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简略地回顾了近10年国外航天回收技术和救生技术的研究方向和重点。航天回收技术的研究重点由常规伞系统转向了研制大型冲压翼伞。而航天救生技术的研究重点是空间站的救生问题,其主要任务是发展高性能的空间救生艇。文中也叙述了运载火箭的回收问题和返回舱的使用问题。  相似文献   

2.
环帆伞具有开伞可靠、开伞冲击小和伞衣抗损伤能力强的特点,已广泛应用于载人航天回收系统。为全面了解和跟踪环帆伞技术的发展,特别是了解和掌握基于群伞使用的大型环帆伞技术,文章通过分析环帆伞的结构特点,总结环帆伞在航天领域的成功应用经验,证明环帆伞是大型降落伞,尤其是载人航天群伞技术的首选伞型。同时文章还对环帆伞的设计改进过程进行了回顾,包括伞衣侧剖面形状、伞衣上下缘张满度、透气量、使用材料、加工工艺和包伞技术。最后对群伞使用情况进行了探讨,尤其是开伞不同步的问题,并提出了提高充气同步性的建议,这对于中国新一代载人飞船群伞技术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3.
可控翼伞回收系统运动特性仿真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扼要地介绍了近年来我国航天科技工作者在翼伞回收系统运动仿真研究方面所做的工作。内容涉及翼伞系统的建模、滑翔转弯与雀降性能仿真研究以及相应的稳定性分析。研究结果对翼伞回收系统的设计和试验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文章简叙了航天器回收着陆技术的发展过程,介绍了各种航天器的回收方法和航天回收系统的特点及工作原理。  相似文献   

5.
航天器回收着陆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文章简叙了航天器回收着陆技术的发展过程,介绍了各种航天器的回收方法和航天回收系统的特点及工作原理。  相似文献   

6.
随着可重复使用运载火箭成为航天领域的热点,运载火箭的回收着陆技术亦受到更大的关注。基于传统构型的运载火箭的回收一般可分为伞降回收着陆式、垂直返回式和带翼飞回式三种类型,每种类型的回收着陆技术均有其各自的优缺点。其中伞降回收着陆技术虽然落点精度较低,但是具有技术成熟度高、可靠性高、运载能力损失低的优势,长期以来世界各航天大国一直在开展相关的研究。文章针对运载火箭回收着陆中非常关键的基于伞降方式的回收着陆技术及系统开展研究,梳理了国内外运载火箭伞降回收着陆技术的发展情况。对于运载火箭的伞降回收着陆而言,中国主要开展了基于群伞-缓冲气囊的伞降回收着陆系统以及基于可控翼伞的伞降回收着陆系统两类方案的研究。文章对这两类伞降回收着陆系统进行了基本的方案论述,包括系统的组成、系统的工作程序以及涉及到的主要关键技术分析,并对两种伞降回收着陆系统进行了对比论述。最后给出了运载火箭伞降回收着陆技术的结论和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7.
文中介绍瑞典空间公司研制的200kg空间有效载荷(如:导弹弹头,再入飞行器头部等)的回收系统,该回收系统中降落伞采用高强度,轻重量凯夫拉材料制作,重量(不包括伞舱)不到7kg,采用这种回收系统后,有效载葆的着地速度不超过8m/s。文中介绍了两种回收方案,一种是常规方案,采用锥形带条稳定减速伞和轻型十字形主伞的二级降落伞回收系统,另一种是改进方案,采用具有高阻力系数的旋转伞作稳定伞和主伞的二级降落伞  相似文献   

8.
航天柔性展开结构技术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航天柔性展开结构的技术特点及其在航天器中的研究应用情况,围绕航天柔性展开结构应用涉及的薄膜褶皱、充气张力结构的屈曲失稳、展开动力学、精度测试、刚化材料等关键理论和技术基础,评述了航天柔性结构技术应用中的关键问题及未来研究重点,最后给出了航天柔性展开结构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
小型空间有效载荷回收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中介绍瑞典空间公司研制的200kg空间有效载荷(如:导弹弹头、再入飞行器头部等)的回收系统。该回收系统中降落伞采用高强度、轻重量凯夫拉材料制作,重量(不包括伞舱)不到7kg。采用这种回收系统后,有效载荷的着地速度不超过8m/s。文中介绍了两种回收方案。一种是常规方案,采用锥形带条稳定减速伞和轻型十字形主伞的二级降落伞回收系统;另一种是改进方案,采用具有高阻力系数的旋转伞作稳定伞和主伞的二级降落伞回收系统。第二种方案较为先进,可大大减少降落伞的重量和体积,不过还处在试验阶段。  相似文献   

