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90篇
  免费   346篇
  国内免费   165篇
航空   1043篇
航天技术   180篇
综合类   84篇
航天   394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77篇
  2021年   87篇
  2020年   75篇
  2019年   70篇
  2018年   68篇
  2017年   99篇
  2016年   72篇
  2015年   68篇
  2014年   78篇
  2013年   78篇
  2012年   110篇
  2011年   85篇
  2010年   96篇
  2009年   99篇
  2008年   77篇
  2007年   93篇
  2006年   72篇
  2005年   45篇
  2004年   59篇
  2003年   35篇
  2002年   45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针对激光星间链路终端指向误差在轨标定中航天器姿态测量误差影响标定结果的问题,本文提出了基于多链路测量的航天器姿态测量误差分离方法。该方法利用了导航星座中同一航天器同时建立多条链路的特点,获取不同方向的LCT指向误差测量数据。通过同时估计航天器姿态测量误差与LCT自身指向误差参数,实现了航天器姿态测量误差与LCT自身指向误差的分离。仿真结果表明:航天器姿态测量误差对LCT指向误差标定结果有显著影响,利用本方法进行误差分离后,LCT指向误差标定结果最大偏差由分离前的64.9 μrad下降到误差分离(6条链路)后的21.1 μrad,有效降低了航天器姿态测量误差对LCT指向误差标定结果的影响。该方法的有效性取决于链路条数和链路拓扑构型。  相似文献   
992.
为了解决人在遥操作回路中,人与操作目标时空隔离、缺乏环境信息和天地回路大时延等实际问题,以及减少空间机器人缺乏自主智能性和操作者手抖颤等不利因素,针对空间在轨服务操作交互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增强虚拟安全通道(AVSC)的分层辅助遥操作(LAT)方法。首先,设计组合体增强虚拟安全通道,通过给主端操作者施加虚拟引导力辅助完成操作任务,与徒手操作相比,操作时间短、操作平稳;其次,设计分层辅助遥操作系统,通过获取空间机器人末端与期望轨迹上最近点之间的距离,在安全通道内划分不同的虚拟力场,辅助操作者更加灵活地操作。演示实验表明,该方法利用力触觉和视觉信息,引导操作者控制空间机器人末端运动至期望位置,可以有效地提高操作精度、减轻操作者心理压力和减少操作时间。  相似文献   
993.
兰天  程慧霞  郭坚  穆强  董振辉 《宇航学报》2021,42(8):1027-1035
为优化嫦娥五号探测器操控,达到通过给任意具备测控链路的舱段校时即可实现多舱段组合体时间同步的目标,提出了一种接力式校时及误差控制方法。该方法通过相邻舱段间接力式时间传递实现舱段间时间自流动。设计了基于飞行模式的时间基准设备检索方法,通过统一的检索配置表使各设备能够根据飞行模式识别上级时间基准设备,实现了各舱段的自主校时。设计了总线控制器(Bus controller,BC)与远置单元(Remote terminal,RT)间的分布式时间传递误差控制方法,BC端修正时间信息发送时产生的误差,RT端控制时间信息接收时引入的误差,保证了整器时统精度。研究方法实现了多舱段复杂航天器的器内自组织时统,已在嫦娥五号探测器上得到应用并取得预期效果,可为后续航天器软件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4.
Acoustic metasurface has attracted increasing attention due to the ability of manipulating the transmitted and reflected phase of waves to generate various acoustic functionalities with planar layer of sub?wavelength structure.We design an acoustic metasurface with a semi?closed and nested slotted tube array,and it possesses the capacity of modulating the reflected phase with sub ? wavelength thickness(about λ/23). The reflected phase shifts can be obtained from 0 to 2π by different rotation angles of internal slotted tubes. The theoretical results agree well with the numerical results by a finite element method. The results show that some excellent wavefront manipulations are demonstrated with the phase array by using acoustic metasurface such as anomalous reflection and sub?wavelength flat focusing. The design may offer a path for acoustic manipulation and promote the potential applications of acoustic metasurface in low frequency noise control,acoustic imaging and cloaking.  相似文献   
995.
