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20篇
航空   59篇
航天技术   8篇
综合类   4篇
航天   2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差压检漏系统压力与温度响应的计算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文章建立了差压检漏系统物理和数学模型;利用Matlab数值模拟求解非对称的基准物和被测物在不同的充气时间、有效传热面积、对流换热系数和不同的表面辐射率情况下的压力和温度随时间的响应;通过试验舱的计算结果表明:平衡时间越长,基准物和被测物的温度差越小,压差越小;当基准物容积比被测物容积小时,可以通过增大被测物的有效传热面积、表面的对流换热系数和辐射率来缩短温度平衡时间,减小二者压差.  相似文献   
52.
针对超临界压力流体在发动机涡轮叶片再生冷却技术中的应用,对超临界压力正癸烷在旋转状态下的径向入流管内对流换热和流动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哥氏力、浮升力与流动加速对换热的影响规律,提出了适用于旋转条件下超临界压力流体对流换热的同时考虑重力浮升力与旋转浮升力的浮升力无量纲准则数。研究表明:高转速条件下(500r/min以上),浮升力主要由离心力产生且处于强化区,增强对流换热;流动加速主要由压降产生,削弱对流换热;浮升力、流动加速、哥氏力均随转速增大而增大,共同作用下对流换热也随转速增大而增大。1500r/min下平均Nu数约是500r/min的1.5倍,约为静止的2~4倍。  相似文献   
53.
英国国家物理实验室已建立了两套光谱响应标准。用高量子效率的硅光电二极管建立400-920nm范围内的光谱响应标准,NPL此标准的传递不确定度为0.1%。用装有半球形反射腔的热释电探测器建立了1-20μm范围内的光谱响应经标准的不确定度小于1.6%。  相似文献   
54.
介绍了在自制简易滚床上,改进滚模设计,替代原滚边--折弯相结合的工艺方法,实现一次滚弯成形。改进后的形成方法,保证了产品质量,提高工效8倍,原材料也得到充分利用。  相似文献   
55.
讨论了在氧化铝基板上的厚膜应用领域中采取直接电镀的方法。研究了建立在钯涂层、碳涂层和导电聚合物基础上的三种直接电镀的方法,测定和比较了它们与传统电镀/ 化学镀技术的操作步序、电镀速度和膜层结合力等技术指标。  相似文献   
56.
同伦方法中辅助映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洲  祝小平 《飞行力学》1997,15(3):84-89
简述了同伦方法中解曲线跟踪算法,它是求解非线性问题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并说明辅助映射的构造形式将影响非线性问题的求解。根据同伦方法的基本思想和求解过程,提出了采用“相似”准则设计辅助映射的方法,即辅助映射要与原映射同类型,使待求函数较为容易地同化变形到辅助映射,同时求到问题的解。该方法已应用于一些实际课题中。效果很好。  相似文献   
57.
一种S频段具有RCS缩减特性的编码超表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设计了一种覆盖S频段的电控1-bit编码单元,并对其进行了等效电路分析与参数优化,单元在0/1两种工作状态下相位相差180°;以此为基础完成了9×9超表面阵列设计,通过设置变容二极管两端的偏置电压,使各个超表面单元能够根据设计需求在0/1两种工作状态之间切换,从而实现反射电磁波能量干涉相消。仿真结果表明,编码超表面阵列在2 GHz~4 GHz内相对于同尺寸的金属板能够实现15 dB以上的RCS减缩。  相似文献   
58.
59.
为了对高效铣削淬硬模具钢SKD11的新型铣刀进行优选,对不同几何结构的铣刀加工得到的表面质量进行了分析.综合考虑了加工表面粗糙度、切屑微观形态、硬度及硬化层深度、残余应力分布和晶相组织结构变化等多方面因素,研究了不同铣刀的几何特性及其磨损特性对表面质量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前角5°,后角10°,刀尖圆弧半径为1 mm,铣刀螺旋角为45°的几何结构铣刀完成了表面完整性试验中.此外,在淬硬钢铣削加工中合理地选择加工参数可以获得0.4μm的表面粗糙度;采用合理的正前角可以抑制锯齿形切屑的产生.铣削淬硬模具钢能在加工表面产生残余压应力,通过增加铣刀后角和抑制后刀面磨损可以推迟加工表面软化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60.
硬质合金丝锥在铸铁高速攻丝中的切削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动机汽缸生产线上需求大量的高速加工用硬质合金丝锥.攻丝过程中,由于切削力的大小直接影响了加工精度及丝锥寿命,丝锥的参数优化也与切削力变化紧密相关,因此切削力分析在新型硬质合金丝锥的研制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通过立式加工中心和Kistler测力系统,对一批新型丝锥进行了切削性能评价,比较了不同的硬质合金丝锥加工灰铸铁和球墨铸铁过程中的切削力在旋入和旋出两个阶段的变化情况.指出了在铸铁攻丝中切削力的变化几乎不受丝锥磨损的影响,而与刀具夹持方式紧密相关.此外,攻丝力还与螺旋角、丝锥槽数以及试件材料的塑性均有不同程度的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