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9篇
  免费   206篇
  国内免费   116篇
航空   625篇
航天技术   106篇
综合类   82篇
航天   198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34篇
  2021年   50篇
  2020年   43篇
  2019年   45篇
  2018年   40篇
  2017年   45篇
  2016年   36篇
  2015年   40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60篇
  2012年   61篇
  2011年   44篇
  2010年   49篇
  2009年   54篇
  2008年   58篇
  2007年   54篇
  2006年   43篇
  2005年   49篇
  2004年   39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991.
中空纤维型自修复复合材料的修复效率及力学性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5-亚乙基-2-降冰片烯(ENB)和Grubbs催化剂组成的修复系统为修复剂、以外径为Ф0.9mm的中空玻璃管为载体,通过压力破坏实验和三点弯曲实验研究含有中空玻璃管复合材料的弯曲性能及自修复的效率。结果表明:压力破坏实验给试件带来的损伤程度最大可达到14.67%;已受损的试件在修复系统的作用下,试件的强度能恢复到原强度的99.15%。  相似文献   
992.
为获得更高的服役性能,航空航天领域大量采用高性能材料和复杂结构,这些都给制造技术带来巨大挑战。作为最为成熟、应用最为广泛的特种加工方法——放电加工(EDM)技术具有非接触、无切削力、加工性能不受材料强度、韧性、硬度、刚度等机械性能影响的特点,在航空航天产品特别是发动机产品中被广泛采用。重点介绍航空航天制造领域中放电加工技术国内外的相关研究进展及成功应用案例。另外,随着智能制造技术的发展并迅速渗透到航空航天制造领域,国内放电加工智能制造技术解决方案不断涌现,对几个典型的放电加工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993.
为了提高弹丸侵彻类高速冲击仿真的精确度,本文利用有限元法(Finite element method, FEM)-光滑粒子流法(Smooth particle hydrodynamics, SPH)自适应耦合模型对蓝宝石侵彻深度(Depth of penetration,DOP)实验过程开展了数值模拟研究。通过DOP实验,验证了该算法下仿真模型的准确性,并对比了传统FEM算法和FEM-SPH固定耦合算法仿真模型的计算结果。研究表明,FEM-SPH自适应耦合算法在计算精度上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994.
马超  顾志悦  曹裕豪  李玲  陈晶 《宇航学报》2022,43(7):957-963
针对航天器蜂窝夹层板发泡胶减重需求,以预埋件-发泡胶组合体等效半径为参数进行理论分析,给出蜂窝夹层板应力分布解析式,预测其破坏模式。据此提出两种发泡胶减重填充方案,并开展试件拉脱力测试、仿真,舱板组件性能评估和结构精度稳定性分析等验证工作。研究表明,方案1实现预埋件发泡胶减重25%,方案2实现减重50%。减重方案已成功应用于两型卫星,可为其它航天器研制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995.
为了准确掌握不同工况下混合励磁模式低功率霍尔推力器束流发散和推力矢量偏心特性,凭借自主设计和改进的一套快速评估霍尔推力器束流发散角和推力矢量偏角原位集成诊断装置,系统研究了推力器在不同阳极质量流率、磁场、电场下束流分布和推力矢量偏心特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束流发散角随阳极质量流率(0.65mg/s~0.95mg/s)和磁场强度(112Gs~142Gs)的变化呈现负相关的特性。当阳极质量流率0.95mg/s,束流发散角降到29.1°(<30°)。推力矢量偏角随阳极质量流率和磁场强度的变化分别存在极大值(1.19°)和极小值(0.91°)。束流发散角、推力矢量偏角在250V~330V放电电压范围内基本保持不变。  相似文献   
996.
997.
998.
李俊杰  徐义华  谷湘 《推进技术》2022,43(6):365-373
Mg粉/CO2粉末发动机是火星探测中较为理想的原位资源利用方案,为了掌握Mg/CO2粉末发动机稳定点火燃烧特性,在考虑氧化层厚度对Mg颗粒熄火影响的基础上,基于涡耗散/有限速率模型建立了点火燃烧模型,并应用数值计算方法研究了Mg粉颗粒粒径(5μm, 10μm, 15μm, 20μm和25μm)、入口预混气流雷诺数(1500, 2000, 2500, 3000和3500)和CO2/Mg氧燃比(0.5, 1, 1.5, 2和2.5)对Mg粉/CO2动态点火燃烧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雷诺数和氧燃比恒定时,随着粒径从5μm增加到10μm,平均温度升高,平均点火时间延长,燃烧效率增加;随着粒径从10μm增加到25μm,平均温度降低,平均点火时间延长,燃烧效率减少。粒径和氧燃比恒定时,平均温度随雷诺数增加而下降;平均点火时间和燃烧效率随雷诺数增加基本不变。粒径和雷诺数恒定,随着氧燃比从0.5增大到1.5,平均温度升高;随着氧燃比从1.5增大到2.5,平均温度下降;平均点火时间和燃烧效率随氧燃比增大基本不变。  相似文献   
999.
为了研究高温环境下轴承钢基体上Ti掺杂类石墨碳基薄膜的实际应用,采用非平衡磁控溅射技术在M50钢表面制备Ti-GLC膜,分别在不同温度、不同线速度下与Al2O3陶瓷球进行摩擦磨损试验,研究其高温摩擦学性能及磨损机理。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Ti-GLC膜中的sp2键含量逐渐增大,石墨化程度加重,硬度和弹性模量逐渐降低,膜基结合力也有所降低。在室温~200℃,所制备的Ti-GLC薄膜保持优异的低摩擦与耐磨损性能,为Ti-GLC薄膜的最佳服役温度区域。在200 mm/s下,随着温度的升高,磨损形式由轻微的黏着磨损和磨粒磨损逐渐转变为严重的磨粒磨损和氧化磨损。  相似文献   
1000.
航空航天领域复杂金属构件在激光增材制造过程中大多需添加支撑结构,尤以块状支撑结构应用最广泛。合理确定支撑间距及悬垂面后处理加工余量,对于激光精确成形至关重要。研究了支撑间距对选区激光熔化成形AlSi10Mg材料致密度、表面形貌、显微组织、硬度的影响规律,并通过数值模拟的方法揭示了支撑结构对成形性的影响机理。研究表明,不同支撑间距试样的平均致密度变化范围为96.7%~97.3%,当支撑间距小于1 mm时,去除支撑后试样下表面粗糙度稳定为约0.28 mm。成形试样底层受支撑结构影响可分为缺陷区、过渡区、致密区,在支撑间距为1 mm以下时,缺陷区厚度保持在约456μm。缺陷区的网状Si较粗大且稀疏,硬度为90 HV0.1;致密区的网状Si较细小且密集,硬度为115 HV0.1。支撑结构能有效阻止金属熔体侵入下层粉末,使熔池维持正常形态(最大长度为190μm,最大宽度为100μm),有利于熔道内金属粉末充分熔化,保证成形性。激光增材制造铝合金复杂构件时设定最优支撑间距为1 mm可减少材料浪费和加工时长,设定悬垂面加工余量为456μm可在后处理中将缺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