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78篇
  免费   660篇
  国内免费   291篇
航空   1827篇
航天技术   316篇
综合类   213篇
航天   673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62篇
  2022年   139篇
  2021年   152篇
  2020年   131篇
  2019年   118篇
  2018年   143篇
  2017年   139篇
  2016年   122篇
  2015年   143篇
  2014年   120篇
  2013年   130篇
  2012年   178篇
  2011年   175篇
  2010年   200篇
  2009年   179篇
  2008年   137篇
  2007年   142篇
  2006年   139篇
  2005年   132篇
  2004年   101篇
  2003年   71篇
  2002年   59篇
  2001年   52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991.
航空电子设备机内自检的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何晓薇 《航空电子技术》2002,33(4):37-39,47
介绍了机内自检设计的一般原则;给出了电子设备机内自检的具体设计方案;提出了设计中减少虚警的具体办法。  相似文献   
992.
粉床电子束选区熔化成形是增材制造脆性TiAl合金复杂构件的理想技术。从原料粉末、致密化、化学成分、微观组织、凝固及相变、后处理、力学性能、成形精度与表面粗糙度等几个方面综述了粉床电子束选区熔化成形TiAl合金的研究现状,对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进行了评述,并对其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93.
周滔  何林  田鹏飞  杜飞龙  吴锦行 《航空学报》2021,42(3):423975-423975
力学行为是塑性变形微观过程的宏观表现,早期的金属切削理论模型没有考虑微观结构对切削力的影响。在考虑热力耦合效应的基础上建立了基于位错密度材料模型的6061-T6铝合金直角切削力预测模型,分析了不同切削参数下基于位错运动的塑性变形机制对切削力的影响。结合等分剪切区和非等分剪切区模型,构建了第一变形区多物理场计算方法,提出一种切屑形成过程中由塑性变形引起的微观结构演化解析模型。通过测量切削力和切屑内晶粒尺寸对模型的可行性进行了初步验证。结果表明:剪切区长度变长引起参与位错滑移的材料增多是切削深度增大导致切削力增大的主要原因。增大切削速度导致切削力的降低不是单一变量影响的结果,而是应变降低引起位错增殖数量减少和温度升高引起位错湮灭作用增加的共同作用结果。非等分剪切区模型正确反映了第一变形区温度和应力的分布特征,且与二维有限元模型分布相一致,建立的第一变形区微观结构演化解析模型能够预测切屑内位错密度和晶粒尺寸。  相似文献   
994.
奚蔚  李强  沈培良  何瑞  杨刚  刘世杰 《航空学报》2021,42(5):524328-524328
提出了一种多部位损伤全寿命分析的工程方法,该方法包含3部分内容。对多裂纹萌生问题,通过研究多细节结构中裂纹萌生机理,将裂纹萌生寿命的取值事件转化为3个独立事件的积事件,前者的发生概率等于3个独立事件发生概率的乘积,3个独立事件的发生概率可由单细节结构裂纹萌生寿命的概率分布求得。从而可由单细节结构裂纹萌生寿命概率分布得到多细节结构中依次出现的各条裂纹的萌生寿命的概率分布。对多裂纹扩展问题,先通过有限元方法计算出多裂纹指定长度组合下的应力强度因子,然后引入响应面法,定量地建立了裂纹长度与应力强度因子之间的函数关系,由响应面模型得到多裂纹任意长度组合下的应力强度因子,最后采用循环接循环法进行裂纹扩展分析。对多裂纹结构失效分析,采用亚临界条件判断结构是否失效,认为结构上萌生的首条裂纹与第2条裂纹的位置相邻,裂纹发生首次连通时,结构失效。进行了单细节带孔板与多细节带孔板的裂纹萌生扩展试验,并对多细节带孔板的裂纹萌生扩展寿命和首次裂纹连通寿命进行了预测。预测结果和试验结果吻合良好,表明该方法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995.
