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4篇
航空   71篇
综合类   2篇
航天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利用ANSYS/Thermal瞬态热分析功能对压气机盘腔进行了瞬态温度场数值模拟.并将模拟结果与试验数据进行比较,验证了压气机盘边界条件计算方法的可靠性和ANSYS软件作为压气机转子瞬态温度计算工具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我国航空技术的发展需要开发叶片CAD/CAPP/CAM技术。本文分析了此项技术要完成了的工作、开发中会遇到的困难,提出了解决了难题的方法和开发途径。  相似文献   
13.
针对微细颗粒在涡轮叶片表面的沉积问题,采用EI-Batsh沉积模型对涡轮叶片表面微细颗粒沉积情况进行数值仿真,探究压力面冷却射流对颗粒沉积特性的影响.研究表明:沉积主要发生于叶片前缘与压力面,且沉积率随着粒径的增大不断增大,但粒径增大到17 μm后沉积率增加幅度开始变小.存在冷却射流时,射流可以通过吹离和卷吸作用影响小...  相似文献   
14.
高转速对直通型篦齿封严特性影响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试验的方法研究了转速对篦齿封严特性的影响。分别在不考虑封严间隙变化和考虑封严间隙变化的情况下,在大转速和大压比变化范围内,详细地分析了篦齿流量参数随转速和压比的变化规律及变化大小,并对引起变化的主要原因进行了分析,得到了一些有价值的结论。  相似文献   
15.
双层壳型冲击/气膜结构内表面换热特性实验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毛军逵  刘震雄  郭文  江和甫 《推进技术》2007,28(3):235-239,252
以双层壳型冲击/气膜复合冷却结构的平壁模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了该种结构典型冷却单元的放大模型实验研究。通过改变冲击Re数(10 000~40 000),冲击间距和冲击孔直径之比H/D(0.17~2.0),冲击孔和气膜孔间距与冲击孔直径之比P/D(0~5.0)等参数,利用热膜法研究了该典型冷却单元结构中内表面的换热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参数Re,H/D,P/D对内表面局部换热系数的影响呈现出复杂的关联性。在本文的实验工况参数条件下,随着冲击Re数的增加,内表面换热效果逐步增强;并且存在一个最佳的H/D和P/D范围使得内表面换热效果最佳。综合分析实验结果,当H/D=0.67,P/D=3时,双层壳型冲击/气膜冷却结构内表面能达到最佳的换热效果。  相似文献   
16.
小空间内冲击/气膜复合冷却换热特性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相似理论的原理, 试验研究了封闭小空间内冲击/气膜复合冷却内表面的换热特性.研究中通过改变冲击Re数(1000040000)、冲击距离H和冲击孔直径D之比H/D(0.172.0), 在2种冲击孔和气膜孔间距P和冲击孔直径D之比P/D(0, 1)条件下, 细致分析冲击Re数、H/D对复合冷却内表面局部换热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本文的试验工况中, 冲击靶板上的局部Nu数随着冲击Re的增加而不断变大, 而Nu数随着H/D的变化规律并非单调.当P/D=0, H/D=2时换热效果达到最佳;P/D=1时, 在X/D=±3范围内, 小冲击Re数条件下H/D=0.17和H/D=2的换热效果比较接近, 大冲击Re数条件下H/D=1和H/D=2的换热效果比较接近.   相似文献   
17.
旋转盘腔去旋系统数值模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带有管式减涡器的盘腔内流动特性进行数值模拟,研究了减涡管的长度、管径和引气鼓筒孔的外形及尺寸,对盘腔内压力损失、流动结构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管式减涡器对于降低引气气流的压力损失有显著作用,存在最佳的减涡管长度使得引气的压力损失最小;减涡管管径、鼓筒孔面积增大都会减少流动损失;在鼓筒孔面积一定的情况下,长圆形鼓筒孔的性能比圆形鼓筒孔的更优。  相似文献   
18.
涡轮叶片前缘气膜冷却换热实验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针对某型涡轮叶片放大模型的前缘冷却结构气膜冷却效果开展了细致的实验研究,利用红外热像仪测量了叶片表面的温度场分布,分析了前缘的气膜孔倾角、吹风比、主流雷诺数等参数对绝热冷却效率和压力损失的影响.实验中前缘的3排气膜孔倾角变化范围是35°~90°,主流雷诺数变化范围是76112~142624,吹风比变化范围是0.44~2.64.结果表明:气膜孔倾角越小,前缘驻点附近的气膜覆盖效果越好;气膜孔倾角为45°的叶片压力损失系数最小,气膜孔倾角为75°的叶片压力损失系数最大;主流雷诺数增大,绝热冷却效率下降,压力损失系数增加;吹风比增大到1.32时,绝热冷却效率达到最大,吹风比再增大绝热冷却效率反而下降.   相似文献   
19.
设计了实际尺寸高压涡轮(HPT)主动间隙控制(ACC)系统机匣组件试验件,模拟ACC系统在高温、高压条件下的工作状态,研究了HPT机匣的温度分布规律,以及机匣温度随冷气雷诺数的响应特性,验证了供气总管及冲击冷却管的流动特性。结果显示:供气总管压力分布均匀,冲击冷却管从进气端至封闭末端的沿程压力逐渐升高,但管内压力随冲击冷却管开孔面积比的增大而接近一致;当ACC系统不工作和工作时,机匣周向单点温度与平均温度最大相对偏差分别为48%和58%;而在ACC系统工作时,随冷气雷诺数的变大,涡轮外机匣温度能显著降低,试验工况中,机匣各冷却部位平均温度的降幅可达16%~37%,达到预期效果。基于试验测试数据,验证并改进了HPT机匣组件换热分析模型,该模型具有较高精度和良好适用性。   相似文献   
20.
涡轮叶片吸力面气膜冷却效率的数值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姚玉  张靖周  何飞  郭文 《航空动力学报》2010,25(6):1245-1250
针对某型导向叶片,运用RNG(renormalization group)湍流模型对涡轮叶栅通道内部的三维流场和叶片吸力面的冷却效率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在叶栅通道主流入口雷诺数Re=4×105~6×105和冷气吹风比M=0.5~3范围内,沿吸力面不同弦向位置处开设气膜孔对气膜冷却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各位置气膜孔单独喷射时叶片吸力面的冷却效率均随着入口雷诺数的增加而增大;在气膜孔出口下游附近,冷却效率随着吹风比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在下游远处则一直随着吹风比的增加而增大;三个位置处气膜孔单独喷射时,位置1气膜孔的冷却效率较位置2和位置3的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