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航空   22篇
航天技术   7篇
综合类   4篇
航天   14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7篇
  2006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垂直发射微小型地-空导弹可拦截区的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导弹及目标的飞行数学模型,给出了地-空导弹可拦截区的计算方法,对导弹及目标的对抗飞行运动进行了仿真。对仿真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后认为,导弹可拦截区主要由以下因素决定:导弹发动机与机动能力、导弹-目标相对位置与目标的初始速度矢量、目标的机动飞行能力等。所给出的导弹可拦截区算法可以计算出任意情况下的可拦截区。  相似文献   
32.
具有一定静稳定的再入头部。再入运动都是动态稳定的。静不稳定再入头部可通过选取适当的初始转速达到动态稳定,文中给出了适合再入头部的稳定性判据。  相似文献   
33.
34.
本文分析了锥运动环境下捷联惯性导航系统数学平台的算法漂移,提出了通过求解方程组实现六子样旋转矢量算法优化处理的新方法.并对四子样、五子样、六子样的算法漂移作了对比计算.六子样旋转矢量优化算法可以明显地提高圆锥补偿精度.  相似文献   
35.
基于小型制导炸弹(炸弹+制导)气动特性、动力学方程、制导律、目标运动模型及发射区计算等飞行数值仿真模型与算法,在炸弹发射状态一定的情况下,通过不同的炸弹轨迹倾角、偏航角和目标运动的组合,仿真计算了大量的发射区.利用仿真软件C++与Matlab,能够较为直观地比较目标在运动状态不同情况下制导炸弹的发射区和6-DOF飞行轨迹.所得结论可为制导炸弹精确打击目标提供依据,提高了制导炸弹的作战性能.  相似文献   
36.
给出了一套智能的消除惯导陀螺漂移误差算法,即改进的BP(Back Propagation)神经网络模态识别算法。可根据即时的飞行区域、气压计和雷达高度表测量的地形高程数据等,在机载数字地图上实时地进行在线模态识别,找出最合适的匹配区,并对惯性导航系统指示的位置信息进行修正。该算法具有识别精度高、识别速度快和识别准确率高等特点,可用于各类有人驾驶飞行器和无人自主控制的飞行器的惯导误差修正。  相似文献   
37.
南英  陆宇平  龚平 《宇航学报》2009,30(5):1842-1847
针对登月飞船返回地球,其再入速度为108km/s,返回舱的气动加热问题大幅度上升(相对再入速度为78km/s)。给出了多个不同条件下的最优返回再入飞行轨迹设计方案:(1) 二次再入飞行方案;(2) 单次再入飞行方案;(3) 多次再入飞行方案。二次再入飞行方案优于单次再入飞行方案,因为前者可使热防护系统质量下降,具体体现在气动加热上,并容易工程实现。气动加热环境的结果如下:二次再入的最大气动热流密度<单次再入的最大气动热流密度,并且,单次再入的总气动加热量>二次再入的总气动加热量。
  相似文献   
38.
采用Loh近似假设的最优气动力辅助异面变轨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提出了一种Loh近似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导出了最优气动力辅助异面变轨的控制规律,以及相应的最优轨迹的近似解析解。给出了Loh近似模型中各系数的求解方法。通过对最优控制律及轨迹近似解的分析,得到一些有益的结论。  相似文献   
39.
航天器的再入走廊及其计算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英  吕学富 《飞行力学》1993,11(2):34-43
首先定义了航天器的再入走廊,根据提出的一种新的Loh模型与再入走廊的定义,详细地推导出了再入走廊各边界的计算公式,并证明了两种侧向走廊的数学描述是等价的。计算了以美国航天飞机为模型的再入走廊。最后还对影响再入走廊宽度的因素(如再入初始参数、飞行器升阻比、飞行器表面的耐热材料,所能忍耐的动力学环境等)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40.
航天器轨迹优化的通用数值方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南英  陈士橹 《飞行力学》1996,14(3):20-26
给出了航天器轨迹优化的一种通用数值仿真方法,该方法是由静态参数优化和动态参数优化构成,其中,静态参数优化采用可变误差多面体算法,动态参数优化采用基于最优控制理论的共轭梯度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