孙筵龙  何俊  邢琰 《航空学报》2021,42(1):524246-524246
火星探测任务要求机器人具有对未知的不规则地形的自适应能力和动态稳定性。针对轮腿式火星探测机器人,提出了基于运动学反解模型、车体姿态和轮壤接触力的多目标协同控制策略。通过车体姿态调整运动学建模、一阶低通滤波及腿部阻抗控制算法和基于腿部运动危险系数的重心高度调整算法,实现了车体姿态的跟踪控制、轮壤恒力接触控制和重心最优高度控制,提升了轮腿机器人在非结构地形中的自适应能力、运动稳定性及腿部运动空间的安全性。在MATLAB和UG中建立联合仿真模型,验证了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96.
邢怀玺  张宇晖  陈游  周一鹏  何文波 《航空学报》2021,42(3):324278-324278
针对最大似然估计(ML)方法求解测相位差变化率单站无源定位问题计算量大、定位慢的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利用蒙特卡洛重要性抽样技术(MCIS)高精度、低复杂度的估计方法。根据Pincus定理推导出ML问题的近似全局解,利用重要性抽样(IS)技术构建符合高斯分布概率密度(PDF)的重要性函数,作为样本选取的依据,通过逆变换采样获得样本集,统计样本均值直接得到辐射源位置估计结果。MCIS方法简单易实现且运算量低,能够克服传统ML估计多维网格搜索耗时较长的缺陷,而且对目标位置初始估计误差有较低的敏感性。实验结果表明,MCIS算法在相同测量噪声水平下,定位精度优于EKF、NLS算法,有效减小了初始化估计误差对算法定位精度的影响,也进一步讨论分析了算法参数和不同观测条件对定位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997.
Solar transients and their related interplanetary counterparts have severe effects on the space environments of the Earth. Therefore, the research of solar corona and interplanetary physics has become the focus of study for both solar and space scientists. Considerable progress has been achieved in these aspects by the solar and space physics community of China during 2012–2014, which will be given in this report. The brief report summarizes the research advances of solar corona and interplanetary physics into the following parts: solar wind origin and turbulence, coronal waves and seismology, solar eruptions, solar energetic particle and galactic cosmic ray, magnetic reconnection,Magnetohydrodynamic(MHD) models and their applications, waves and structures in solar wind,propagation of ICMEs/shocks and their arrival time predictions. These research achievements have been achieved by Chinese solar and space scientists independently or via international collaborations.  相似文献   
998.
李德鑫  孙造宇  何峰  余安喜  董臻 《宇航学报》2014,35(9):1065-1071
针对地球同步轨道合成孔径雷达(GEO SAR)回波模型的距离空变和方位时变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改进距离-多普勒(RD)和方位向调频尺度变换(CS)的成像算法。首先引入四阶泰勒展开模型解决成像中存在的弯曲轨迹问题,然后对传统RD算法进行改进,补偿距离空变,最后对方位时变进行建模,通过方位向CS补偿方位时变,使GEO SAR能够进行更大场景的成像。结合天基雷达先进仿真系统(SBRAS)进行仿真,验证了该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99.
何快  娄永春  阳洁 《上海航天》2014,31(2):69-72
基于线性粘弹性本构模型,对应力释放槽和衬垫结构两种用于贴壁浇注装药结构的应力释放结构方案在固化降温中的应力释放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应力释放槽和衬垫结构在固化降温中的应力分布无显著差别。应力释放槽结构的应力分布,连续平缓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000.
针对临近空间无动力攻击器飞行高度跨度大、速度高、射程远等特点,建立了空气动力模型,考虑高空气动力、重力加速度随高度与纬度的变化,地球自转以及地表曲率等因素对弹道的影响,建立了精度较高的弹道数学模型,并与不考虑以上因素的情况进行了对比。仿真结果表明:临近空间无动力攻击器弹道建模中考虑上述因素的影响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