10.
对海上伞降回收的国外发展情况、关键技术以及我国开展海上伞降回收的研究基础和展望进行了介绍。目前,美国是采用海上伞降回收最多的国家,已经成功完成了多种型号飞船返回舱、航天飞机助推器以及整流罩的海上伞降回收。根据航天器海上伞降回收的方案,海上伞降回收的关键技术可分为降落伞气动减速、航天器着水冲击、航天器姿态调整、海上标位以及海上救援回收。基于我国现有的研究基础和技术储备,我国开展海上伞降回收已经具备一定的条件,可为我国未来海上伞降回收的开展提供较好的支撑。为建立完整的海上伞降回收体系,仍需解决航天器海上空投试验以及高海况海上综合试验、海上救援回收体系搭建、溅落海区的选择以及大质量航天器群伞减速技术等问题。  相似文献   

11.
正回收着陆是载人航天活动的最后步骤,也是载人航天任务成败的最终标志。每次飞船返回直播,公众看到的都是引导伞、减速伞、主伞相继打开,着陆反推发动机点火工作,返回舱平稳着陆。这一气呵成的动作背后却是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五院508所神舟飞船回收着陆系统研制团队二十几年鲜为人知的付出。这支以"铁军"著称的队伍有着严谨细致、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吃苦的品格,有七尺男儿驰骋在茫茫戈壁、追逐伞花的"足迹",也有纤纤玉手"织"  相似文献   

12.
从载人航天和多次重复使用的角度对未来航天运输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进行了探讨.运载火箭通常把可靠性指标作为系统可靠性设计的主要依据.重复使用对航天系统设计有很大的影响.为了具有高可靠性,未来的航天系统将普遍采用冗余技术和降额技术.应急处理、救生和故障检测等是载人飞行必须优先考虑的问题.航天运输系统安全性还包括:系统工作性能变化的影响分析;能源隔离;有毒介质、材料和废气的处理;损伤危害程度分析;应急情况下的各种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13.
美国航天部门积极进行了多项以评估先进运载系统(ALS)为目的的系统研究。这些研究的主题是评估是否有能力;将有效载荷以28.5°倾角送入低地球轨道而运载成本仅为$300/lb。第一阶段承包商(包括波音航空公司、马丁—玛丽埃塔航空公司、休斯公司、洛克威尔国际公司、联合技术USBI公司、麦道公司及通用动力公司等)为了实现该成本目标,进行了种种方案研究,其中不乏硬件回收和重复使用方案。本文重点论证通用动力公司航天系统分公司提出的回收系统初步方案,并介绍目前正在进行的火箭助推器回收的新发展计划。  相似文献   

14.
文中介绍近几年国外针对翼伞阻力特性对翼伞翼型结构等方面所作的改进。这些改进 应用在运动翼伞上,而且还应用在常规翼伞上,文中还介绍了大面积翼伞的研究情况,当前马翼伞的回收重量到16.3t,翼伞面积这1000m^2,所有这些表明翼伞的发展非常迅速,对民用及国防建设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5.
文中介绍近几年国外针对翼伞阻力特性对翼伞翼型结构等方面所作的改进。这些改进不仅应用在运动翼伞上,而且还应用在常规翼伞上,文中还介绍了大面积翼伞的研究情况,当前已把翼伞的回收重量提高到16.3t,翼伞面积已达1000m~2,所有这些表明翼伞的发展非常迅速,对民用及国防建设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6.
正航天化学动力技术重点实验室是国防科技工业局和中央军委装备发展部联合批准设立的国家级实验室。实验室主要聚焦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推进协同创新,打造引领本技术领域发展的国家科技创新高地和人才高地。目前设有航天化学动力技术相关的三个研究方向,涉及化学工程与技术,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等学科。  相似文献   

17.
应用相关矩阵分析法,结合专家调查和层次分析法,阐述了7类25项航天基础制造技术对提高我国新一代航天型号性能及增强航天制造能力的相对重要性,并在此基础上确定了制造过程自动化技术和制造过程质量控制技术为航天关键基础制造技术,提出了应优先重点发展航天基础制造技术项目的观点。  相似文献   

18.
为满足航天系统的全天候发射任务需求,加强航天系统对于雷电环境的适应性,对航天系统雷电防护技术的发展情况进行了综述。首先分析雷电环境对于航天系统产生的破坏效应,追踪了世界航天史上典型的雷击案例,系统梳理了国内外航天系统雷电防护标准规范。针对运载火箭雷电效应数值仿真技术、雷电防护设计技术和试验验证技术,雷电气象监测预警技术,地面雷电防护技术和接地技术等关键技术的发展情况进行了追踪。在此基础上,从我国航天工程雷电防护的实际需求出发,对未来我国航天系统雷电防护技术重点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9.
航天武器系统对抗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航天武器系统包括地基、空基和天基的各类导弹武器出发,阐述航天武器系统攻防对抗技术的重要性和复杂性。并说明了攻防对抗技术是对抗双方互相推动而快速发展的技术,作为航天武器系统的一方,应该随时跟踪研究的几个主要方面,同时归纳了航天武器系统攻防对抗技术的三个主要技术领域,即战场电磁环境信息的侦察监测技术、针对进攻方电磁攻击的电磁防御技术和实施打击时的电磁攻击突防技术。  相似文献   

20.
从航天产品对精密加工的需求出发,综合论述了国内外精密加工技术的发展现状,并提出了航天精密加工技术发展和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