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11篇
  免费   345篇
  国内免费   481篇
航空   1242篇
航天技术   579篇
综合类   491篇
航天   62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50篇
  2021年   55篇
  2020年   63篇
  2019年   46篇
  2018年   38篇
  2017年   45篇
  2016年   55篇
  2015年   88篇
  2014年   132篇
  2013年   123篇
  2012年   121篇
  2011年   140篇
  2010年   147篇
  2009年   154篇
  2008年   141篇
  2007年   117篇
  2006年   117篇
  2005年   92篇
  2004年   49篇
  2003年   66篇
  2002年   79篇
  2001年   74篇
  2000年   67篇
  1999年   99篇
  1998年   118篇
  1997年   109篇
  1996年   82篇
  1995年   63篇
  1994年   48篇
  1993年   73篇
  1992年   52篇
  1991年   59篇
  1990年   43篇
  1989年   36篇
  1988年   28篇
  1987年   22篇
  1986年   16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4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2篇
  1978年   1篇
  1965年   1篇
  19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简要介绍Y19- 1 飞机飞行试验数据采集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着重阐述固态记录可编程采集编码器的特点  相似文献   
32.
阐述在型号研制中开展"三化"设计的基本途径,分析开展"三化"工作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探讨型号全寿命周期各阶段的"三化"设计工作,并就如何加强对"三化"实施过程的管理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33.
本文首先介绍了压电驱动二维微动工作台定位补偿系统的结构特点,然后对微动工作台的性能进行了分析,给出了性能实测结果,最后研究了系统在超精密定位补偿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34.
介绍了简易遥测站重要组成部分 PC机遥测数据处理系统 ,阐述了利用高密度、高速度的在系统可编程器件 isp L SI及其仿真软件 SYNARIO设计系统中码同步器的方法和成效  相似文献   
35.
在传统图像后处理算法中,性能和复杂度往往难以兼顾。从FPGA硬件实现出发,在原有的基于边缘模型的数字图像后处理算法基础上,提出一种新的基于模型匹配的重建模型算法,并且根据边缘的宽度和边缘退化的主要形式建立两个边缘重建模型。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改进的算法不仅满足工程实时性要求,而且一定程度上抑制了高倍压缩后的数字图像中出现的振铃效应和模糊效应,起到了改善图像主观和客观质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36.
当代著名培训大师余世维博士对文化作过这样的论述:坚持一种行为就变成了习惯,坚持一种习惯就变成了传统,坚持一种传统就变成了文化。应该说这个论述既独到又精辟。从某个角度说,文化的确就是一种习惯,一种传统。一个人有良好的习惯,一个单位有优良的传统,优秀的文化就自然形成  相似文献   
37.
在平方根卡尔曼复判决反馈均衡器原理的基础上,针对短波信道经常存在的多径在前主径在后的情况,对应用于短波高速数据传输的均衡器进行了结构上的改进,不立刻对输入均衡器的码元进行判决,而是延迟一定码元时间后再进行判决。MATLAB仿真结果表明,进行延迟判决的均衡器在既不影响均衡器的收敛速度,且算法复杂度增加很少的前提下,比常规结构的复判决反馈均衡器在抗干扰性能上有很大提高。  相似文献   
38.
基于PCI总线的PC机再入遥测站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再入遥测的特点 ,提出基于 PCI总线和 Windows平台的 PC机再入遥测站的体系结构 ,重点对其关键技术即多通道高速数据的实时传输与存储技术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39.
夏季强降水能使机场能见度急剧变差,增加跑道道面的复杂性,破坏飞机的空气动力性。在雨中飞行有可能发生积冰,给飞行带来困难,甚至危及飞行安全。因此,降水预报是夏季供航预报服务的主要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40.
Smirnova  N. V.  Lyakhov  A. N.  Setzer  Yu. I.  Osepian  A. P.  Meng  C.-I.  Smith  R.  Stenbaek-Nielsen  H. C. 《Cosmic Research》2004,42(3):210-218
Spatial distributions of the electron density in the latitude range 60°–90° N were calculated on the basis of a physical model of the E and lower Fregions of the high-latitude ionosphere using statistical models of auroral proton and electron precipitation. It is shown that precipitating protons can play the key role in the ionization of the Eregion in the dusk and midnight sectors of the auroral oval. However, quantitative estimates of the contribution of protons to the ionization depend on the used statistical models of electron precipitation. Comparison of the electron density profiles calculated for two incoherent scatter radars, EISCAT (Tromsö) and ESR (Svalbard), for simultaneous precipitation of electrons and protons and for electron precipitation only show that the influence of protons is the most significant in the dusk sector over the EISCAT radar and in the midnight sector over the ESR radar. The results presented indicate the need to take protons into account when radar data are used to derive precipitating electron spectr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