并根据试验结果给出了磁屏蔽的优化方案;通过分析磁兼容性对姿轨控系统的影响,提出了卫星设计的约束条件,最后给出了磁兼容性分析的结论。  相似文献   

16.
航天器需要分离装置实现空间分离功能,传统的火工品分离装置存在高冲击、高污染以及不可重复使用等缺点,形状记忆合金(shape memory alloy, SMA)可以有效解决传统火工品分离装置的不足。文章对国际上基于形状记忆合金的空间分离装置(shape memory alloy release device, SMARD)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概述,对不同类型的 SMA 分离装置的研究进展加以介绍,进一步分析了用于微小卫星的分离装置研究进展;分别从承载能力、质量、体积、冲击性能、分离时间、重置性、兼容性七个方面对这些装置进行了分析对比,提出了进一步开发新型SMARD的建议,为SMARD的选择、设计和深入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
张禹琛  成国瑞  宋申民 《宇航学报》2022,43(10):1345-1360
针对考虑位姿耦合的非合作航天器交会对接场景,在没有速度测量情况下为了同时解决安全约束、模型不确定性、执行器故障和输入饱和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容积卡尔曼滤波算法(CKF)的自主安全接近方法。首先基于容积卡尔曼滤波器和扩张状态观测器(ESO)分别估计目标航天器的位姿信息和相对速度信息;然后通过将一种新颖的安全包络与人工势函数(APF)结合设计自适应滑模控制器,并设计非奇异辅助系统对执行器故障和输入饱和带来的影响进行集中处理。提出的控制策略在不违反安全约束情况下,能在固定时间内实现位置接近和姿态同步。通过李雅普诺夫方法可以保证闭环系统固定时间稳定。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控制方法具有较高的精度和良好干扰抑制能力。  相似文献   

18.
针对地磁环境下外干扰磁场影响卫星磁试验精度问题,综合分析外干扰源场和卫星近场特性;通过合理布局(包括位置和方式)外干扰磁场监测传感器和卫星磁场采集传感器,增设动态磁场采集的A/D取样扫描频率循环控制、信号统计、滤波、数据拟合等信号处理功能,解决了监测传感器和采集传感器所得到的干扰信号的同步性、等效性、一致性,以及采集传感器信号中卫星真实磁场与干扰磁场之间的不相干性;实现了卫星磁试验的外干扰磁场有效闭环控制、自动跟踪、补偿和修正。通过24 h实时监测,外干扰磁场波动控制在0.5~1.0 n T范围内,获得地磁环境下卫星24 h"准零磁"环境磁试验条件,满足卫星磁试验对磁环境的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19.
空间磁场探测器在工作过程中会受到附近其他设备的磁干扰,影响磁场探测精度。文章通过对磁场探测器工作环境的干扰分析,并利用地面设备模拟磁干扰源进行评价试验。文章使用小波分析方法对磁场探测器的测量数据进行处理,评估驱动机构的电机工作时对磁场探测器的测量影响。磁场探测器通过多探头配置及在轨标定和数据处理等方法,可以对平台的静态剩磁及动态磁干扰进行有效处理。  相似文献   

20.
周敏  周凤岐  周军  郭建国 《宇航学报》2022,43(3):271-281
基于变质心附加惯量消旋、质量矩姿控、操稳性能调控三种控制模式对变质心控制的基本原理进行了阐述.详细分析了变质心高速飞行器所面临的动力学建模、制导控制、执行机构设计研制和系统仿真评估四方面的关键控制问题.最后,对变质心高速飞行器发展趋势和未来主要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