针对一种小型化、低冲击活塞式火工作动装置,基于AMESim仿真软件建立了火工装置的数学模型,得出了活塞杆推力曲线的影响规律。同时进行试验验证,试验数据与仿真结果高度接近,验证了理论分析与仿真模型的正确性,大幅缩短了火工装置研制周期,并节约了研制成本,为火工装置的研究开拓了一种新型研制模式。  相似文献   
996.
半球谐振陀螺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半球谐振陀螺是一种基于哥式效应的固体波动陀螺,具有高精度、长寿命、高可靠性的优势,是未来陀螺的重要方向,国内外均开展了半球谐振陀螺的相关研究。本文对美国、俄罗斯、法国以及国内的半球谐振陀螺研究历程、技术及应用现状进行了介绍,在半球谐振陀螺技术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加工制造难度大、动态范围小以及全角模式下存在角速度测量阈值等技术瓶颈,亟需突破高Q值材料、两件套陀螺加工制造以及全角模式控制等关键技术研究。半球谐振陀螺的未来发展方向包括高精度、大动态、低成本以及轻质小型化等,在航天、航海、战略战术武器等诸多领域上,半球谐振陀螺都将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97.
滑跃起飞是舰载机在航母上常见的 1种起飞方式,是舰载机战斗力生成的关键技术之一。概念设计带滑跃甲板的航母 3D模型,基于计算流体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CFD)技术,对航母空气流场进行数值模拟,得出航母滑跃甲板流场纵向气流流线、法洗区速度分布情况、切洗区速度分布情况、航母流场纵向速度分布情况等,分析滑跃甲板对起飞区流场的影响。数值模拟得出以下结论:舰艏滑跃甲板的两侧脱体涡对 1、2和 3号起飞位的舰载机发动机进气量有影响。  相似文献   
998.
在体积200立方米的超小型机动式系留气球地面锚泊系统的设计方案中,具体介绍了该锚泊系统的总体设计思路,组成及关键部件的设计要点。尤其对该锚泊系统主要设计载荷计算方法和锚泊系统设备的抗倾覆设计方法进行了重点论述。该方案能够较好的实现该系统地面及空中安全锚泊功能,并能解决了该系统抗倾覆的问题。  相似文献   
999.
高超声速飞行器飞行过程中受到严酷的气动加热,导致紧固件连接部位由于热膨胀系数不匹配产生严重热应力,威胁结构安全,介绍了一种分析实心及空心紧固件连接部位在有或无初始间隙的情况下,承受均匀温度变化时产生的热应力的理论算法,并建立有限元模型进行仿真计算。通过理论算法和有限元计算得到两种接头的热应力大小及分布,两种方法的结果十分接近,说明这种分析算法是可行的,对于快速预估热应力水平、优化连接结构设计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00.
冷却流道布局对铣槽喷管低周疲劳寿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程诚  王一白  刘宇  刘达伟  李波 《推进技术》2013,34(9):1257-1265
为了研究不同的冷却流道布局对大面积比铣槽喷管三维再生冷却槽道在循环工作条件下的热结构响应和低周疲劳寿命的影响, 采用有限体积流—热耦合计算方法、非线性有限元热—结构耦合分析方法和局部应变法对比分析了冷却剂单向逆流、单向顺流和先顺向流动再逆向流动的来回流三种流道布局方案。计算结果表明,铣槽喷管内衬最严重的节点应变主要发生在喷管前部内衬燃气侧壁面与肋条对称面及槽道对称面相交的危险区域,这也是节点低周疲劳寿命最小的位置;铣槽内衬节点的应变时间历程主要由塑性应变决定,肋条与槽道对称面上内衬节点的热结构响应存在较大差异;采用冷却剂单向逆流布局的铣槽喷管内衬节点应变幅和残余应变最大,导致喷管疲劳使用寿命最短;采用冷却剂单向顺流布局的铣槽喷管内衬节点应变幅和残余应变最小,导致喷管低周疲劳寿命最长;采用冷却剂来回流布局的再生冷却喷管铣槽内衬的热结构响应和疲劳使用寿命均处于上述两者之间,但取消了喷管尾部集合器和外置冷却剂供给管路等易失效的部件。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