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55篇
  免费   466篇
  国内免费   189篇
航空   1824篇
航天技术   381篇
综合类   235篇
航天   670篇
  2024年   24篇
  2023年   67篇
  2022年   92篇
  2021年   75篇
  2020年   90篇
  2019年   109篇
  2018年   102篇
  2017年   84篇
  2016年   89篇
  2015年   86篇
  2014年   123篇
  2013年   92篇
  2012年   104篇
  2011年   102篇
  2010年   108篇
  2009年   107篇
  2008年   117篇
  2007年   124篇
  2006年   131篇
  2005年   91篇
  2004年   84篇
  2003年   92篇
  2002年   72篇
  2001年   60篇
  2000年   80篇
  1999年   71篇
  1998年   66篇
  1997年   70篇
  1996年   69篇
  1995年   66篇
  1994年   57篇
  1993年   57篇
  1992年   68篇
  1991年   53篇
  1990年   61篇
  1989年   40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22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12篇
  1983年   12篇
  1982年   14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16篇
  1979年   10篇
  1978年   1篇
  1975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901.
高温磁流体动力技术实验系统设计与调试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开展高温磁流体功率提取、磁流体加速、磁流体流动控制等磁流体动力技术实验,研制了基于高温燃气发生器的磁流体动力技术实验系统。介绍了高温磁流体动力技术实验系统的基本组成,设计思想及运行情况。燃气发生器采用航空煤油和气氧燃烧,产生最高温度可达3256K的高温燃气,通过添加辅助电离种子K2CO3,可以得到电导率为11.6S/m的导电流体;高温燃气经喷管的加速,在出口得到马赫数1.5的超声速导电流体;实验系统调试实现了15s以上稳定运行,表明具备了开展较长时间高温磁流体动力实验的能力。  相似文献   
902.
EPDM包覆层材料准静态压缩实验及力学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蒋晶  许进升  陈雄  杜红英  张中水 《推进技术》2015,36(8):1268-1273
三元乙丙(Ethylene Propylene Diene Monomer,即EPDM)材料的力学性能对使用其作为包覆层的固体火箭发动机起到关键的作用。利用万能试验机进行EPDM包覆层材料常温下的准静态压缩实验,通过实验发现,EPDM包覆层材料具有明显的超弹特性和率敏感特性。提出采用超弹模型来描述材料压缩变形下的力学性能,通过比较Mooney-Rivlin模型、Ogden模型和Polynomial模型的拟合结果,发现二阶Polynomial超弹模型的精度最高,故选取Polynomial超弹模型作为EPDM包覆层材料的本构模型,并考虑其率相关特性,拟合超弹及率相关两部分的材料参数。对比实验结果,发现压缩模型能很好地预测40%应变内的EPDM材料的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903.
基于随机Wiener过程的航空发动机剩余寿命预测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针对目前剩余寿命(RL)预测方法没有综合考虑发动机个体性能退化的差异性和多阶段性的问题,提出了基于多阶段性能退化模型预测航空发动机剩余寿命的方法。首先,该方法采用多阶段Wiener过程对航空发动机进行退化建模,并假设退化模型参数服从随机分布来描述发动机个体的差异性。然后,根据历史性能退化数据与历史失效时间数据,利用期望最大化算法对模型参数的先验分布进行估计。当获得单台发动机的实时退化数据后,使用Bayesian方法对模型参数进行更新,从而实时更新航空发动机的RL分布,最终实现对单台航空发动机的RL预测。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预测精度较高,能为航空发动机维修计划的制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04.
航空航天及现代工业高技术领域对使用温度达到500℃的永磁材料提出了明确需求。SmCo永磁材料因其高的居里温度、强的磁晶各向异性和高的饱和磁化强度成为现有永磁材料中高温永磁材料的首选。然而,商用的2∶17型SmCo合金因其高的矫顽力温度系数使其最大工作温度不超过300℃。本文重点研究了2∶17型SmCo高温永磁材料、1∶7型纳米晶SmCo高温永磁材料以及SmCo高温永磁材料的抗氧化行为;研制出了可以在500℃及550℃应用的2∶17型SmCo高温永磁体;获得了具有各向异性的1∶7型纳米晶SmCo磁体;1∶7型纳米晶SmCo永磁材料在500℃具有良好的结构和磁性能时效稳定性;合金化和表面改性显著提高了SmCo磁体的高温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905.
