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6篇
航空   43篇
航天技术   22篇
综合类   6篇
航天   9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1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本文通过对Ly—12CZ铝合金板和30CrMuSi钢板表面裂纹在拉伸疲劳载荷作用下裂纹形状变化实验数据的分析,提出拉伸疲劳载荷作用下表面裂纹形状比a/b和深度——板厚比a/t随裂纹扩展时的关系式。利用此式进行理论计算,其结果与实验较符合。 此关系式对具有表面裂纹结构剩余寿命和剩余强度计算均有一定实用意义。  相似文献   
42.
本文研究了含表面裂纹试件在疲劳载荷作用下承受单峰超载时的裂纹扩展的迟滞效应。发现:使裂纹滞止的临界超载比有所提高;在同样超载比时,裂纹在c向(沿表面方向)的迟滞循环数比在a向(沿深度方向)的迟滞循环数要多;迟滞效应的影响区约等于(或略大)按lrwin公式计算的由超载引起的单调塑性区长度。用[1]中建议的计算模型对迟滞循环数进行预测,结果与实验数据符合得较好。  相似文献   
43.
针对跨声速风洞试验模型支撑结构,采用压电作动器嵌入支杆,形成一体化主动减振系统来抑制模型在风洞试验过程中的振动.分析了模型支撑结构在风洞试验过程中的振动特性和主动减振系统的控制原理,建立了压电作动器/风洞模型支撑结构相互耦合的动力学模型.在此基础上,采用模态可控性理论及模态价值理论,给出了主动减振结构控制能力的定量描述...  相似文献   
44.
陆萌  寇长河 《航空学报》1994,15(5):588-595
对T300/5222复合材料叠层板在不同温度水平下以及非稳态的加-卸载作用下的材料行为进行了理论和实验研究。在Coleman-Noll的热力学本构框架之下进行讨论并提供了确定T300/5222复合材料叠层板的非线性蠕变积分型本构方程的理论依据。利用实验数据确定了方程中的材料系数。此方程在预测不同载荷水平和方式作用下的材料行为时,与实验结果相符合。  相似文献   
45.
复合材料层板低速冲击损伤有限元模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利用三维动态有限元模拟计算复合材料层板的低速冲击损伤的过程,采用了基体开裂判据和分层扩展判据,分类考虑不同的损伤形式,通过修正损伤铺层材料的常数来模拟层板损伤所造成的局部刚度下降对冲击过程的影响,讨论了接触定律在冲击损伤问题中的适用性,并结合实验结果给出适于严重冲击损伤层板的卸载定理,模拟计算结果得到的低速冲击后各界面的分层损伤面积与实验结果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46.
低速冲击后复合材料层合板的修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对含低速冲击损伤复合材料层合板压缩破坏研究的基础上,探讨了层合板在低速冲击损伤后的修补问题,提出了开口、金属填充以及机械修补等 3种修补方法,并考核了它们对改善板的压缩强度的作用。结果表明,所提出的修补方法均有较好的效果,其中的机械修补方法成倍地提高了层合板的压缩强度;同时还进一步证明了,子层失稳、扩展是导致低速冲击后层合板承压能力下降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7.
针对地面AIS设备覆盖范围有限,无法满足远洋航运船舶对AIS技术的迫切需求,提出了一种可搭载于低轨卫星的双通道星载AIS接收机,首先,针对低轨卫星的工作平台,分析了星载AIS接收机的链路、灵敏度指标和多普勒频移,得到了在低轨卫星平台上对AIS接收机的增益指标要求和面对的难题,由此开展了星载AIS接收机的方案设计,对其组成架构、硬件平台和解调算法进行了介绍,提出了一种双通道AIS接收机,可同时解调四个频道,硬件平台采用了可重构的思路,对AIS信号的解调算法进行了简单阐述。对工程实现产品进行了地面灵敏度指标测试,并搭载卫星在轨接收数据。结果表明双通道同时覆盖四频道的设计,增加了AIS信号的接收数据量,并且可重构的软硬件平台和先进的解调算法,降低了硬件开销,提高了可靠性,为星载AIS技术发展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48.
为了探讨单入口-双出口孔内流阻特性,试验研究了不同次孔方位角下该孔的流量系数。吹风比变化范围为0.2到2.0,基于通道入口主流速度和气膜孔直径的雷诺数为6200、9300和12400。结果表明:次孔方位角45°和90°的单入口-双出口孔流量系数大于其他孔型流量系数,最大增幅为15%;低吹风比时,吹风比变化是引起流量系数变化的主要原因,而主流雷诺数和次孔方位角变化对流量系数几乎没有影响;高吹风比时,吹风比、雷诺数和次孔方位角的变化对流量系数都有一定影响。综合考虑流量系数和文献中冷却效率数据,得出次孔方位角为45°的单入口-双出口孔为最优孔型。  相似文献   
49.
以雷达对抗侦察装备试验为例,提出了用于该装备试验的电磁环境复杂性评估指标体系和评估模型,为评估电磁环境复杂性提供了一种思路.  相似文献   
5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