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3篇
航空   83篇
航天技术   17篇
综合类   4篇
航天   17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51.
随着数控加工技术、精密加工技术的不断发展,阀体表面尺寸精度及各表面几何形状精度已不是阀体加工质量的主要问题,目前已能很好地保证.而作为影响阀体表面质量主要因素的尖边、毛刺等已成为制约阀体加工质量提高的主要问题. 尖边、毛刺对 伺服阀产品的危害 1影响装配精度 尖边、毛刺的存在明显影响阀体尺寸的测量.阀体上精密安装孔较多,有过盈配合、间隙配合.因此尖边、毛刺导致的测量偏差直接影响装配精度,从而导致产品可靠性降低.  相似文献   
52.
简要介绍了动态信号分析仪的校准方法,自动校准系统的校准时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53.
沙正平 《飞机设计》1997,(1):1-12,33
3.2 面向对象设计的关键技术 概括起来要解决四个方面的关键技术。 (1)信息管理技术 信息管理技术主要有两方面内容: a.信息交换技术,如图8中采用的是1553B总线,它就规定了数据传输的协议,即按何种格式发送和接收;  相似文献   
54.
本文概括总结了深冷氦气增压瓶密封结构的研制工作。选择了材料,设计了三种密封结构(即榫槽铟密封结构、垫片镀铟密封结构和双道密封结构)。三种密封结构的试验件都经过了液氮、液氦温度条件下的高压试验,证明在低于-253℃,高于35MPa的工作条件下三种结构都能满足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55.
激光切割一般使用惰性气体或者氧气作为切割辅助气体,在高功率密度激光束的照射下,材料表面温度迅速升至沸点以上,并在热传导未完成之前足以将材料熔化,同时,部分材料汽化成蒸汽,还有部分材料熔化为熔渣从切割缝底部被辅助气体流吹走,实现了工件的非接触式加工,本文对该方法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56.
57.
设计了一个应用在航空VHF电台中的电调谐电路,利用ADS软件对电调谐电路进行了仿真,分析了电路各参数对电调谐结果影响,通过对实际电调谐电路测试和调试表明,在解决高频段信号衰减较大的基础上,电调谐电路模型能有效起到选频作用,对VHF电调谐电路设计及调试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58.
介绍了热动力环境模拟试验设备的设计,并分析了测控系统硬件、软件结构。试验表明,通过对空气流量、温度、压力、湿度的模拟,能完成飞机环控系统地面性能试验。  相似文献   
59.
电火花加工小孔时,间隙流场中的电蚀产物和气泡如果不能及时排出,会严重影响加工效率和加工质量。通过对电火花间隙流场特性分析,建立三维圆柱组合体间隙流场几何模型,运用FLUENT软件中VOF、DPM模型和二次开发功能来实现电蚀产物和气泡在底面加工间隙内不断随机生成,建立电火花小孔加工间隙流场气–液–固三相流耦合仿真模型,并加入中空内冲液排屑方法,仿真分析了不同冲液速度和不同加工深度下电蚀产物和气泡在间隙流场中的分布情况。对电蚀产物颗粒分布进行统计,表明增大内冲液速度能够促进电蚀产物排出,减少底面和侧面间隙内气泡相的浓度。加工深度越小,底面间隙处向上的速度越大,电蚀产物和气泡越容易排出。  相似文献   
60.
火箭橇试验是在地面实现导航系统高动态校准的最佳方法。针对国内导航系统校准火箭橇试验尚处在起步阶段且缺乏通用试验设施的现状,提出了构建校准火箭橇试验平台的设想,以提高试验安全性和数据有效性。完成了最高速度2Ma、最大航向过载30g的校准平台研制,详细介绍了结构设计和仿真分析过程,开展了最高速度306m/s、最大过载11g的火箭橇验证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校准平台运行安全、回收可靠、数据全面,能够满足导航系统高动态校准的指标要求。后续将在此平台上开展更高速度的多套、多类型导航系统校准火箭橇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