基于可靠性优化的芯片自愈型硬件细胞阵列布局方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张砦  王友仁 《航空学报》2014,35(12):3392-3402
以提高可靠性为目标,研究芯片自愈型硬件细胞阵列布局的新结构和新方法。针对传统可靠性模型无法体现细胞内部模块随布局结构动态变化的不足,通过细胞单元电路资源消耗分析,面向二维阵列结构进行了新的可靠性建模。根据新模型,在分析布局结构参数对可靠性影响程度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先分块再分层的细胞布局新结构。用实例验证了新布局结构对可靠性提高的有效性,给出了不同设计任务和细胞电路设计方法情况下确定最佳布局方式的计算方法,并总结出了新布局结构中分块、分层参数选择规律,最终论证了最佳布局方式计算方法和参数选择规律的一般适用性。  相似文献   
906.
支承刚度非线性转子系统的不平衡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航空发动机中转子支承的刚度非线性问题,基于谐波平衡法,发展了一种适用于多自由度转子系统的不平衡响应计算方法.通过对带有非线性支承的双盘转子系统不平衡响应的数值模拟,获得了影响非线性转子系统不平衡响应的关键参数和重要规律.研究表明:转子不平衡响应的非线性特征与振型密切相关,转子的峰值频率和峰值振幅随支承刚度非线性的增强而升高,随不平衡的增大而增大,非线性支承会使响应中出现频率的3倍频和5倍频成分.  相似文献   
907.
轴流压气机叶片准三维自动优化设计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提高轴流压气机叶片气动设计效果,将叶片准三维设计方法与叶型自动优化技术相结合,构建轴流压气机叶片准三维自动优化设计平台。在叶片三维数值计算结果中提取总压损失系数径向分布,反馈到S_2流面计算程序,替代原有的基于试验数据的损失模型,重新进行通流设计,提高S_2流面流场计算精度;S_1流面叶型设计采用并行遗传算法与叶轮机CFD方法相结合的叶型自动优化方法,以数值寻优代替叶型气动外形的人工调整,减小对设计经验的依赖。运用设计平台,对一设计流量6.3kg/s,设计压比2.07的轴流压气机第一级转子进行气动设计,得到径向三维叶片,设计点流量、总压比均接近设计目标,等熵效率接近90%,失速裕度达15.5%,结果令人满意。采用三维优化方法进一步进行叶片积叠线弯、掠设计,在失速点到设计点的稳定工作范围内效率均得到了1%的提升。  相似文献   
908.
全固态薄膜锂电池研究进展和产业化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固态薄膜锂电池利用固态电解质替代传统电解液,采用多层薄膜堆垛的平面结构,属于新一代的锂离子电池,在军民两用的可穿戴设备、便携式移动电源、汽车和航空动力电池等领域应用前景广阔。该类电池因高安全性、长循环寿命、高比容量和高能量密度等优势性能受到业界广泛关注。本文概述薄膜锂电池的分类和充放电原理,总结正负极、电解质薄膜材料的发展历程和薄膜制备手段的改进,对比各类电池材料的电化学性能,引入该方向最新的研究进展:三维薄膜锂电池,可变形的柔性电池,高电压、大容量电池组。汇总国外商用电池产品、关键优势技术、电池制备设备,提出薄膜锂电池亟待解决的科学问题和国内潜在的产业化方向。  相似文献   
909.
采用ABAQUS软件建立典型壁板搭接区试验件三维实体有限元模型,并进行应力分析,获得搭接区钉孔最大应力;运用应力严重系数法和线性损伤累积理论对典型壁板搭接区试验件在随机载荷谱作用下的疲劳特性进行计算分析,给出了试验件疲劳寿命预估值;计算结果满足目标寿命要求。将分析结果与试验件的疲劳耐久性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发现寿命预估值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910.
为提高多段翼型增升效能,开展襟翼外形和缝道参数同时优化设计研究。优化算法采用遗传算法,以求解RANS方程为气动特性分析方法,通过椭圆方程控制生成多段翼型外形,同时优化缝宽、搭接量、襟翼偏角等位置参数和襟翼外形控制参数,实现多段翼型优化设计。设计实践表明,与只优化位置参数相比,同时优化襟翼外形和位置参数得到的多段翼型有更大的升力系数,方法是可行的,具有一定的工程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