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4篇
  免费   214篇
  国内免费   177篇
航空   584篇
航天技术   301篇
综合类   86篇
航天   264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62篇
  2021年   67篇
  2020年   47篇
  2019年   48篇
  2018年   40篇
  2017年   56篇
  2016年   42篇
  2015年   58篇
  2014年   49篇
  2013年   71篇
  2012年   69篇
  2011年   74篇
  2010年   64篇
  2009年   66篇
  2008年   71篇
  2007年   46篇
  2006年   39篇
  2005年   39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4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1.
由二次电子发射引发的微放电效应是严重影响星载微波部件性能和安全的瓶颈问题之一。针对星载微波部件微放电的研究及应用需求,对国内外二次电子发射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系统梳理,介绍了二次电子发射模型、仿真分析方法、测试装置及实验研究,以及在微波射频器件及航天器充放电方面的应用研究,总结了主要的研究结论。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发展建议,以期对国内的二次电子发射及微放电研究的推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12.
Ion Temperatures as Observed in a Solar Coronal Hole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From the widths of the extreme ultraviolet (EUV) lines measured by the SUMER instrument on SOHO, it was found previously (Tu et al. 1998) that the average temperature of Ne+7, at heights (relative to h0) above the southern solar limb from 17″ to 64″, ranges between 1.3 and 5 × 106 K and of Ne+6 between 1 and 4 × 106 K. For mass-per-charge numbers greater than 4 the temperatures of the ions increase slightly with increasing mass-per-charge, while the thermal speed reveals no clear trend. We present a new data set with exposure times much longer than the ones in the previous study. The results obtained from line width analysis of Fe XII (1242 Å), Mg X (1249 Å), Mg VIII (772 Å) Ne VIII (770 Å), and Si VIII (1445 Å) support our previous study. In this case, the trend of increasing temperature begins at a mass-per-charge number of 3. A qualitative explanation based on ion-cyclotron-resonance heating within linear kinetic theory is suggested.  相似文献   
913.
飞行控制系统余度方案设计的决策支持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系统是示范工程FCS-CIMS(飞行控制系统-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技术可行性论证系统的一个子系统,它是基于数据库,辅助决策者针对数字式飞行控制系统硬件相似余度方案设计的决策支持系统。它建立了以分层型结构为基础的决策支持系统的总体框架;应用余度技术领域专家的知识,建立了余度模型库;系统考虑了可维修性指标与可用度指标;提出了以综合考虑系统重量、体积、成本与技术风险度等指标的多目标专家评估法为基础的决  相似文献   
914.
超薄双层复合结构界面特性超声兰姆波评价方法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张锐  万明习 《航空学报》2000,21(4):313-316
提出超声兰姆波方法来评价超薄双层复合结构界面联接特性 ,这里“超薄”的概念是指层厚度 h远小于层中的声波波长λ,导致采用脉冲回波方法时 ,在时域上层前后界面的各次回波信号相互混迭。分析了超薄双层复合结构界面处于刚性联接、滑移联接和完全脱层 3种情况下超声兰姆波的色散特性 ,提出了以色散曲线为依据的超声兰姆波界面特性评价方法 ,进一步分析了影响方法估计准确性的各种因素。  相似文献   
915.
军用飞机重叠关键部件二次杀伤易损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减缩军用飞机的易损面积,有时会将关键部件的重叠布置作为其方法之一,但在考虑二次杀伤的情况下,重叠布置并不一定会减缩飞机的易损面积,为此分析对比了飞机重叠布置在考虑二次杀伤情况下和不采取重叠布置时易损面积的变化,得出了飞机在重叠布置下易损面积变化的通用计算公式和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916.
对简单转子支承系统的油膜稳定区进行了计算研究.通过建立包含支承阻尼和转子外阻尼在内的弹性支承滑动轴承系统模型,计算了该转子系统的油膜稳定界限,并对稳定界限进行分析,讨论了提高转子系统稳定性的措施.分析结果表明:减小转子系统的刚度,是提高系统油膜稳定性的有效办法.  相似文献   
917.
由于平台之间信息和计算是高度分布的,平台的运动以及通信拓扑的变化,使得多平台集中式协调控制结构很难实现.以最小通信量为基础的分散协同控制具有可扩展性、异构性和动态可重构性等特点,可靠性和鲁棒性较好.提出了集中和分散相结合的多平台协同控制系统结构,集中控制主要实施任务分配、通信管理以及编队管理,而平台之间则可在有限通信基础上实施分散化最优协调控制.建立了被动多平台协同目标感知分散化信息融合算法,以信息熵作为效能指标,实现了存在控制、通信和防撞等不同约束条件下的多平台协同目标感知分散化最优控制及协同感知目标信息的极大化.仿真结果表明:有通信情况下的多平台协同目标跟踪性能明显优于无通信情况下的非协同目标跟踪性能.   相似文献   
918.
粘塑性材料结构的有限元分析方法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杨晓光  耿瑞 《航空动力学报》1998,13(4):380-385,457
本文针对Walker粘塑性本构方程,通过发展一自适应变步长积分算法,用户子程序的方法把该本构方程结合进了国际著名的非线性有限元软件ABAQUS,并进行了算例验证。它包括了四种单元类型,可考虑材料变形的率相关,加载的循环、非等温、变温等情况。适用于发动机热端部件非线性结构分析。  相似文献   
919.
飞机结构多部位损伤发生的可能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基于疲劳统计学与断裂力学的基础,利用已有的飞机单细节结构试验结果,提出一种定量计算飞机结构发生多部位损伤(MSD,Multiple Site Damage)可能性的方法.该方法简化了飞机结构发生MSD可能性的计算,为飞机结构的安全性评估提供基础.该方法认为单细节的裂纹萌生寿命服从正态分布或对数正态分布.对于多细节的飞机结构,到某一时刻,当2个或2个以上细节萌生裂纹时,则认为该结构发生了MSD.给出了具体的方法介绍和理论推导,并给出了一个具体的计算示例,得到MSD产生概率与应力水平的关系曲线.计算结果表明,该方法计算合理,较符合实际情况,利于工程应用.   相似文献   
920.
DFR腐蚀影响系数及其试验测定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为使腐蚀环境下民机结构疲劳分析的细节疲劳额定值(DFR)方法具有更广泛适用性,对DFR腐蚀影响系数与腐蚀环境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将DFR的腐蚀影响系数分解为地面停放腐蚀影响系数和空中腐蚀疲劳影响系数,建立了地面停放腐蚀影响系数与地面停放腐蚀时间的关系,以及空中复杂综合环境腐蚀疲劳影响系数与单一介质环境腐蚀影响系数的关系.通过试验测定了各种典型情况的DFR腐蚀影响系数,试验结果说明DFR腐蚀影响系数随着地面停放腐蚀时间的增加和环境腐蚀性的增强而降低,腐蚀疲劳的影响较停放腐蚀的影响更严重.分析实例具体说明了腐蚀条件下DFR方法的具体步骤和所需数据,并体现出疲劳分析中计及腐蚀影响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