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5篇
  免费   100篇
  国内免费   32篇
航空   368篇
航天技术   123篇
综合类   42篇
航天   18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44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29篇
  1995年   25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7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针对进气道内型面存在较大弯段而导致的流动分离问题,提出了一种对进气道出口弯段进行导流控制的概念,设计了3种不同的导流格栅方案,采用数值仿真方法对不同导流格栅方案的超声速进气道流动进行了对比分析,获得了不同导流格栅对进气道流场结构和工作性能的影响特性.结果表明:利用格栅对进气道进行导流控制,可以改善进气道出口弯段的流场结构和压力分布,避免进气道出口发生流动分离.通过对格栅型面进行优化可以显著改善进气道的工作性能,采用类翼型导流格栅的进气道性能改善幅度最大,马赫数为3.5条件下,其稳定工作裕度和出口总压恢复系数分别提高10.3%和9.8%,冷流内阻降低5.3%.   相似文献   
142.
论述在GPS接收机三个功能模块中基带信号处理模块的具体作用。利用FPGA技术的先进性和软件无线电技术的灵活性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功能模块。介绍其设计实现,着重于伪码生成器和NCO的实现,同时给出相关的仿真结果。  相似文献   
143.
智能结构的梁有限元模型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详细阐述了含压电传感器和执行器的智能结构梁单元模型的建立过程,并以双压电晶片悬臂梁为例,检验了所提模型的精度。  相似文献   
144.
本文简略地回顾了近10年国外航天回收技术和救生技术的研究方向和重点。航天回收技术的研究重点由常规伞系统转向了研制大型冲压翼伞。而航天救生技术的研究重点是空间站的救生问题,其主要任务是发展高性能的空间救生艇。文中也叙述了运载火箭的回收问题和返回舱的使用问题。  相似文献   
145.
航天员免疫状态无创性监测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空间飞行对免疫反应的影响 人体免疫系统是一个由高度分化的细胞和组织组成的共同抵御外来侵入者的复杂网络系统。空间飞行能诱发各种免疫反应.其中很多反膨对身体具有潜在的危害性。有些免疫反应一到空间就立即发生,而另外一些免疫反应在整个任务期间都有发生。诱导因素包括:微重力、航天员的应激、饮食、负荷缺乏以及辐射等,[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6.
文章叙述前苏联琥珀(Yantar)类光学侦察卫星包括凤凰(Feniks)、辛烷(Oktan)、慧星(Kometa)、钴(Kobalt)、特里纶(Terilen)、涅曼(Neman)等卫星的性能和结构。  相似文献   
147.
文章主要论述俄罗斯第五代光学侦察卫星(涅曼卫星)的飞行历史、包括发射日期选择、轨道选择和轨道机动、使用和工作寿命等内容  相似文献   
148.
该文主要叙述俄罗斯“火星—96”探测器的飞行过程,着陆器在火星上的着陆过程以及穿透器的工作情况。  相似文献   
149.
文章主要讨论了两种类型的着陆器,即硬式着陆器和半硬式着陆器。介绍了利用动态分析方法探究作用着陆器和平台上的冲击载荷及着陆缓冲装置的有效性的过程和结论,最后建议性的提出了着陆缓冲器的初样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150.
文章将自适应小波包子带树分解算法与LMS自适应算法相结合,利用自适应小波包变换所具有的优良时频局域性和多分辨分析特征,迅速跟踪和准确定位窄带干扰所污染的子带;然后利用自适应LMS算法对受扰子带进行干扰对消,将窄带干扰滤除,在去除干扰的同时,有效地减少了对有用信号的损失。同时,小波包变换提高了LMS算法的收敛速度和稳定性。仿真结果表明,二者的结合使DSSS系统的干扰抑制性能得到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