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5篇
航空   56篇
航天技术   6篇
综合类   5篇
航天   1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自由飞行下基于分段维纳过程的碰撞风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自由飞行下,飞机的碰撞风险与通信导航监视(CNS)定位误差、机载防撞系统可靠性等因素有关。CNS引起的定位误差可视为正态分布,以机载防撞系统告警区为界,在告警区外飞机视为匀速,相对距离视为一般维纳过程;在告警区内飞机为避撞进行航迹和速度调整,视为变速,相对距离视为伊藤过程。根据此相对运动特点,建立了基于维纳过程的分段碰撞概率模型,并对不同初始状态时的情形进行求解。算例结果表明了模型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72.
自由飞行下考虑高空风的最小安全间距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由飞行为解决空中交通拥挤问题提供了有效方法,为保证自由飞行下的飞行安全,对飞机对间的最小安全间距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高空风对飞机的航向、地速都有影响,综合考虑了CNS性能及高空风因素来建立基于随机微分方程的碰撞风险模型,利用MATLAB计算算例中的碰撞风险。根据给定的安全目标水平,利用牛顿迭代法对最小安全间距进行寻优,求解自由飞行下的最小安全间距。算例结果表明了所建模型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73.
高速电动无人遥控潜水器(ROV)用于浅海严酷水下环境中的观测和作业。ROV上的推进器电机内部充油,需用旋转变压器测量转子磁极位置,旋转变压器反馈的模拟信号容易受电机相线电流干扰。为此,提出了一种使用新型连续饱和函数的滑模观测器,通过使用连续饱和函数和锁相环方法,可以估算磁极位置。所提算法与传统滑模观测器相比,可有效减小电机运行时的抖振。通过仿真与试验,验证了该算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74.
CFD可视化研究与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计算流体力学(CFD)是可视化的重要应用领域,本文以CFD可视化的研究内容、研究方式和研究模型为出发点,详细讨论了CFD矢量场和张量场的各种显示技术,指出了CFD可视化中多变量数据分析和特征可视化研究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从中可以看出CFD是可视化中的一个非常重要而又极富挑战性的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75.
航空发动机整机稳态动力响应计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任兴民  顾家柳 《航空学报》1997,18(5):625-626
建立了静子与转子部分的数学模型,提出了借实测的安装节动刚度,计算各主轴承到安装节的传递函数和转子系统的动力响应,进而预计发动机整机稳态动力响应的方法。附有一双转子航空发动机计算实例。  相似文献   
76.
从外部获取资源是国内外航空制造业的普遍作法,伴随而来的质量疏漏已成为航空制造业各组织重点关注并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但传统的质量疏漏管控仍过多地聚焦于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及纠正与整改,而对其可能导致的后果风险管控不足。为此,构建基于5M1E分析法+Bow-Tie模型下质量疏漏顶事件的风险分析方法,对产品交付顾客后发现的质量疏漏进行“前因后果”式的风险分析,以期总体降低质量疏漏风险,并满足质量管理体系“基于风险的思维”要求。  相似文献   
77.
针对无人机空中自主对接和组合飞行任务需求设计了6涵道螺旋桨无人机气动构型。运用数值模拟对该型无人机进行悬停工况气动特性研究,研究不同悬停转速下整机气动性能的变化,并在涵道环括工况下对螺旋桨进行气动优化。研究结果表明:螺旋桨是悬停升力的主要来源,随着转速变化,涵道升力始终占总升力的17%左右;阻力来自机体上表面和电机支架的迎风阻力,支架的阻力达到涵道螺旋桨总升力的10%;随着桨盘载荷提升,无人机功率载荷降低;涵道的存在影响了螺旋桨的滑流特性,造成桨盘平面轴向速度增加,截面翼型迎角变小,工作效率降低,经过合理调整其扭转角分布螺旋桨效率得到提升,拉力提高3.3%,效率提高2.9%。  相似文献   
78.
针对液体运载火箭五通结构承载能力开展仿真分析和试验研究,获得了五通不同部位的Mises应力分布图,并基于五通工艺成形过程中球体壁厚减薄规律,提出了薄弱环节的优化改进措施。在此基础上,开展了五通在不同内压载荷下的液压强度试验,并监测球体表面的应力水平。结果表明:五通产品承载最大的部位是球体大凸孔根部圆角附近,与产品成形过程中壁厚减薄最大位置不重合;在不改变球体外形尺寸的情况下,适当提升结构壁厚,产品重量增加小于1kg,应力水平下降了4%,产品合格率提升了30%;采取改进措施后的五通,内压爆破试验压力达到3.6MPa以上,相对于设计压力有3倍以上安全裕度。  相似文献   
79.
空间核动力装置执行深空任务具有复杂性和特殊性,对其控制系统的研发提出较多独特的挑战。研发具有高可靠性和高自主性的控制系统,一直是空间核反应堆领域的研究重点及难点之一。对美俄(苏联)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典型空间堆控制系统的研发方案展开调研,分别从控制系统的总体要求、架构设计、启动控制策略、额定工况下功率控制方案等方面,对其设计现状进行分析和归纳,总结美俄不同型号空间堆控制系统的设计及其特殊性。在美俄空间堆控制系统设计的经验基础上,为不同型号空间堆装置控制系统的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